帮助教唆犯是什么犯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17 09:10:36 317 人看过

帮助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意图的犯罪分子。教唆犯本身可以参加某种犯罪也可以不参加,并同时以自己的言行去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通过他人去实施或帮助实施犯罪。教唆犯应当属于行为犯中的“过程犯”,而过程犯具有存在犯罪未遂的空间。也就是说,在实施教唆行为的过程中,由于教唆者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教唆行为未完成的,就是教唆未遂。

一、教唆罪的成立应具备哪些要件

教唆罪的成立,应具备下列四要件:

1、须有教唆之故意;

2、须有教唆之行为;

3、须被教唆者为特定之人;

4、须被教唆者为有责任能力。

教唆罪,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罪。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

二、教唆犯是什么样的?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教唆犯一般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3日 20:1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教唆犯相关文章
  • 如何分析过失帮助犯和过失教唆犯
    帮助犯指共同犯罪中没有直接参与犯罪的实行行为,而是向实行犯提供帮助,使其便于实施犯罪,或者促使其完成犯罪的人。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帮助和教唆在刑法学中已经表示有明确的犯意和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心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被认为带有强烈倾向的词,如果把它们作为中性词(我认为把它分为过失和故意就是让其具有中性的性质)就不符合人们的习惯。因此把帮助和教唆放在过失行为中,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行为人之间的确有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而这种帮助的内容和行为方式有很多,有时它只是一句话或者给出一个信息,有时表现为直接的实行行为。“考虑到刑法的谦抑性,对于帮助者施加处罚的意义不大,特别是在该场合,行为人之间的意思联络也不明显,所以没有成立共同过失犯罪的必要。”而且,从
    2023-06-12
    203人看过
  • 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帮助犯的刑事责任是一样的吗?
    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帮助犯的刑事责任是不一样的;1、主犯及其刑事责任: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不论其是否参与、策划甚至知悉);二、对其他主犯,应按照其所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主犯的认定:引起犯意起决定作用,犯罪结果出现起决定作用2、从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从犯的作用或者是起辅助作用的.或者是起次作用的,前者即帮助犯,后者即次要的实行犯.可见实行犯也并非一律是主犯,也有属于从犯的可能的(主要看作用是否为次要的)从犯的处罚原则: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3、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一是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而参加犯罪的,不包括被诱骗而参加犯罪的情形;二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仅是不完全自愿地、而尚有选择的自由,否则,可以认定为不可抗力或者紧急避险而不负刑事责任;三是胁从犯的处罚原则,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4、教唆犯煽动是针对不特定人,教唆是针
    2023-06-27
    125人看过
  • 帮助销赃是共同犯罪吗,教唆成立共同犯罪吗
    一、帮助销赃是共同犯罪吗帮助销赃满足各个共同犯罪人在主观上的犯意联系和客观上行为的共同指向性要件,所以构成共同犯罪。《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就是说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在共同犯罪故意的支配下,共同实施的具内在联系性的犯罪行为。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共同犯罪主要考究各个共同犯罪人在主观上的犯意联系和客观上行为的共同指向性,而一般不要求完全具备一般犯罪的全部主客观特征。二、教唆成立共同犯罪吗教唆成立共同犯罪。教唆犯是指没有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即其使没有犯罪意图的人产生犯罪意图,或者使本来已有犯罪意图的人坚定了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唆都是成功的,有的人虽然实施了教唆行为,但是被教唆人却并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我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2024-01-10
    367人看过
  • 什么是教唆犯教唆犯怎样承担刑事责任
    一、什么是教唆犯教唆犯怎样承担刑事责任1.教唆犯是指故意引起他人犯罪意图,在其犯罪中起教唆、煽动作用的人。2.教唆犯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主要依据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决定。(1)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了主要作用,比如制定了详细的犯罪计划、提供了关键性的犯罪手段等,那么他应该按照刑法关于主犯的处罚规定来处罚。(2)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只起到了次要或辅助的作用,那么他的处罚可能会相对较轻。二、教唆犯处罚依据教唆犯的处罚依据主要有三点。1.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处罚,这主要取决于教唆行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实际危害。2.如果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法律会规定从重处罚,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打击对未成年人的教唆行为。3.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那么对于教唆犯,法律会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为这种情况下,教唆犯的教唆行为并没有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三、教
    2024-08-01
    312人看过
  • 被教唆犯指证教唆犯需要什么证据
    一、被教唆犯指证教唆犯需要什么证据1、教唆犯罪的证据主要包括证人、证词、录音、录像、通话记录、手机短信息等可以用于证明教唆犯罪事实的材料。2、证明他人的教唆行为要根据证人、证言、录像等直接证明材料进行相互印证,形成证据链,单一、孤立的证言不能作为定案依据。3、教唆犯罪还要确认被教唆人本无犯罪意图的主观构成要件。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二、教唆犯的
    2024-01-28
    421人看过
  • 帮助犯是什么意思,帮助犯是共犯吗
    帮助犯简单来说就是帮助他人进行犯罪的,并且其行为就是故意的,帮助犯是属于共犯的,因按照共同犯罪进行处理,但是如果该帮助犯在共同犯罪中处于帮助作用,则按照从犯处理。对于帮助犯,应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就以从犯论处;如果被胁迫实施帮助行为,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则应以胁从犯论处。根据我国规定帮助犯属于共同犯罪吗标准如下:所谓帮助犯是相对于实行犯而言的。是指没有直接参加犯罪的实行,但为实行犯的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一般是指为实施共同犯罪提供方便,创造有利条件、排除障碍等,例如,提供犯罪工具,窥探被害人行踪,指点犯罪地点和路线,提出犯罪时间和方法的建议,事前应允帮助窝藏其他共同犯罪人以及窝赃、销赃等。
    2023-06-03
    362人看过
  • 什么是教唆侵权,教唆帮助侵权如何承担责任
    教唆侵权指的是教唆对象通过教唆或者帮助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损害他人权利的行为,教唆行为与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教唆帮助侵权承担责任的方式是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一、什么是教唆侵权教唆侵权根据教唆对象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分为教唆、帮助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教唆人、帮助人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及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原则上教唆人、帮助人承担单独责任,但例外是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即教唆人、帮助人与监护人之间承担按份责任。教唆人、帮助人侵权责任的成立,需特别满足教唆行为与加害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帮助行为客观上使加害行为易于实施,教唆和帮助均是出于故意,故意并非是针对损害后果,而是分别针对加害行为的发生和帮助行为。受害人在举证上无需举证教唆行为、帮助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需证明存在教唆行为和帮助行为即可。至于第二种情形中,监护人
    2023-06-05
    54人看过
  • 什么叫教唆犯罪?
    法律综合知识
    1、交通肇事刑事诉讼时效一般是五年。如果犯此罪,诉讼时效是十年;2、如果可能被判处的判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诉讼时效是十五年。3、根据法律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而交通肇事罪的法定最高刑为七年以上,所以追诉时效为10年。《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
    2024-04-26
    410人看过
  • 未遂的教唆犯和未遂的帮助犯应该怎样处罚
    犯罪未遂的教唆犯和未遂帮助犯可以从轻或情节轻微的一般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只要多人共同参与了犯罪,就会有主犯和从犯之分。对于帮助犯,应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就以从犯论处;如果被胁迫实施帮助行为,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则应以胁从犯论处。这种从犯的犯罪行为通常表现为提供犯罪工具、指示犯罪目标、查看犯罪地点、排除犯罪障碍以及事前通谋答应事后隐匿罪犯、消灭罪迹、窝藏赃物来帮助实施犯罪等情况。一、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是犯罪未遂的特征与处罚原则。犯罪未遂所具有的三个构成要件或特征也是与故意犯罪的其他停止形态相区分的标志:第一,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与犯罪预备相区别;第二,犯罪未完成(未得逞)而停止下来,这与犯罪既遂相区别;第三,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导致的,这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都是意志以外的因
    2023-03-23
    344人看过
  • 什么是帮助犯
    法律综合知识
    帮助犯是帮助他人实施犯罪的人。成立帮助犯,要求有帮助的行为与帮助的故意,还要求被帮助者实行了犯罪。在实践中,帮助犯一般是从犯,但是也有帮助犯正犯化的情况,如帮助恐怖活动罪。什么是帮助犯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    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n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2-06-27
    486人看过
  • 教唆犯的认定是怎样的?教唆犯的刑事责任是什么
    一、教唆犯的概念根据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是教唆犯。在刑法理论上,所谓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实行犯罪意图的人。具体些说,教唆犯是以劝说、利诱、怂勇、收买、威胁以及其他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意的人,使他人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的犯罪,以达到犯罪的目的的人。二、教唆犯的认定是怎样的教唆犯由于本人并不亲自实行犯罪,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比较难以认定。我们认为,在认定教唆犯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把教唆他人犯罪与向青少年灌输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区别开来,在认定教唆犯时严格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2、要把教唆犯与以教唆的方式实行的犯罪区别开来,在认定教唆犯时严格划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所谓以教唆的方式实行的犯罪,是指刑法分则把某些教唆行为直接规定为犯罪,例如,刑法第353条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这一犯罪,虽然也采用了教唆的形式,但由于我国
    2023-04-28
    274人看过
  • 什么是刑法中的教唆犯,教唆犯罪的分类有哪些
    什么是刑法中的教唆犯教唆犯的概念。教唆犯就是故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意图的人,即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在理解教唆犯的概念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理解“教唆”一词。“教唆”的基本含义是怂恿、指使的意思,包括劝说、授意、一般性威逼、乞求、请求、收买、引诱、煽动等行为,都是广义的教唆。而作为被教唆实行犯罪行为的“他人”,其范围应有所限制,即限于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中还包括部分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在其有意识和意志的范围内,也可以成为作为教唆对象的“他人”。且“他人”还必须是原先不具有犯罪思想或者犯罪思想不够坚定的人。因而,综上所述教唆犯可定义为:教唆犯是指故意地怂恿指使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的人。教唆犯罪的分类有哪些教唆犯以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作出不同的划分。以教唆方式为标准,教唆犯可分为直接教唆犯和间接教唆犯;以教唆犯人数为标准,可分为单独教唆犯与共同教唆犯;以教唆犯与被教唆犯之间是否实际成立共犯关系为标
    2023-06-12
    410人看过
  • 教唆帮助自杀是否成罪
    一、教唆帮助自杀是否成罪(从共犯的处罚根据分析)自杀者教唆他人杀死自己的(未遂的情形),从共犯的处罚根据来看,根据责任共犯论,由于自杀者的教唆行为致使他人陷入罪责与刑罚,当然要作为教唆犯进行处罚。就违法共犯论而言,由于是因自杀者致使他人实施了违法行为,根据违法的连带性,会得出对自杀者也要作为教唆犯进行处罚的结论。因-果共犯论内部的三种学说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纯粹惹起说看来,违法与否只能进行独立的判断,即根据违法的相对性,肯定“没有共犯的正犯”,往往会得出自杀者不被作为教唆犯进行处罚的结论。但在主张绝对的违法的连带性的修正惹起说看来,既然是他人的行为违法,则作为教唆犯的自杀者也应该被处罚,因为修正惹起说完全否认“没有共犯的正犯”。教唆、帮助他人自杀的,由于自杀者作为正犯,其自杀行为不具有违法性,在责任共犯论看来,由于正犯者的自杀行为连杀人罪的构成要件都不符合,更不用谈违法性和责任。因此,
    2023-06-03
    325人看过
  • 什么是教唆犯,教唆未遂的情形有哪些
    什么是教唆犯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关于《刑法》第29条的教唆犯,是一个重点、难点问题。教唆犯的实质是本人并不亲自实行犯罪,而故意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或者强化他人的犯罪意图并促使其实施犯罪。教唆犯的特征可以用独立性与从属性相统一表述:教唆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只要实施了唆使他人的犯罪的行为,就属于犯罪行为而构成犯罪,不论他人是否接受和是否实施;从属性表明教唆犯的定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被教唆者:构成何历时要看教唆的具体内容(而不能笼统地定教唆罪),是否是既遂要看被教唆者实施该教唆之罪到何种程度。总的说来,对于教唆犯应注意以下几点:教唆的对象应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不成立教唆犯,而是间接正犯问题。并非所有的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都属于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当刑法分则条文将教唆他人实施特定犯罪的行为规定为独立犯罪时,对教唆者不能以所教唆的罪定罪,而应依据该分则条文的
    2023-06-12
    41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教唆犯
    词条

    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的。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更多>

    #教唆犯
    相关咨询
    • 帮助犯与教唆犯在区别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18
      教唆犯和帮助犯的区别有:(一)教唆犯是以罪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来确立的,所谓教唆犯就是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帮助犯是正犯和实施犯的对称,是指共同犯罪中没有直接参与犯罪的实施行为,而是向实施犯提供帮助,方便实施犯罪或者促使其完成犯罪的人。(2)教唆和帮助的行为有时可能成为共犯,间接正犯,如教唆未满10岁的儿童盗窃。教唆犯可以是主犯,也可以是从犯,具体要看案件情况。在刑法分则中,一些帮助教唆的行为本身就构
    • 教唆犯与帮助犯如何区别?
      山东在线咨询 2021-11-18
      教唆犯和帮助犯的区别有:(一)教唆犯是以罪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来确立的,所谓教唆犯就是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帮助犯是正犯和实施犯的对称,是指共同犯罪中没有直接参与犯罪的实施行为,而是向实施犯提供帮助,方便实施犯罪或者促使其完成犯罪的人。(2)教唆和帮助的行为有时可能成为共犯,间接正犯,如教唆未满10岁的儿童盗窃。教唆犯可以是主犯,也可以是从犯,具体要看案件情况。在刑法分则中,一些帮助教唆的行为本身就构
    • 未遂教唆犯和教唆的帮助犯应该怎样处罚
      香港在线咨询 2021-08-25
      犯罪未遂的教唆犯和未遂帮助犯可以从轻或情节轻微的一般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只要多人共同参与了犯罪,就会有主犯和从犯之分。对于帮助犯,应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就以从犯论处;如果被胁迫实施帮助行为,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则应以胁从犯论处。这种从犯的犯罪行为通常表现为提供犯罪工具、指示犯罪目标、查看犯罪地点、排除犯罪障碍以及事前通谋答应事后隐匿罪犯、消灭罪迹、窝
    • 教唆犯和帮助犯能不能构成共犯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1-22
      是的,狭义的共犯包括教唆犯和帮助犯,而狭义的共犯是与正犯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正犯是指实施了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行为的人;而共犯是指没有亲自实施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只是通过教唆或帮助正犯的方式来参与正犯行为的人。 《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帮助犯构成犯罪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3-10-26
      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帮助犯的刑事责任是不一样的,对于主犯是集团的首要分子,是会按全部犯罪来进行处罚;而对于从犯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在处罚时是可以按从轻或减轻相应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