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方式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5 22:35:26 257 人看过

非法占有目的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的要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也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无论人们对其存在是否认识,它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非法占有目的作为行为人的主观事实,既然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对其就有认识的可能性。如果行为人对其非法占有目的予以承认,这当然为我们认识其非法占有目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往往会辩解其并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此时我们应当如何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就要坚持依靠行为人的客观行为表现来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因为行为是在行为人的主观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即客观行为反映主观意志,主观意志支配客观行为。

票据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

第一,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方法。在打击金融诈骗犯罪中,如何查证和认定行为人之非法占有目的是普遍面临的难题。主观目的的证明不能以行为人的口供为转移,即不能以行为人供有则有,供无则无,而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之基础上。从方法论之角度,在英美法系国家广泛采用的是推定的方法,即根据已知的或客观的事实推断行为人主观上的某种心理状态。刑事推定的法律实质在于改变传统的、一般意义上用证据直接证明犯罪事实的做法,当不存在直接证据或仅凭直接证据不足以证明待证事实时,通过间接事实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常态联系进行推理,从而得出推定事实为真的结论。

在司法实践中,同样可以使用推定的方法。例如,1996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集资诈骗罪可以推定为非法占有目的的四种情形。在2001年1月21日《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也列举了金融诈骗罪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七种情形,从而肯定了司法推定在金融诈骗认定中的运用。

第二,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标准。笔者认为,鉴于目前的立法与司法现状,对于非法占有目的之证明,仍应实行高度盖然性标准及反证双重标准,其中,以高度盖然性标准为原则,以反证为例外。

所谓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对于另一方的证据,在证据的质量和数量上处于高度优势的地位,即使存在一些矛盾,但是不影响对优势证据的采信。这也是为克服刑事推定固有的局限性,从而综合考虑、全面分析,使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间具有高度盖然性,从而达到刑事证明的要求。按照高度盖然性标准,只要有多数证据证明行为人主要表现为对骗取资金或财物的任意处置,且在案发前逃跑,即使有部分资金或财物用于合法生产经营,也应当认定为非法占有的目的。

客观来说,虽然高度盖然性标准在司法实践中有助于司法机关顺利办理案件,但是刑事推定具有固有局限性,应注意反证原则的运用。允许被告人反驳是推定的另一个特点。而且在高度盖然性标准原则下,反证原则有助于防止错案发生。如果行为人有充分证据证明自己是无力偿还,并非主观上不想返还,则不能认定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行为人虽使用欺诈方法取得资金,但有充分证据证明其将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确因经营不善而导致无力偿还,则不能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第三,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原则。一是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1996年《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及2001年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对于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列举的落脚点在行为人对相关款项无法返还和拒不返还上,对于后者的认定较容易,而对于前者无法返还,如果采用由果溯因的反推思维模式,容易走向客观归罪,违反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因为仅具有解释规定的一种或几种情形并不能与非法占有目的形成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无法返还完全可能是由于非法占有目的以外的其他原因。因此,切不可单纯以行为人具备所规定的客观情形就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二是坚持综合考虑、全面分析原则。在判断行为人主观心理态度时,应以其实施的活动为基础,综合考虑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种因素进行整体判断,综合所有事实,排除其他可能,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必然外化于客观行为表现,而客观行为表现是司法人员运用推定的基础事实,基础事实量越多越全面,证明的盖然性越强。因此,在司法实务中,尤其注意全面审查行为人事前、事中、事后的条件能力、行为态度和方式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原因性背景情况,从而全面、准确、系统、客观地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更多诈骗罪相关,进入诈骗罪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28日 06:3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占有相关文章
  • 什么是非法占有目的
    一、金融诈骗罪主观构成要件之争论观点一认为:金融诈骗罪的构成一般应以非法占有目的作为主观要件,但部分金融诈骗罪的构成不应以非法占有目的为主观要件,这主要取决于刑法的具体规定。如从刑法第198条对保险诈骗罪的文字规定可推断出投保人骗取保险金必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是“占用型”金融诈骗罪的构成无需具备非法占有的主观要件,如刑法第195条第(三)款规定“骗取信用证的”行为,构成信用证诈骗罪,实践中无论是非法占有目的还是非法占用目的的信用证诈骗行为都构成信用证诈骗罪。主要理由是:(1)金融诈骗罪中的“诈骗”与侵犯财产罪中的“诈骗”并不完全等义。我国金融诈骗罪中的“诈骗”包括骗取财物型诈骗和虚假陈述型欺诈两种情形。骗取财物型诈骗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虚假陈述型欺诈则不必具有非法占有目的。(2)符合刑法的立法精神。我国刑法对金融诈骗罪的规定侧重于维护金融管理秩序。观点二认为:刑法规定的八种金融诈骗罪无
    2023-05-02
    157人看过
  • 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方式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认定:1、合同签订前行为人有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2、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能力;3、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一、合同诈骗4万可以报警吗?可以到所在地的经侦大队报案。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合同欺诈的条件:一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欺骗对方的故意;二是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程序的欺骗行为;三是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觉签订了合同。二、帮人制造假的租赁合同会怎样帮人制造假的租赁合同,使对方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帮助犯。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三、假房产证借款会怎么处罚用假房产证借款可能触犯诈骗罪中的合同诈骗罪或者伪造、变造、
    2023-03-25
    380人看过
  • 怎样证明非法占有
    一、怎样证明非法占有非法占有是指没有法律依据又未取得所有人许可而由非所有人占有所有人的财产,即非法地行使占有权能,包括善意的非法占有和恶意的非法占有,1、取得和占有财物行为的非法性。非法占有的前提条件是行为非法。一是取得财物的行为非法,为法律所禁止,二是占有财物的行为非法,没有合法的依据。2、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实际控制性。非法占有的本质特征是占有,也就是对财物的实际控制,主要体现为对财物的直接掌握与管理。这种掌握与管理必须是直接的、现实的,而不是间接的、想象的。当然,在研究实际占有性的时候,也有一种行为人企图非法占有,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实际占有,或者行为人自动中止了自己的行为,不再实施实际占有行为的情况,也是刑法中的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3、对财物所有权的全面侵犯性。刑法中的非法占有与民法中的非法占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就民法的角度而言,非法占有是指非所有人在没有合法依据
    2023-04-14
    398人看过
  • 怎样证明非法占有
    一、怎样证明非法占有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一致原则,既要避免单纯地根据损失来进行推定,也不能仅凭被告人的供述,而是要综合分析案件的具体情况来评价和判断。刑法里的非法占有目的,在司法实践当中,绝大部分是靠司法工作人员根据所掌握的证据材料和行为方式来推定的,合同诈骗罪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不但需要行为符合四种行为之一,而且必须同时具备非法占有的主观要件,二者缺一不可,并不是凡符合四种行为之一就可以推定为合同诈骗罪。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五十八条规定,基于合同关系等产生的占有,有关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使用、收益、违约责任等,按照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二、怎样构成非法占有土地非法占用土地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占用土地以及超过批准的数量多占土地的违法行为。1、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
    2023-05-03
    82人看过
  • 合法占有的方式
    一、合法占有的方式《民法典》第四百五十八条:基于合同关系等产生的占有,有关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使用、收益、违约责任等,按照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民法典》第四百六十条: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占有人占有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及其孳息;但是,应当支付善意占有人因维护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支出的必要费用。二、占有的分类有哪些(1)依有无占有的权源为标准有权占有:基于本权的占有。无权占有:非基于本权的占有。(2)依无权占有人是否知其无权占有的权源为标准善意占有:指占有人不知无占有的权源,而误信有正当权源且无怀疑地占有。恶意占有:指占有人明知无占有的权源,或对是否有权源虽怀疑而仍为占有。(3)依占有人是否具有所有的意思为标准自主占有:指以所有的意思为占有。如买受人对标的物的占有;盗贼对盗赃的占有。他主占有:指不以所有的意思为占有。如借用人对借用物的占有。(4)依占有人在事实上
    2023-04-30
    130人看过
  • 非法占有的形式有哪些
    被认为非法占有的情形有:1、知道没有归还能力而骗取大量资金的;2、非法取得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4、利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6、隐匿、销毁账户、搞假破产、假破产,逃避返还资金;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与非法占有相关的犯罪有哪些《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侵占罪,其犯罪对象仅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侵占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侵占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行为特征,即合法持有+非法侵吞:行为人将他人业已合法持有的财物非法转归为己有,并且拒不交出、拒不交还的。侵占罪的构成要件: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
    2023-07-04
    322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占有
    词条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 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 更多>

    #占有
    相关咨询
    • 非法占有目的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16
      刑法中非法占有的目的中的“占有”与民法上的占有不是等同的概念,也不是仅指事实上的支配或控制。具体地说,非法占有(不法所有)目的,是指排除权利人、将他人的财物作为自己的所有物,并遵从财物的用法进行利用、处分的意思。另外,所谓遵从财物的用法进行利用、处分,并不要求完全遵从财物原来的用法,只是遵从财物可能具有的用法即可。
    • 非法占有为目的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28
      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行为人非法取得、控制他人财物,一般出现在财产犯罪和部分职务犯罪当中,例如盗窃罪、抢劫罪,甚至是挪用公款罪进行非法活动等罪中。行为人主观上是存在犯罪故意的,企图通过危害行为来达到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的目的,而客观上已经处于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状态,并非要求该财物是在行为人的手上,而是行为人能够支配处理即可。
    • 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23
      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客观上对财物的实际非法控制状态和主观上企图通过危害行为达到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的目的而不是要求行为人对财物的永久控制。 刑法中的非法占有是通过刑法所禁止的手段将他人所有的财物进行实际掌握和控制,使物主对物失去控制。这种非法占有决不仅仅是占为行为人自己所有,也包括行为人非法处理自己控制和占有的物,如销赃等。 刑法中的非法占有是这类犯罪主观故意的集中表现,而抢劫、盗窃、诈
    • 非法占有目的鉴定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1-24
      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客观上对财物的实际非法控制状态和主观上企图通过危害行为达到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的目的而不是要求行为人对财物的永久控制。 刑法中的非法占有是通过刑法所禁止的手段将他人所有的财物进行实际掌握和控制,使物主对物失去控制。这种非法占有决不仅仅是占为行为人自己所有,也包括行为人非法处理自己控制和占有的物,如销赃等。 刑法中的非法占有是这类犯罪主观故意的集中表现,而抢劫、盗窃、诈
    • 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25
      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一是从融资模式上分析。集资诈骗犯罪嫌疑人在融资时一般不顾及兑付本息的现实可能性,为骗取被害人上当往往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其融资成本往往高于正常企业盈利水平,也必然高于自身实际盈利水平。二是从融资规模上分析。实践中,有个别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一时无法周转,为救活企业通过设定高额回报向社会融资,但其融资规模一般是特定的,也是临时性的,而集资诈骗罪往往在融资规模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