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事故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如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办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学科专家组名录(试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
我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也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非法行医、医用产品侵权、故意行为等造成的患者人身损害则不构成医疗事故;或者虽然有过失但尚未造成患者明显的人身损害后果的也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发生医疗事故是非常严重的事,但医疗事故与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和后遗症极易混淆,应当掌握有关知识加以区别。
1、医疗差错是发生诊疗护理过失,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但后果较事故轻。按不良后果的程度,又分为严重差错和一般差错。
2、医疗意外指由于无法抗拒的原因,使病人出现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不属于医务人员的过失。
3、并发症指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引起的另一种疾病和症状,如剖腹手术后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就是并发症。这类后果不属于医疗事故。
4、后遗症疾病好转或治愈后遗留下来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如小儿麻痹后的下肢瘫痪,不属于医疗事故。
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
债务转移的法律责任深入探究
275人看过
-
深度:探究法人如何和法律规避消防事故罪
231人看过
-
探究非法行医与医疗事故罪的差异
352人看过
-
医疗事故的成因探究
494人看过
-
探究我国法律规定下醉驾的影响
414人看过
-
我国深圳医疗事故赔偿标准
164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我国法律规定牙齿的医疗事故是哪些?广西在线咨询 2023-04-06在哪里做的呢,是医疗机构的话应属医疗事故,如果是私人诊所的话,那就是公安的事了,是否拥有行医资格,证照是否妻全,这又设计工商税务的事了。情况挺复杂的,如果可以饿话把情况介绍清楚后再做判断。要求民事赔偿是肯定的了。
-
医疗事故我国法律上规定怎么处罚?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17根据《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伤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所以应该承担民事责任。 但是,还得根据具体情况看是否触犯刑法,构成刑事犯罪。根据《刑法》第335条:“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336条:“未取得医生职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
我国法律规定北京医疗事故我该怎样办?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71、申请医学会组织鉴定是否存在医疗事故?如果不存在医疗事故的,是否存在医疗过错? 2、如果存在医疗事故或医疗过错的,先和医院双方协商,如果达成一致意见,则按协议办理即可; 3、如果双方未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卫生主管部门(县级或以上卫生局)反映,由其组织调解; 4、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
在我国,医院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法律法规上如何规定?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20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医院医疗事故处理程序,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确定是否为医疗事故目前需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才能认定。
-
在我国,医疗事故争议解决的方法,法律法规上怎样规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27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医疗事故争议解决的方法,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2、行政调解方式: 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