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给的内容,失信被执行人如果没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对其进行信用惩戒:(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根据所给的内容,失信被执行人如果没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对其进行信用惩戒:(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失 信 被 执 行 人 能 否 自 行 协 商 ?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失信被执行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人民法院指定的给付义务的人。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失信被执行人不得自行协商履行债务。相反,失信被执行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其中包括强制履行债务、接受信用惩戒等。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失信被执行人有时可能会与债权人协商,企图以某种方式避免或减轻失信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然而,根据法律规定,这种协商并不能取代法律制裁,而应当通过合法途径寻求解决方案。
此外,《关于人民法院能否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司法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答复》指出,失信被执行人采取司法强制措施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不能采取过激行为。因此,失信被执行人应避免自行协商,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综上所述,失信被执行人不能自行协商履行债务。在民事诉讼中,失信被执行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并依法接受信用惩戒。在解决失信问题过程中,失信被执行人应积极配合法院工作,接受合法合理的解决措施。
失信被执行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并依法接受信用惩戒。在解决失信问题过程中,失信被执行人应积极配合法院工作,接受合法合理的解决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第二条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
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
失信被执行人能否使用医保进行住院治疗?
286人看过
-
失信被执行人是不是就是失信人
113人看过
-
被起诉后能否进行协商?
196人看过
-
能否就拆迁补偿款进行协商?
140人看过
-
被执行人不履行完毕的话,就能对他长期进行失信和限高?
176人看过
-
被执行人进入失信名单的情形,失信被执行人的限制
138人看过
-
执行失信能否执行失信宁夏在线咨询 2023-01-25人死了应当终止执行失信,如果作为被执行人的自然人死亡,他的遗产继承人没有放弃继承的,法院可以裁定变更被执行人,由该继承人在所继承财产的范围内承担偿还义务。 如继承人放弃继承,法院可直接执行遗产。
-
-
失信被执行人死亡丧葬费是否能执行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11、不能执行的。死亡丧葬费不是遗产,不能作为遗产继承,死亡人的债权人也不能主张受害人近亲属在获赔死亡丧葬费的范围内清偿受害人生前所欠债务。因此不能执行被执行人的死亡丧葬费。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
失信被执行人如何进行还款重庆在线咨询 2023-10-10失信被执行人还钱的方式: 1、法院途径。和执行法官联系,把费用给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再给付债权人。给付完毕后,人民法院会根据失信被执行人的申请,删除失信信息。 2、债权人途径。与债权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经债权人确认履行完毕,然后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消除。
-
信用卡执行后是否可以进行协商?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09如果个人信用额度遭到银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仍然有机会与相关金融机构协商还款事宜。如果仅是暂时性的支付困难,并承诺日后能够悉数偿还欠款,则只需承担相应的利息和滞纳金。 如果欠款本金已经超过了1万元上限,并经过相关金融机构多次催促后仍未及时还款,个人将面临巨大的刑事责任风险。所谓“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故意逃避偿还本息的行为所涉及的金额,不包括发卡银行收取的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额外费用。 根据《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