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退出宅基地政策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1 10:50:47 299 人看过

补偿的对象根据宅基地退出的不同情形分为以下几种:

一、自愿退出宅基地到城镇买房或自愿退出宅基地住农村集体建设公寓房的农户;

二、“建新拆旧”过程中,愿意使用低于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的农户。

三、,对于进城落户的,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对于这些自愿退回宅基地的农民给予宅基地补偿金。

各地有偿退出政策

1、四川成都

对进城镇定居而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农民,政府与村集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和创业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应政策优惠;

对其退出的宅基地根据评估价值给予补偿,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2、湖北枝江

自愿退出唯一合法确权的宅基地且不再申请新宅基地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应付农民个人部分(一级地类28688元/亩;二级地类27710元/亩;三级地类26080元/亩)予以补助。

农村村民退出多余合法确权的宅基地的,按照我市现行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应付农民个人部分的80%予以补助。

使用人不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是退出合法确权的宅基地的,按照我市现行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应付农民个人部分的60%予以补助。

补助面积按现场实测面积计算(含附属物、硬化晒场),200平方米以内的按标准补偿,超过面积减半补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5日 19: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土地征收补偿相关文章
  • 城镇居民在农村的宅基地的政策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一户多宅”合法情况:1.继承:房屋作为农户的私产是可以继承的,加之“地随房走”的原则,因继承农房占有宅基地而形成的一户多宅,可以进行确权。2.买卖:在同一个村集体内进行宅基地合法买卖,注意签订购买合同和产权的过户,在没有分户之前的一户多宅也应当予以确权登记。3.政策原因:参军入伍、外地上大学迁回农村需要宅基地。4.面积总和符合宅基地面积标准。5.符合当地分户建房条件未分户而另行建房。一、非农户口能继承宅基地吗非农户口不可以继承宅基地,我国相关法律均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仅限农村居民,同时村民只是拥有宅基地房屋的所有权,宅基地还是属于村集体的,宅基地虽然不能被继承,但是宅基地的房屋可以被继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六款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
    2023-06-22
    105人看过
  • 宅基地政策对农民生计的重要性
    宅基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国家启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大力促进美丽乡村和农村宜居环境建设,能不能把农民宅基地使用需求保障好,把农民已有宅基地利用好,让宅基地成为农村经济新引擎,越来越显得紧迫而重要。农民建房申请宅基地的审批程序新1、农村村民建住宅,首先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或城管部门提出申请;2、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申请建房户在醒目的地方进行张榜公示(15个工作日以上);3、国土资源管理所及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到实地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进行初审;4、公布期满无异议后,将符合“一户一基”条件的用地户按规定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占用农用地的按规定报市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5、宅基地批准后,国土资源所及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到实地批放宅基地,并发放选址意见书,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一
    2023-07-11
    221人看过
  • 农村宅基地新政策有望增加农民收入?
    1.通过宅基地贷的款在试点地区,国家已经允许农民使用宅基地向银行申请贷款了,用以解决农民的资金需求。据悉,农民使用宅基地贷款,使用权并未发生改变,农民还可以在短期内获得一笔周转资金,这对于农民而言的的确确是一项好政策。所以说,这是“摇钱树”体现出来的第一点。2.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获得的经济补偿目前,为了避免空余宅基地资源造成的浪费,国家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在退出之后,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赔偿。据悉,不同地区,此赔偿的标准有所不同,大概在10万元左右。所以说,这是“摇钱树”体现出来的第二点。3.宅基地被征收后获得的经济赔偿如今,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一些村庄被拆迁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过,农民朋友不用担心,一旦房屋和宅基地被征收以后,农民是可以获得一大笔经济补偿的。一般情况下,这笔补偿的数额是非常可观的,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所以说,这是“摇钱树”体现出来的第三点。当然了,通
    2023-06-02
    117人看过
  • 农村宅基地政策2024对农民有哪些影响?
    一、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制定征收目录,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围,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政策解读: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可是现实中,某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名征用农民集体土地,却将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建设等。而在对农民补偿方面,国家规定土地补偿费和土地安置补助费加起来,不超过土地前三年平均产值的30倍。如果按照农业种粮的用途进行补偿,按一亩平均毛收入1000元来算,每亩30倍才3万元,可被征收后建成楼房,一平米就要卖5000元!二、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明确入市范围途径。政策解读: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靠“卖地”,可是土地资源终归是有限的。有一些城市在扩张过程中需要并入一些周边的农村,这就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需求之一
    2024-01-09
    374人看过
  • 中国农村宅基地新政策,农村宅基地怎么申请
    一、中国农村宅基地新政策中国农村宅基地新政策如下:1.一户一宅政策分类试点政策。2.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政策。宅基地的所有权归集体,在维系宅基地使用权身份性的前提下,从中派生出一个不具有身份属性的宅基地租赁权。3.扩大宅基地用益物权权能的政策。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依法取得、使用、收益的权利,逐步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和流转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保障农民财产的保值增值,实现财产的收益权能。二、农村宅基地怎么申请农村申请宅基地需要村民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才能获得宅基地。一人只能有一处宅基地,将宅基地出卖或出租后,不得再申请宅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
    2023-05-06
    114人看过
  • 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的落实现状
    一是进城落户的村民可以有偿的退出宅基地了(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可以买卖了);二是进城落户村民的宅基地退出,要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三是退出的宅基地归谁所有,是优先满足本村集体成员对于宅基地的需求;四是在满足本村集体成员对于宅基地的需求之后,如果宅基地还有空余的,其他人才能够申请。上虞农村宅基地审批政策(一)宅基地申请人户籍《上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私人建房管理的意见》中,详细规定了上虞市对于农村私人建房户人口按户籍所在地在册农业人口计算。凡户籍关系不在申请建房户所在行政村的,不得计入建房人口,不得单独申请建房,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对于农转非、在校学生、回原籍落户的职工、军人或者回乡定居的海外华侨等特殊人群,则规定可计入建房人口,不得单独申请建房。确实无农村家人的,可按照小户限额标准单独申请建房。2、成年子女与父母在2006年11月21日前已经公安机关批准立户的,且户口均
    2023-07-05
    444人看过
  • 农村宅基地政策对于农民建房有何要求?
    一、已经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农民现行宅基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一户一宅”,对于已经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农民是不能够再申请新的宅基地。未来为了加强对农村土地的集中使用,国家将会逐步清理因历史遗留下来的一户多宅的问题。二、已经进城落户,并且将原有宅基地进行流传或自愿退出宅基地享受国家补贴的农民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他们的户口已经不再属于农村,即使不退出宅基地,也是只能够享受房屋的使用权而已,不能够重新建造新住房。因此,这部分人不再享有申请宅基地的资格。三、未来农民将会遇到这些问题宅基地问题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如今农村宅基地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宅基地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根据最新的农村土地处理意见,未来宅基地将会实现改革,如今随着推动农民进城,农村城镇化建设,未来将会有大量的农民进入到城市,而农村将会出现许多空置、闲置的宅基地,宅基地改革之后农村将会出现很大的变化。鼓励农民进城买房自愿推出宅基地已经
    2023-04-01
    379人看过
  • 政策新规下的农村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新政策有: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健全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防止犯颠覆性错误。民法典农村宅基地新规2021年农村宅基地新规如下:1、非农业户口不能建住宅。在此以前,乡下人千方百计把城镇户口办好,有的以升学为目的,有的以参军为目的,现在绝大多数农民子女都是非农业户口,但乡下户口很好办,许多福利只有农民才有,2021非农业户口的城里人回农村盖房子是不行的,因为宅基地是农民的私产,是属于村集体的财产,农民只有自己的所有权,所以非农业户口的业主或公司是不能去农村盖房子的;2、非村庄居民不能选择宅基地建房。宅基地是属于农村集体组织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农村集体组织的土地资源建房,证明了宅基地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有些农民觉得自己世世代代都在用自己的宅基地,完全拥
    2023-07-02
    333人看过
  • 农村宅基地如何退出
    农村宅基地
    “自愿有偿”是农民退出宅基地的先决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明确,对于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将落实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政策。这意味着,地方政府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退出宅基地。一、法律允许农村宅基地过户吗法律允许农村宅基地过户,但是过户需要满足受让人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等条件。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六款的规定,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自变更登记之日起生效。二、非农户口老家的宅基地能否确权?转为非农业户口之后也是
    2023-06-25
    91人看过
  • 现在农村宅基地政策,农村宅基地转让流程是什么
    一、现在农村宅基地政策现在农村宅基地政策为:1.一户一宅政策分类试点政策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外的传统农区:继续实行一户一宅、面积法定的宅基地分配制度;对人均耕地少、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实行相对集中统建、多户联建等方式,落实一户一宅;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农区:集中建设农村公寓、农民住宅小区,以户有所居落实一户一宅的住房保障功能;对没有新增债基的可供分配的地区:利用存量建设用地,集中建设公寓式住宅,落实宅基地政策。2.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政策国家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发展农家乐、民宿和乡村旅游。3.扩大宅基地用益物权权能的政策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依法取得、使用、收益的权利,逐步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和流转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保障农民财产的保值增值,实现财产的收益权能。二、农村宅基地转让流
    2023-04-30
    70人看过
  • 农转非宅基地的政策和原则
    农转非宅基地的政策是指把本来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以划拨部分土地和商业网点建设和各种保障政策作为安置,转变成为了第三产业劳动的人口的一种保障性政策。农转非宅基地的原则有重点支持与照顾边远贫困地区和艰苦岗位、指标与政策双重控制等原则。一、农转非宅基地的政策农转非宅基地的政策是指起源于80年代初期的国家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和规划要把本来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以划拨部分土地和商业网点建设和各种保障政策作为安置,办成的性质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所转变成为了第三产业劳动的人口。这是国家给予这部分人员生活和生产等各方面的政策性保障。二、农转非宅基地的原则农转非宅基地有如下原则:1.巩固与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发展的原则。2.重点支持与照顾边远贫困地区和艰苦岗位的原则。3.向贡献突出、业绩优秀人才倾斜的原则。4.指标与政策双重控制原则。5.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统一协调的原则。三、农转非宅基地的流程农转非宅基地的流
    2022-08-07
    371人看过
  • 农村宅基地政策的法律依据
    一、农村宅基地政策的法律依据农村宅基地包含的法律法规有:《宪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城乡规划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民法典》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二、农村宅基地过户程序如何操作1.准备好相关过户所需的申请材料;2.原宅基地和现宅基地使用者共同向村民委员会申请;3.村委会向国土资源所申请;4.国土资源所地籍调查,或国土局地籍调查,公示十五日;5.由所报国土资源局进行办理过户。三、农村宅基地
    2023-09-20
    142人看过
  • 国家为什么会让农民退出宅基地?
    一、首先划重点,目前所有宅基地退出政策都以“自愿”为前提前段时间我们发了一篇关于各地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的文章,其实一开头就提到,宅基地退出的前提是“自愿”。但似乎很多人都选择性忽略了,评论区各种阴谋论。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家正在进行土地确权,其中也就包括宅基地确权。宅基地确权就是为了明确每个农户对于宅基地的财产权益,给农户发放不动产证书后,也就从法律上确定了农民的权益。而宅基地退出,只是针对那些已经确定要离开农村,自愿退出宅基地的人。二、国家提倡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原因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讲,提倡宅基地有偿退出,是为了不让闲置宅基地浪费土地。城镇化留下的是大片的空心村和荒地,大量资源被浪费的同时,农村土地的价值也一直被埋没。因此对于那些已经不再需要宅基地的人,有偿退出宅基地,对个人来说能够得到一定经济补偿,对国家来说,闲置的土地能够重新优化配置。但在选择退出宅基地之前,任何人都必须谨慎,考虑清楚之后再
    2023-05-02
    305人看过
  • 农民进城后宅基地是否需要退出
    农民一家全部进城落户后宅基地需要退出。农民进城迁出户口但户内仍有亲属的,可以继续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全家一起迁出户口的需要退出宅基地,由集体经济组织召开会议统一进行讨论审批重新分配。一、农村宅基使用权能转让吗农村宅基使用权可以转让,但是有限制条件首先,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民为建自有房屋对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其次,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而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再次,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经本经济组织(村委会或村集体全体成员)同意;第二,转让人与受让人为同一经济组织成员(同村人);第三,转让人户口已迁出本村或转让人系因继承等导致“一户多宅或多房”。如转让人系一户一宅,须明确表示不再申请
    2023-03-23
    207人看过
换一批
#土地征收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土地征收补偿是指国家因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按照法定程序给予被征地单位和个人补偿的费用。 这些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在土地征收过... 更多>

    #土地征收补偿
    相关咨询
    • 旧宅基地腾退复垦政策
      江苏在线咨询 2024-03-25
      旧宅基地腾退复垦政策如下:1、复垦补偿办法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由镇政府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进行调查清理,由镇政府逐户支付给退地农户;同时退地农户应按照协议约定的退地时限及时交付宅基地及建筑物;2、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补偿标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补偿暂行办法,关于宅基地附着物也就是房屋则是按照固定数据来进行补偿。
    • 2020农村宅基地政策中宅基地可以变卖么?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25
      农村宅基地的买卖国家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只能卖给本村没有并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村民,不能卖给非本集体组织的其他人,否则不予过户。出售宅基地的,不能再申请新的宅基地。
    • 全国各地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知多少?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2-13
      全国各地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知多少?《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可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或等价置换商品房。但是,由于《实施意见》并未就具体补偿标准作出规定。:06来源:网络昨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可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或等价置换商品房。但是,由于《实
    • 农村宅基地申请流程2019农村宅基地申请新政策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2-23
      根据《农村土地管理法》,只有三种情况可以申请宅基地:第一,因子女结婚,缺乏宅基地;第二,外国人定居,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宅基地;第三,因发生或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镇规划、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搬迁。
    • 农转非农村老宅基地处理政策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20
      答:根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由此可见,发包方收回承包地的情形只有一种,即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