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主体的权利意识与司法权的公信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16:27:13 383 人看过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民事主体的权利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国家法治建设的水平。亦即,民事主体的权利意识高,则这一国家的法治水平建设状况就相对较好,反之,则较差。当然,这里的民事主体是就广泛意义上而言的。

反映民事主体权利意识高低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看民事主体在碰到其权利被侵害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什么?如果表现得消极,则可以认为其权利意识不高,反之,则可以认为其权利意识是高的。当然这也是从一般意义上而言的。

以前看王泽鉴先生这样的文章,深以为然,法律就是在斗争的过程中前行的,权利则是这一斗争的中心,所有的斗争都是表现为权利的此消彼长和权利的种种妥协。法律的发展史表明没有权利的斗争,就没有法律的生长。同时,良好的法制建设也有利于权利意识的培育,由此可见,权利意识对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最近在一家民营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时常会碰到权利被侵害的情形,比如,企业所设计的某家织用品的款式被其他企业恶意使用。但令人奇怪的是,企业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权利被侵害而使用法律的武器来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而是采取一种比较消极的态度,甚至于可以说表现的有些漠然。难道说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权吗?显然不是,这里实际上有极深层次的原因。我隐约地感觉到一点什么。

后来的种种交谈证实了我当初的感觉,企业之所以在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选择漠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现有的司法制度不足以有效地保障他们权利的实现。设想他们维权的历程可能会是这样的:花一定的成本收集证据,进行艰难的诉讼,然后是漫长的等待,再然后即使胜诉了也可能会是一纸空文,企业对进行诉讼的意义并没有良好的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自然会选择放弃权利,放弃的直接动因是进行诉讼的成本大于获得利润的成本。科思的法经济学分析方法在这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产生这一现象对建设一个法制国家实际上是极其可怕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而言,其对权利的漠然可能会更直接地诱发侵权事件的泛滥,不利于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对侵权企业而言,其侵权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扼制而使其产生进一步侵权的恶意,使违法行为得以大行其道;三是司法权公信力的丧失,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从司法权的性质上来讲,司法权具有被动和中立的特性。因此,在解决有关权利的纷争时,司法权不可能如行政权一样主动地介入,而是需要当事人的诉求,如果当事人没有诉求,根据不告不理的原则,司法权是不会干预的。当事人的诉求是和当事人的权利意识联系在一起的,当事人用司法作为维权方式必须以诉求的形式向法院提出。可以说,当事人的诉求形式是当事人权利意识强的一种重要表现。

从历史上来讲,我国的法律皆是强调以义务为本位的,民众的民事活动也是以义务为核心而展开的。因此,我国是一个缺乏传统权利意识的国度。而现代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以权利为本位的法制体系。建设这一体系的保障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民众普遍权利意识的提高,能有使用法律武器维权的责任感;二是有效增强司法权的保障力度,有效增强法律的可预期性。在这两个来源当中,无疑第二来源显得更有意义。因为没有司法权的保障,民众的权利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由此可见,民众的权利意识和司法权的保障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法意识和法制度之间的关系,意识影响到制度的建设,而制度建设又反作用于意识的形成。两者相辅相承,相得益彰,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偏废。在当下的中国,司法权保障应居于首要位置,原因有几方面:

一、相对于法意识而言,法律的制度建设更具可控制性。法意识主体的广泛性。不确定性决定了法意识的建设不具可控制性,比如对法意识的状况如何往往缺乏统一考量的评价体系,法意识可能会因地域。习惯等多因素而表现得相异。但法制建设则相对表现得具有可控制性,比如国家在一定的期限内可以编制所谓法制建设的计划,可以通过其权力系统有效地贯彻对这一体系的实施。

二、司法权保障是法制国家建设应提供的服务。法制国家所应提供的服务有多样的,比如,制订良好的法律,进行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对相关法律进行解释,构建司法权体系并保障法律的良好实施。在当前国家管理理念由统治向服务转型时,更应强化国家法制建设的服务保障功能,发挥此项功能的绩效。通地建立廉洁高效的保障体系,影响民众的权利意识,培育他们为权利斗争的观念。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6日 13: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侵权行为相关文章
  • 民主权利与基本权利的梳理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所确认的、作为公民所应当享有的最起码的法律权利。民主权利是指公民按照国家的法律法令的规定,允许行使的权利和应当享受的利益。它们的区别是1、范围不同;2、概念不同;3、实现方式和意义不同。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体系有哪些特点我国现行宪法在总结前几部宪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较大调整,规定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公民权利义务体系,其特点为:(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由原来的第三章提到第二章,放在了国家机构之前、总纲之后。这种前后位置的变化,突出了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反映了公民基本权利与国家机构之间的价值取向,亦即由国家机构管理人民改变为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为人民服务。(二)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有所增加,内容更加充实具体。1954年宪法是14条,1975年宪法只有2条,1978年宪法为12条,而现行1982年宪法则增加到18条。而且内容更加充实、具体
    2023-07-22
    216人看过
  • 理解民事权利主体与客体的重要性及作用
    一、理解民事权利主体与客体的重要性及作用民事权利主体的重要性及作用:1.名义独立:自然人和法人能以自己的名义为民事行为,与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2.意志独立:即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自己的选择来活动。3.财产独立:即民事主体必须拥有作为一个实体独立的财产。民事权利客体的重要性及作用:1.利益性。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能够满足人们利益需要的载体。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总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需要,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是以身份利益为客体的,这种利益主要是为了满足未成年人的需要,若无该种利益,就不会存在该种权利。由于人的利益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利益,也有非物质利益,因此,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囊括非物质利益。2.客观性。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存在于主体之外的,是不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的事物不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如长生不老药、永动机等。二、如何更好的保护
    2023-09-05
    294人看过
  • 民法典外国人是否是民事权利能力主体
    一、民法典外国人是否是民事权利能力主体自然人是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而外国人也是属于自然人,所以外国人是民事权利能力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十四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二、什么是民事权利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比较两者,可以清楚地认识与理解民事权利能力的基本法律特征: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以民事主体带来实际利益。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参加到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后,才能实际享有的。2.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而民事权利则仅指民事
    2023-06-19
    78人看过
  • 民事权利与民法的关系
    法律综合知识
    民法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民法典》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未匹配未匹配未匹配
    2024-04-24
    150人看过
  • 民事主体的什么权利受保护
    一、民事主体的什么权利受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二、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继续履行;(八)赔偿损失;(九)支付违约金;(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一)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本条规定的承
    2023-09-24
    292人看过
  • 分公司能否享有法人主体的权利
    一、分公司能否享有法人主体的权利分公司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四条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二、分公司负债是否能被归为总公司责任范围能。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在总公司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以分公司的财产偿还债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
    2023-09-20
    353人看过
  • 揭秘民事权利主体和客体的身份
    一、揭秘民事权利主体和客体的身份1.民事主体即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我国法律,包括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以及个别情形下的国家(如国家成为无主财产的所有人)。2.民事客体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通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也成为民事权利客体。民事法律关系建立的目的,总是为了保护某种利益、获取某种利益,或者分配转移某种利益,因此,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所承载的利益,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联系的中介。这些利益虽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但可归结为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依利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四类。二、民事权利有哪些民事权利有:1.财产权与人身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
    2023-08-22
    145人看过
  • 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平等性有哪些表现
    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平等性的表现有无论民主、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等,在民事权利能力面前一律平等,拥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都有资格参加民事法律关系,都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一、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平等性有哪些表现我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平等性的表现有:1.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职业,政治态度、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职务高低、财产状况和居住年限等方面有何差异,但他们在民事权利能力方面都是平等和无区别的。2.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资格平等地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不受有无行为能力的限制。3.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其合法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都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通过法律手段制裁违法行为人,给公民合法民事权益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二、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几岁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自然人的出生时间以出生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
    2023-08-09
    335人看过
  • 人身权是否是民事主体的必备权利
    人身权不能离开民事主体而存在,同样,民事主体更不能离开人身权而存在。比较而言,财产权不能离开民事主体而存在,但是,民事主体却可以离开财产权而存在。人身权对于事主体的必备性,于此表现得十分明显。人身权中的人格与身份权这两种权利,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程度却有所不同。人格权是维护主体的独立人格必须具备的权利,民事主体不享有人格权,就不可能实现人格的独立与自由,甚至根本不可能作为主体存在。不能想象一个人不具有生命、健康、名誉、自由而能够存在于世。人格权也是民事主体进入社会,发挥其创造性而改造世界的基础,民事主体没有人格权,就无法实现人类生存、发展的目标。身份权虽然也具有必备权利的属性,但其重要性及程度,显然不及格权。亲权、亲属权固然是自然人生而取得,但配偶权、荣誉权、著作人身权却须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以后才能取得,且可以丧失。人身权除具有以上三种基本的法律特征以外,从权利本身的角度分析,它还具有以
    2023-06-05
    391人看过
  • 民事权利中的知识产权内容
    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指智力成果的创造人和工商业生产经营标记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其内容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一、公民有哪些民事权利公民的民事权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2、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抗辩权,广义上是指抗辩请求权或否认他人的权利主张的权利,有的称为异议权;狭义上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形
    2023-03-23
    193人看过
  • 民法典民事主体应如何行使民事权利
    一、民法典民事主体应如何行使民事权利民事主体可以按自己愿意行使民事权利,但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九条【民事权利的取得方式】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第一百三十条【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第一百三十一条【权利义务一致】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第一百三十二条【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二、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有哪些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以民事主体带来实际利益。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参加到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后,才能实际享有的。2、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
    2023-04-18
    72人看过
  • 质押权与抵押权的权利主体不同
    质押与抵押的区别:1、权利性质不同:抵押权的性质是依附于土地所有权的使用权,是一种房地产权。质权是将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以维持占有作为优先受偿权的担保方式,设定质权的权利,不能与质权的性质相冲突;2、生效要件不同:由于与土地关系密切,权利抵押具有稳定的交换价值。对于权利抵押,我国实行登记成立要件主义,未经登记不会产生抵押果。权利质押通过交付质押物,足以限制出质人对质押物的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以占有而不是登记为权利质押的成立要件;3、债权保全方式不同:在抵押中,由于抵押权人不实际占有抵押物,如果抵押物价值的降低对债权人的利益有害,债权人有权保全抵押物交换价值,抵押权人也享有抵押权人的权利。与权利抵押权人相比,权利质押权人的权利更加灵活和主动;4、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同:权利质押权人占有质物时,有权在债务人履行债务前留置质物;质权人有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转质。留置权抵押权质押权顺序是什么一个
    2023-07-08
    100人看过
  •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保障措施
    按照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的基本理论,人身权的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就是指在人身权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依据自己匠愿意,为实现自己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公民人身权利包括什么公民的人身权利如下:1、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2、公民享有姓名权。3、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4、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5、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6、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权,禁止买卖、包办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7、婚姻、家庭、老人、母亲和儿童受法律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8、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民事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
    2023-07-06
    268人看过
  • 法人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内涵与本质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的、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是法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应当具备的基本资格,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其实质是法人作为民事主体而存在的一种资格,即主体人格的标志。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实质是由法人通过自己的意识和行为独立地实施民事行为,设定和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和责任的资格。因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法人实际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状态,是一种具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状态。法人民事权利能力这种可能性要转化为其行为能力这种现实性,则需要国家赋予其相应的行为资格或者说对其从事相应活动的许可。那么,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是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这种可能性完全转化为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这种现实性,这就是完全行为能力的法人;其二是由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到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转化遇到内部或外部的障碍,转化不完全或完全没有实现转化,这就是限制行为能力的法人或无行为
    2023-06-27
    272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损害赔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知识产权,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发生后,在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就产生了特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即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 更多>

    #侵权行为
    相关咨询
    • 举例说明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17
      民事权利能力,公民有结婚的权利民事行为能力,公民未满法定年龄不得结婚。前者是说你有一个权利,后者是说你能不能行使它。
    • 民法总论常识1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3
      民事权利能力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义务责任的资格,凡欠缺民事权利能力者,以其名义所从事的民事活动肯定归于无效。 (1)胎儿:在自然人出生之前即胎儿状态的,以胎儿名义从事的行为无效。唯一例外:遗腹子的继承特留份。特留份:区分出生时为活体、出生时为死体及活着出生旋即死去三种情形(2)出生时间的认定:依次为户籍→医院出生证明→其他证明。 (3)死者:保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及折射到死者近亲属的
    • 什么是公民的权利能力与具体民事权利的联系与区别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13
      公民的权利能力是指能够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公民的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以自己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与具体民事权利的联系与区别在于:第一、民事权利能力是公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和可能性,不以公民享有的实际利益为内容,如果公民不参与具体的民事关系,就只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没有民事权利;而民事权利则以一定实际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能力是
    • 专利权的主体与客体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11
      1.利权(PatentRight),简称“专利”,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我国于1984年公布专利法,1985年公布该法的实施细则,对有关事项作了具体规定。2.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依法享有专利权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人。3.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权的客体,也称为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指依法应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根据我国专
    • 公民权利与公民权的区别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25
      人权与公民权两个概念涵义相近,多数场合下可以互相替代。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对照、比较,发现人权与公民权的内容大体一致、基本相同。例如,1791年《法国宪法》中的13项公民权利,除平等纳税、请愿权和弃儿残废人获得公共救助权3项权利外,其余10项权利在《世界人权宣言》中均有反映。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共设38项公民权,其中26项与《世界人权宣言》的内容相同。1936年《苏联宪法》中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