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勒索商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3 22:22:08 208 人看过

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如果是商家的原因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消费者可以与商家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报消费者协会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相关人民法院起诉维权。

一、代购货买到假货怎么办

1、先保留有效证据。如果发现买的东西是假货,不管之后要怎么维权,首先就是收集证据。可以直接保留商品,并用相机拍下商品各个角度的照片,以备在投诉时拿来使用。

2、接着跟商家协商。收集整理到证据之后,可以直接找商家沟通,一定要清楚说明商品属于假货,并要求商家及时给出处理,要求退货或是赔偿。

3、要求商家给赔款。如果商家有明确的告示,要求“假一赔一”或是“假一赔十”,如果都没有的话,可以主张“假一赔三”,即要求商家除了退款外,还要按实际支付商品价款的二倍进行赔付。或是主张“双倍赔偿”,即要求商家对商品所付款的一倍进行赔偿。

4、向当地工商部门、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如果商家拒绝赔偿或是赔款不如愿的话,那么建议可以向工商部门、消费者保护协会进行投诉。

5、直接去法院起诉。经过投诉调解后还是不能解决的话,那么消费者只能将收集整理到的证据,拿到法院去起诉解决。

二、黄金假的如何赔偿

1、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商家如果存在欺诈,导致消费者购买了假黄金,消费者可以要求赔偿,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的三倍。

三、被骗买了合约机怎么办

1.拨打相关热线进行投诉,如果要你留言的话你就留言,他们会给你打电话的。2.直接去当地工商局或者消费者协会投诉。3.找商家的售后服务和负责人,一般来说这些地方会给你提供售后服务,如果这些地方推脱扯皮,你再打热线电话进行投诉。4.依靠法律手段,我国法律有相关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些条款,如果伤害你的巨大利益,可以提起诉讼。5.通过微博、电视台、报社的举报等途径,让事件曝光,让他们还你一个公道。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7日 10: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消费者相关文章
  • 商家套路消费,消费者怎么办?
    两名女大学生被短视频上19.9元的影楼古装摄影吸引,进店后才被告知19.9元无法达成广告上的成片效果,在店员推荐劝说下,两人签订了一份1100元的套餐协议。选片时被劝说留存,签订了2.4万元的“补充协议”,最终19.9元的客单价被升级到了2.6万余元,店员还现场引导如何开通花呗、美团等网贷,套现消费。商家套路消费的坑该怎么躲避?影楼、旅游、美容美发等行业的一些“套路营销”,带给消费者不愉快的经历,如果遇到商家套路消费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维权:方式一:找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方式二:到工商局投诉。注意要告知明确的被投诉人,按处理单位要求提供电话号码和其他有效联系方式,以便市场监管部门在处理时可以及时与投诉人取得联系。方式三:拨打110报警。影楼套路消费者这种强买强卖的交易方式,其实已经属于诈骗行为,所以警察同样有权利管理此类案件。方式四:向记
    2023-05-07
    183人看过
  • 参加商家促销活动消费者也可索发票
    市民李先生反映:8月5日晚,我在朝阳区一家餐厅用餐,餐厅推出每消费满100元可返面值60元代金券的活动。我一共花了126元,得到一张代金券。当我向餐馆要求开发票时,服务员说想要代金券就不能开发票。请问商家这么做合理吗?回复:朝阳区地税局征管科纳税咨询受理中心工作人员称,餐馆这种行为是很不合理的。送代金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和优惠行为,但它和开发票毫无关系。现在有些商家办理所谓的VIP卡,可以打折,这也属于优惠行为,但同样不影响开具发票,甚至有些还应当在发票上做相应备注。如果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使用了代金券,商家应当按照消费者实际支付的金额开具发票,即消费的全部金额,减去代金券的金额之后的余额开具发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消费者应该在消费时向商家索要发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商家没有
    2023-06-07
    183人看过
  • 商家免费送货途中受伤告消费者索赔败诉
    家电超市老板为消费者送货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老板认为消费者王某应该负责,为此将王某告上法庭索赔。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日前审结了此案。2008年8月2日,王某在李某开办的家电超市里购买电脑一台,李某按照事先约定,免费用汽车将电脑运送到王某家中。下午三点左右,李某送完货后,在返回途中,由于汽车刹车失灵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右腿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其伤情经司法鉴定构成十级伤残。李某认为其受伤是因为为王某送电脑这一帮工行为所致,出院后在多次找到王某要求赔偿其部分损失未果的情况下,以其与王某之间形成的是帮工关系为由诉至法院,要求王某赔偿其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和精神抚慰金共计一万三千元。庭审中,王某答辩称:免费送货是其与李某之间形成的家电买卖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李某在履行合同义务时发生交通事故与自己无关,不同意原告李某的诉讼请求。本案审理中的关键是界定免费送货行为的性质。法院审理后
    2023-06-08
    126人看过
  • 消费者今后可向商城索赔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布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的意见,首次规定经营者在消费环节建立首问制和赔偿先付制。也就是说,谁销售商品谁负责,谁提供服务谁负责。意见规定,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导致合法权益受损的,可以直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或者柜台租赁期满后,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赔偿后,依法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很多商城将柜台租赁给个人经营,租赁者离开后,所销售的商品出现问题,往往出现无人承担责任的现象。长期从事消费维权的赵先生表示,工商总局出台这个意见,就是要求商城、展销会组织者们必须承担首问责任制,只要消费者诉求合理,销售者、服务者就应当依法处理,该退的退,该赔的赔。属于其他经营者责任的,可以向其他经营者进行追偿。不过,消费者向商城等经营者索赔,需要满足几个条件。赵先生说:消费者能提供发票等购货
    2023-06-07
    54人看过
  • 新消法:消费者遇商家侮辱搜身可索赔精神损害
    消费者遭遇商家的侮辱诽谤、搜查身体,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可以向其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名人明星、社会团体代言虚假广告致损害,将承担连带责任。新消法首次把代言虚假广告的责任进行了明确。国家工商总局消保局副局长黄建华说,商品的实际经营者、广告公司、设计制作团队、发布媒体、代言者,将来都要承担连带责任。尤其是眼下盛行的明星代言广告,今后风险会不小。那么,名人明星一旦代言虚假广告,究竟承担多大责任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处长石宏表示,所谓连带责任是不分主次的,如果消费者因假广告受损害,可以要求代言人赔,也可以向经营者、发布者索赔,取决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也可以两个都告。一些消费者逛商场、超市时,会被保安怀疑偷拿东西而要求搜身。新消法在惩罚性赔偿中特别提到,经营者有侮辱诽谤、搜查身体、侵害人身自由等行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张进先对此表示,这些侵权行
    2023-06-07
    271人看过
  • 家具甲醛超标消费者求索赔
    王先生称:2003年4月间在深圳某知名家具店以158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某某比牌儿童家具,摆放在家中的儿童房内,但家具发出刺鼻的味道,致使孩子出现咳嗽等症状。于是王先生委托深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摆放这套家具的儿童房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现场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儿童房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超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规定近5倍。王先生要求商场退回该套家具并赔偿其检测费用等。经调解,双方最后达成协议:该家具专柜退回王先生购买家具的全部费用并给予慰问金(含检测费用)9000元。
    2023-06-07
    368人看过
  • 商家对消费者欺诈行为
    若生活中出现了商家欺诈消费者的情况,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哪些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有: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有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行为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
    2023-07-07
    462人看过
  • 商家辱骂消费者犯法吗
    法律综合知识
    一、商家辱骂消费者犯法吗卖家恶意辱骂消费者的行为,尽管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规定,但尚未达到构成刑事犯罪的程度。针对他人实施侮辱性言辞的行为,应依据现行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包括处以五日内的拘留或经济制裁,最高不超过五百元人民币;若情节严重者可处更为严厉的处罚,例如处以五日内的拘留和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二、商家能因鞋盒破损不退货吗不能。消费者
    2024-03-31
    408人看过
  • 商家可以起诉消费者吗
    可以,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一、专利减缓需要什么条件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请求减缴专利申请费用:(一)上年度月均收入低于3500元(年4.2万元)的个人(二)上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的企业(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或者单位为共同专利申请人或者共有专利权人的,应当分别符合前款规定。二、受胁迫签订的合同是有效的吗受胁迫签订的合同,并非都是当然无效的,要认定受胁迫签订的合同无效,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该合同自始至终都是无效的。2、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签订的合同,未损害国家利益,但对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有损的,实质是一种合同效力尚未确定的可撤销合同。受损害方认可合同的,
    2023-06-28
    382人看过
  • 消费者如何向商家投诉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应该找商家协商解决。针对不同的产品,这个“商家”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一般产品应该只需找柜台代理商即可,而数码和笔记本产品一般则需要到其在当地专门设立的的客服、售后部门解决。(二)请求调解,当消费者与商家不能通过协商一致解决问题时,则应该找当地的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不过,消费者协会只能作为调解方,其并不具有实际的行政和执法权利。(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当通过消费者协会调解仍然没有结果时,消费者可到相关行政部分去申诉。这里的行政部门,主要指的是工商局。(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通过行政机构的干预,消费者仍会取得满意的处理结果时,可向本地的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进行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式仍没解决问题时,消费者便需要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求人民法院进行判决处理,这也是处理问题的最终方式。消费者投诉找什么部门
    2023-07-05
    51人看过
  • 消费者可以自行向虚假宣传的商家索赔吗
    一、消费者可以自行向虚假宣传的商家索赔吗经营者虚假宣传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可以自行向经营者索赔,如果经营者不赔偿的,可以向消委会等部门投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
    2023-06-07
    290人看过
  • 购买到三无产品后消费者怎样向商家索赔
    一、购买到三无产品后消费者怎样向商家索赔买到三无产品可以向购买的经销商处索取三倍赔偿。由于产品缺陷导致消费者损害的,消费者既可以要求销售者承担责任,也可以要求生产者承担责任。销售三无产品也属于欺诈,可以要求三倍赔偿,增加赔偿不足五百的以五百元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惩罚性赔偿责任】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二、三无产品在法律上的定义是什么三无产品不是法律概念,而是一个比较通俗的名词。
    2023-08-02
    490人看过
  • 赠品质量有问题消费者可以向商家索赔吗
    一、赠品质量有问题消费者可以向商家索赔吗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获取货真价实的商品是消费者不可侵犯的权利,即使是附赠品,也是商家用于销售的产品,亦应当具备合格的品质,商家不得以赠送为由提供不合格产品或者假冒产品。因此,对于商家用于促销的奖品或者赠品如果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同样可以要求退换或者赔偿。二、商家自行设定的“最低消费”是否合法不合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餐饮修理业价格行为规则》第四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以成本费加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为依据制定价格,应质价相符,不得强迫消费者接受其规定的价格。由此可见,经营者“最低消费”的规定,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公平
    2023-04-28
    338人看过
  • 商家欺诈行为,消费者应如何确定索赔标准
    对于经营者实施商品或服务欺诈行为之日起,应依据消费者所提出的主张,在原有消费金额上追加三倍赔偿金作为补偿,倘若消费者所受赔偿低于或等于五百元人民币,则强制性地提高至五百元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2024-08-19
    493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消费者
    词条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消费者
    相关咨询
    • 商家如何应对恶意消费者敲诈勒索
      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28
      当企业遇到顾客投诉时,相关负责人员应立即采取行动,找到与投诉相关的业务部门,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全面了解事实。为了确保正确处理投诉,负责人还需注明投诉内容,并全面了解相关情况,避免被投诉方误解。 企业作为国家的纳税主体,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有权享受国家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政府有时会对恶意投诉处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学会利用政府的力量来化解危机。 最后,企业应及时、主动与媒体沟通,向
    • 商家以各种理由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向商家索要欺诈商家的赔偿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1-19
      1,做法不正确,《消费者权益保障法》 第十九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2,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
    • 消费者能否向商家索赔未开发票?
      重庆在线咨询 2024-12-05
      消费者需要明确的是,即使没有购物发票,他们仍然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提出索赔请求,这并不代表他们失去了消费者权益。在此情况下,消费者应尽可能地收集与该商品相关的其他证明文件,例如购物的收据、店铺内计算机生成的购物条码、商家宣传该商品的传单、商品的包装盒(袋)及其配套使用说明及保修卡等。此外,消费者还应该寻找与他们在同一时间段购买该商品的其他消费者作证,以确认他们在该店铺购买了该商品的事实。如果消费者
    • 2022年商家误导消费者如何投诉索赔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2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实践中因虚假广告、混淆视听等方式误导消费者产生消费的,受到欺诈的一方应当去法院或仲裁机构要求撤销一个行为(不可撤销的除外)。
    • 商家欺骗消费者致损应如何处理?发生欺诈商品后消费者和经营者索赔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11
      1,《消费者权益保障法》 第十九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2,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