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中国刑法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主要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窝藏的对象必须是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包括犯罪之后潜逃在外、尚未抓获归案或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的犯罪分子,以及已经被逮捕、拘留或被判刑劳改而越狱脱逃的犯罪分子。(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向司法机关或有关组织作虚假证明,或者帮助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借以帮助犯罪分子掩盖犯罪事实,逃避法律制裁。(3)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帮助其掩盖罪行,意图使其逃避法律制裁。
包庇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者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除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外,向犯罪的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静、向犯罪的人提供化装的用具等等,也属于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包庇,应限于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人。在司法机关追捕的过程中,行为人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为了使犯罪人逃匿,而自己冒充犯罪的人向司法机关投案或者实施其他使司法机关误认为自己为原犯罪人的行为的,也应认定为包庇罪。窝藏、包庇的犯罪人,是指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既包括犯罪后潜逃未归案的犯罪人,也包括被司法机关羁押而脱逃的未决犯与已决犯。
(三)主体要件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四)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明知是犯罪人的,当然成立本罪;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也成立本罪。
-
知道别人犯罪不举报构成包庇罪吗,包庇罪的构成要件
219人看过
-
父母涉嫌过错不知情者属于包庇罪吗
299人看过
-
包庇罪知情不报罪怎么判
258人看过
-
父母涉嫌过错,是否构成包庇罪?
284人看过
-
知晓他人犯罪不举报是否构成包庇罪
64人看过
-
如何区别包庇罪与知情不报
237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知情不报是否构成包庇罪,被告怎么认定包庇罪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30当事人出庭还是不出庭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人民法院是不会强迫当事人出庭的。但是,如果当事人是刑事案件的知情人,知情不报会涉嫌包庇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阅读!
-
包庇贩毒知情不报构成犯罪吗?算是包庇罪吗?会被判刑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30包庇罪”与“知情不举”是有区别的。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犯罪分子的罪行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区分“包庇”和“知情不举”,可以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客体为参照进行判断,即以行为是否侵犯包庇罪的客体为标准,依照法律规定,包庇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对罪犯的刑事追诉和刑罚执行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客观上所导致的后果是扰乱司法
-
-
根据我国法律父母包庇犯罪的子女是否构成包庇罪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51、我国刑法第310条规定:窝藏、包庇罪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住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2、严格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父母是可以构成包庇罪的。3、但现实生活中,亲属间相互包庇,一般不定罪,除非包庇的是间谍。
-
知道他人犯罪未举报是否构成包庇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22仅仅是知道犯罪存在未举报的,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明知犯罪,还为其提供财物、隐藏的处所、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则可按照窝藏、包庇罪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司法机关对犯罪亲属进行询问应当如实提供,不能隐瞒,也不能做伪证。否则,就可能涉嫌犯罪。《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