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因病需保外就医的可以算入刑期内,但要在法律规定的情形内。我国《劳动改造条例》规定,取保监外执行的,必须要事先经过主管人民公安机关审核批准,且通知所在地公安机关加以监督。对于病势严重的、五十五岁以上或身体残废、刑期五年以下并已失去对社会危害可能的和属于未决犯的适用。罪大恶极的犯人不适用。
羁押期间算缓刑刑期吗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如果是刑事拘留、逮捕的,是会将犯罪嫌疑人移送到检察机关进行羁押的,而羁押的期限是可以折抵刑期的,但羁押的期限是不能折抵缓刑考验期的,由于缓刑是对原判罚缓期执行的情形,所以是不能折抵刑期的。
依据《刑法》的规定,可能折抵刑期的刑事处罚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三种,法院判处这三种刑事处罚的,犯罪分子在判处前被先行羁押的,期限的期间就可能折抵刑期,折抵刑期时有以下的分别:
1、如果是管制折抵刑期的,羁押一日可以折抵二日的刑期。
2、如果是拘役、有期徒刑折抵刑期的,羁押一日折抵一日的刑期。
3、如果判处前是采取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一日刑期,如果是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被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的时候,之前羁押的期限可以折抵刑期。管制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拘役和有期徒刑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因此羁押是可以折抵刑期的,但只限于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但如果判刑的时候同时适用缓刑的话,一般先行羁押的期限是不得折抵缓刑的考验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第六十条:犯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时候,可以准许取保监外执行,但是事前必须经过主管人民公安机关审核批准,并且通知犯人所在地人民公安机关加以监督。犯人在监外期间,算入刑期以内。(一)病势严重需要保外就医的;但罪大恶极的犯人除外。(二)年龄在五十五岁以上或者身体残废、刑期五年以下,已失去对社会危害可能的。前项(一)款的规定,也同样适用于未决犯,但是事前必须报请送押机关批准,并且通知居住地人民公安机关加以监督。(注解:第六十条(二)的规定内容,现按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
刑罚执行期间数罪并罚是否会影响判决?
98人看过
-
监外执行期间减刑的影响?
314人看过
-
哺乳期犯罪是否会影响刑罚执行?
207人看过
-
离婚是否会影响精神病患者的治疗?
381人看过
-
执行期间债务人反诉是否影响执行
468人看过
-
病假期间工资是否会受到影响?
283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疾病会影响精神疾病的缓和期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1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3条规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据此规定,配偶患有精神病的情形有三种情况:1、婚前曾患过精神病,婚后因受某种刺激复发;第2、婚前未曾患有精神病,婚后因某种
-
缓刑期间被收监会不会影响缓刑执行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06在缓刑考验期间,只有犯新罪、严重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才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刑罚。如果是民事诉讼,不会影响缓刑。《刑法》第七十七条【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
-
羁押期间是否计入缓刑执行期限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041.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如果是刑事拘留、逮捕的,是会将犯罪嫌疑人移送到检察机关进行羁押的,而羁押的期限是可以折抵刑期的,但羁押的期限是不能折抵缓刑考验期的,由于缓刑是对原判罚缓期执行的情形,所以是不能折抵刑期的。 2.依据《刑法》的规定,可能折抵刑期的刑事处罚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三种,法院判处这三种刑事处罚的,犯罪分子在判处前被先行羁
-
缓刑人员执行期间的医疗保险有没有影响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24会影响的。 按照职工工资,单位和个人的承担比例一般是: 养老保险单位承担20%,个人承担8%; 医疗保险单位承担8%,个人2%; 失业保险单位承担2%,个人1%; 生育保险0.7%全由单位承担; 工伤保险0.5到1.6%也是全由单位承担。 注意:职工个人不承担生育和工伤保险。各省市地区承担比例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