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承包商的资质管理通过严把建筑承包商资质管理关,从总量上控制建筑施工队伍的规模,解决目前建筑市场上供求失衡与过度竞争问题,从根本上杜绝恶意竞争、变相压价的不良行为。同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承包商参与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对承包商的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维护正常的建设市场环境,确保建筑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推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合同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实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亦是提高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重要举措。推行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设置注册施工合同管理工程师岗位,负责合同管理职责。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建立与工程量清单相配套的工程管理制度、合同管理标准。国家已经出台了招投标法,并全力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体制。在招标形式和方法上兼顾业主和承包商的双方利益,使招标过程更加严格、完善,以便达到招标的最佳效果。
加大合同管理力度,保证施工合同全面履约为保证施工合同全面履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把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列为整顿规范市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严把审查关的基础上,加大合同履约管理力度。对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不予办理工程报建手续,不得组织招投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坚决取缔垫资、带资施工现象,努力净化建筑市场,进一步维护承包商的合法利益。
加强民法典律意识,减少合同纠纷产生承包商由于缺乏法律和合同意识,在签订合同时,对其中合同条款往往未做详细推敲和认真约定,即草率签订,特别是对违约责任,违约条件未做具体约定。都直接导致了工程合同纠纷的产生。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要对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
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施工合同的全面履行。
-
加强和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签约、履约管理
434人看过
-
建设工程技术管理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87人看过
-
施工合同管理与建设工程
339人看过
-
工程合同管理监理措施的内容有哪些?
141人看过
-
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中监理的权力有哪些
244人看过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各方主张权利的理由有哪些
173人看过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合同主体是发包方和承包方。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是建设工程的主要合同,发包人即建设单位,承包人即施工人,施工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平等的民事主体。 施工合同的内容一... 更多>
-
对于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完善完善的主要措施及完善措施有哪些西藏在线咨询 2022-02-10当前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风险管理理念有待更新。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作为国际上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我国税收管理实践的时间还不长,税务人员对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的学习和认识还有一个过程,税收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思维模式中,风险管理还没有普遍运用到税收征管中去,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起来,纳税人忽视税法遵从和风险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税收征管程序有待规范。现行税收征管程序是根据原
-
建设工程施工中有哪些无效的施工合同江苏在线咨询 2023-08-14建设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 2.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 3.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 4.承包人非法转包建设工程的; 5.承包人违法分包建设工程的。
-
建设工程项目发包有哪些措施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29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是指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单位)委托具有从事建筑活动的法定从业资格的单位为其完成某一建筑工程工程的全部或部分的交易行为。建筑工程发包,是相对于建筑工程承包而言的,是指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单位)将建筑工程任务(勘察、设计、施工等)的全部或一部分通过招标或其他方式,交付给具有从事建筑活动的法定从业资格的单位完成,并按约定支付报酬的行为。建筑工程承包,是相对于建筑工程发包而言的,是指具有从事
-
谁知道苏州建设工程合同备案管理措施是哪些样的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27本报讯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护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针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制度执行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近日,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根据新出台的《苏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推出了三项规范施工合同备案管理的措施。 这些措施有:一是加强合同内容的重点审查,通过对合同条款的审查,防止合同内容与招标投标文件发生实质性冲突;二是将合同备案管理系统与建筑市场综合监管
-
加强合同管理的措施主要有哪些?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13为大家提供的加强合同管理的措施:在项目管理中,没有风险的合同是绝对没有的。过去,企业在合同谈判和签订中,由于合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而对合同条款分析、审核不严,掉入一些合同陷阱,给企业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为此,必须增强合同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