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了亲戚的高利贷还不起可以只还本金和合理的利息部分,如果还无力偿还的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分期还款。认定为高利贷的部分,债务人对属于高利贷的部分可以不还,债权人因此提起的还款请求也不受法律保护。
一、如何避免高利贷纠纷
高利贷纠纷的处理:
(一)认定为高利贷的部分,债务人对属于高利贷的部分可以不还,债权人因此提起的还款请求也不受法律保护,但是本金和合理的利息是要偿还的。
(二)由于高利贷引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如果没有写明还款日期,适用最长诉讼时效20年。
(三)因为赌博等犯罪行为产生的高利贷属于恶债,可以拒绝偿还。如果债务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夫妻双方要承担还款责任。
(四)刑法中虽然没有关于放高利贷的罪名,但是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刑事纠纷,如故意伤害等出借人要按相应的罪名承担刑事责任。
二、不还高利贷罪犯罪吗
高利贷本身犯法,但是如果借了高利贷的话,也需要偿还本金和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以内的利息,也就是说合法利息和本金受法律保护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民间借贷中私人放高利贷的本金受到保护,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24%的利息同样受到法律保护,而超出36%则不受法律保护。所以虽说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但是不用还钱也是不现实的。
三、月息2分息算高利贷吗
高利贷指的是约定的利息高于一般利息的,借贷行为本身是合法的,但约定的利息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借贷的利率只要超过或者变相超过国家规定的利率,即构成高利贷,目前法律规定双方约定的利率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即受法律保护,债务人对属于高利贷的部分可以不还,债权人因此提起的还款请求也不受法律保护,但是本金和合理的利息是要偿还的。
-
被亲戚骗了钱如何解决
68人看过
-
亲戚借高利贷应该不应该还?
99人看过
-
怎样解决亲戚欠款不还的问题?
348人看过
-
欠钱不还的亲戚应该怎样解决
292人看过
-
遭遇网络高利贷如何解决呢
432人看过
-
高利贷到期不还,该如何解决?
147人看过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 民间借贷的利率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的,就可以认定为高利贷。债务人对属于高利贷的部分可以不还,债权人因此提起的还款请求也不受法律保护,但是本金和合理的利息是要偿还的。 由于高利贷引起的诉讼,时效2年,从... 更多>
-
亲戚欠钱不还怎么处理如何起诉亲戚欠钱不还四川在线咨询 2022-09-19欠款纠纷产生后的解决方式很多,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只要运用及时和恰当,就会收互事半功倍的效果。欠钱不还怎么起诉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方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债务人在收到人民法院发出的支付令后十五日内没有清偿债务,或没有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
-
欠了亲戚的高利贷还不起怎么办,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8-16欠了亲戚的高利贷还不起可以只还本金和合理的利息部分,如果还无力偿还的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分期还款。 认定为高利贷的部分,债务人对属于高利贷的部分可以不还,债权人因此提起的还款请求也不受法律保护。
-
亲戚欠好多高利贷怎么办云南在线咨询 2023-05-10欠了亲戚的高利贷还不起可以只还本金和合理的利息部分,如果还无力偿还的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分期还款。 认定为高利贷的部分,债务人对属于高利贷的部分可以不还,债权人因此提起的还款请求也不受法律保护。
-
怎么解决借了高利贷还不起的问题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19借高利贷不还,是违法的,一般情况下,要负民事责任,不负刑事责任,但是法律只保护最高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借款利息,超过的无效。所以如果对方起诉你,法院也只能支持银行贷款四倍,如果你没钱还也没财产执行,那也没啥责任,就是等有财产了再执行。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或叫大耳窿、地下钱庄,这些现今称为“放数”的放债人,向“高利贷”借钱,一般毋须抵押,甚至毋须立下字据。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
-
如何对付亲戚欠钱不还的?香港在线咨询 2021-06-28第一,要通过诉讼程序明确和债务人的的债权债务关系,拿到法院生效法律文书。但应重点关注诉讼时效问题,防止因已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第二,在文书生效后向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此时,尽可能向人民法院的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财产线索、被执行人履行债务的能力及被执行人的下落等情况。否则,在人民法院无法查到被执行人财产时,可能会承担无法执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