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涉及到孩子的年龄、夫妻双方的经济条件、孩子未来成长教育等许多方面的因素。两周岁以下的女,-般会判给女方。两周岁以上的子女,会优先考虑条件较好的一方抚养孩子。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随母生活发生争议的,应考虑子女本人的意见。父母双方可协议轮流抚养子女,这个会根据双方自愿达成的抚养协议。或者在法院的参与下达成抚养协议。
离婚孩子抚养权判决手段有哪些
离婚孩子抚养权一般怎么判如下:1、诉讼离婚时,首先法院会尊重当事人的意见,尽量协商解决;2、如果双方对于抚养权的争议较大,一般会考虑孩子的年龄,性别,再作出相应的判决,如果孩子在两岁以下,没有其他特殊原因的话,跟着母亲生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3、超过两岁,在两人经济条件均衡的情况下,一般男孩随父亲生活,女孩随母亲生活对于孩子的教育、生活比较方便;4、如果孩子超过十周岁,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
离婚后,一般男孩子会如何判呢
308人看过
-
孩子一岁半,离婚判决结果如何?
382人看过
-
离婚一般孩子判给谁离婚不想要孩子如何去处理
181人看过
-
如何判定离婚孩子的判决
64人看过
-
父母离婚抚养权如何判,离婚孩子一般判给谁?
75人看过
-
离婚房子如何判决,离婚后孩子怎么判
453人看过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离婚诉讼的完整流程: 1、有二审:起诉→受理→审理→调解→判决→上诉→二审→判决立即生效 2、... 更多>
-
孩子判决书离婚小孩一岁时间如何判决江西在线咨询 2022-01-04一般法院会判给孩子一岁的母亲。 如果父亲想要获得监护权,除非双方达成协议,或母亲有以下情况之一: 1、母亲患有长期治愈的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二、有抚养条件不履行抚养义务; 3、由于其他原因,孩子不能和母亲住在一起。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零八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离婚后,两岁以下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两岁以上的子女,父母双方抚养问题达成协议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和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
-
一般如何判离婚三个孩子以后甘肃在线咨询 2022-02-161、判离时,孩子抚养有争议的,法院一般按如下处理: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两周岁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另一方按固定收入的20-30%支付抚养费,并有权探视。 2、离婚时共同债务一般平分。 3、已登记并共同生活的,离婚时一般不用退彩礼,但男方能证明因支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的除外。
-
一般夫妻离婚孩子应该如何判?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14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
一般离婚小孩的判决孩子多大孩子会判给母亲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26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但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随父亲生活:一是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二是母亲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没有不利影响的;三是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如母亲的经济能力及生活环境对抚养子女明显不利的,或母亲的品行不端不利于子女成长的,或因违法犯罪被判服刑不可能抚养子女的等等。
-
离婚有小孩离婚如何判决孩子不小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18离婚有小孩抚养权的判决:子女没有超过两周岁或还在哺乳期的,孩子的抚养权原则上归母亲。孩子在两周岁以上、八周岁以下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实际经济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孩子年龄达到八周岁的,应当尊重他们自己的真实意愿。不可以不给看,探视权是未直接抚养孩子一方的法定权利,不得随意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