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休息的权利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2-05 02:46:03 64 人看过

《宪法》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第四十四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5日 19: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呢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024-05-18
    271人看过
  •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改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修改的提出标志着整个宪法修改的开始。在我国,宪法规定修宪案由全国人民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分之一以上的代表提出。其他任何国家机关无权提出。但是根据历年来修改宪法的习惯上来看,都是由中共中央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讨论后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修宪建议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修改宪法;(二)监督宪法的
    2023-07-11
    84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与地位
    该段内容描述了我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任期规定。国家主席和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国务院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我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可以连续任期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国务院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宪 法 对 国 务 院 和 总 理 等 职 位 的 任 期 规 定宪法对国务院和总理等职位的任期规定主要体现在第八十九条,该条规定了国务院总理的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并且届满后需要连续任职。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国家领导职权的限制,有利于防止权力的滥用和保持政治稳定。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
    2023-09-12
    390人看过
  • 宪法第几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宪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下: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人民主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并且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必须服从人民的意志,服务人民的利益;国家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必须符合宪法;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入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4、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我国宪
    2023-08-09
    92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最核心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指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民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权利义务关系不同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试用期包含在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可见,试用期的当事人双方存在着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无过错责任,与劳动者共同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义务,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而学生实习所在的单位对于实习学生,不承担无过错责任,不须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所以,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伤害事故,不属于工伤,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可以雇佣关系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由学校基于与单位之间的的相关约定主张权利。《
    2023-07-21
    222人看过
  • 我国宪法对我们公民享有的一系列权利是怎么规定的
    宪法在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详细的规定: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和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5、监督权,包括批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建议、投诉、控告、举报和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因年老、疾病、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社会保障和物质帮助的权利;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利、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8、妇女保护权,包括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10.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及
    2023-08-05
    296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哪年啊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首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宪法。我国《宪法》修改历程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公告实施,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日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月19日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第三次会议》。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诞生于哪一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诞生于1954年9月20日。因其在1954年颁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
    2023-08-18
    433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意大利共和国关于民事司法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1992年7月1日批准,于1995年1月1日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意大利共和国,在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加强两国在司法领域的合作,决定缔结关于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为此目的,缔约双方议定下列各条:[章节]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民事的定义为适用本条约,“民事”一词也包括由商法、和劳动法调整的事项。第二条司法保护缔约一方的国民在缔约另一方境内,在其人身和财产方面享有与缔约另一方国民同等的权利,有权在与缔约另一方国民同等的条件下,诉诸缔约另一方法院。第三条诉讼费用保证金的免除nbsp;对于在缔约一方境内有住所或居所的缔约一方国民,当其在缔约另一方法院提起诉讼或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时,不得因其外国人身份或因其在缔约另一方境内无住所或居所而令其交纳诉讼费用保证金。第四条司法救助和税费及诉讼费用的免除一、缔约一方的国民在缔约另一方境内,在与缔约另一方国民同等
    2023-04-22
    93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非婚生子女也享有继承权吗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非婚生子女有没有继承权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非婚生子女有继承权。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第一千零七十条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第一千零七十四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二、法定继承的顺序是怎样的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1、第一
    2023-08-09
    91人看过
  •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国防权利有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国防权利有:1、提出建议权:公民依法对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法等提出建议,是公民依照宪法享有的对国家事务建议权在国防建设方面的体现;2、制止和检举权:制止危害国防利益的行为,是指公民依法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使危害国防的行为停止下来,从而维护国防利益。对于危害国防安全的行为,公民有权采取一切合法手段制止其发生、发展。检举危害国防利益的行为,是指危害国防的行为发生后,公民对违法行为进行揭发。《国防法》规定公民享有制止和检举权,对及时发现和有效地制止、打击侵害国防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防利益,加强国防建设有着重要作用;3、获得补偿权:《国防法》规定公民享有获得补偿权。国家进行国防建设,武装力量开展军事活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公民的合法权益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公民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请求政府或军事机关予以补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
    2023-08-12
    171人看过
  • 宪法第几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宗教信仰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民有信仰自由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是指一个人可以在一个社会中自由选择其宗教信仰和在这个社会中公开参加这个宗教信仰的仪式和传统或者选择不信仰任何宗教而不必担心受社会的迫害或歧视。它是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5)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并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因年老、疾病、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社会保障与物质帮助的权利;(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利,进行科研、文
    2024-05-02
    241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肖像权法的规定怎样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肖像权法是如何规定的?我国立法机关没有指定肖像法。二、肖像权法律规定有哪些肖像权就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采用摄影术或者造型艺术手段反映自然人包括五官在内的形象的作品。肖像权为人格权之一种,是自然人对于肖像的制作权和标表使用权。法律上的肖像为自然人人格的组成部分,肖像所体现的精神特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或派生出公民的物质利益。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是基于肖像上多方面体现了公民的精神利益、人格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肖像权规定,肖像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侮辱其肖像。警方有权保留使用权。如果受害者的肖像被擅自使用,可先协商,如拒不撤销者,可依法进行起诉,申请司法保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
    2023-03-20
    456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预算法的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前提下制定的,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一部细化的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条例》主要分为八章,先是总则、接着进一步对预算收支范围、编制规划、执行方案以及如何调整的有细化规定、然后到决算以及很重要的社会和法律层面的监督,最后是附则。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法律制度改革的思路综观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的最大问题,一是多家管理的条块分割的局面难以打破;二是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捆在一起的这种政资不分、政事不分的问题相当突出,因此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必须解决这些主要矛盾,才能真正管理好社会保障基金,保证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总的改革目标是,建立起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制度建设为保障,机构完整、制度健全、工作高效、统一协调、方法简便、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具体来说,需迫切实现的目标有
    2023-07-05
    59人看过
  • 什么年份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诞生于1954年9月20日。因其在1954年颁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颁布的。我国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的宪法,建国以后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中国人民共同政治协商会议纲领,是1949年9月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本宪法以法律的
    2023-07-04
    24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我国公民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有哪些权利义务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什么权力属于人民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民的政治权利的一律规定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根据《宪法》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诉法规定我国的副校长有实权吗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06
      作为曾经当过4年副校长的律师首先佩服你的法制观念强,作为中学校长难得!做为一个校长,有这样的想法,很有远见,实在难得!心底里佩服! 1、聘请懂教育的律师担任你们中学的法律顾问,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普法教育,如讲座等等; 2、可以和检察院,法院的退休的老法官老检察官联系,让他们做你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讲讲一些关于犯罪的故事,或许有很大的效果。和律师同时做不冲突; 3、学校可以适时地围绕预防犯罪开展系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