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第三人资格,应看以下要件:
(一)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活动的时间,必须是在他人之间的仲裁或诉讼活动已经开始,但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尚未作出终局裁判之前。
(二)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活动的依据,必须是与本案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三)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活动的目的,必须是为了维护自己合法的劳动权益,并且是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或仲裁。
一、第三人算不算被告
民事诉讼第三人既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而是独立于原告与被告与案件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民事诉讼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或者虽无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原告、被告已经开始的诉讼中进行诉讼的人。对原告、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认为有独立请求权,或者案件处理结果可能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这是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根据。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处理劳动争议有三个基本程序:
1、调解是处理企业劳动争议的基本方法或途径之一。事实上,调解可以贯穿于解决劳动争议的全过程。这不仅是指仲裁委员会或法院在企业劳动争议进入仲裁或诉讼后的调解工作,也是指企业调解委员会对企业劳动争议的调解活动;
2、仲裁。仲裁作为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之一,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法公断双方争议案件的执法行为。仲裁一般经历五个阶段:案件受理阶段、调查取证阶段、调解阶段、裁决阶段、调解或裁决执行阶段;
3、诉讼。劳动争议诉讼是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规的程序和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劳动争议应及时、正确地解决。
-
仲裁劳动争议时如何确定第三人资格
491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或劳动争议诉讼第三人的确定
249人看过
-
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第三人?
330人看过
-
劳动争议劳动仲裁有哪些,劳动争议如何劳动仲裁
242人看过
-
正确认识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第三人-李东律师
492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如何收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196人看过
调解委员会是指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负责调解本单位劳动争议的机构。调解委员会通常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组织调解和协商过程,以帮助双方达成和解,解决争议。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协助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工作,促进当事人... 更多>
-
劳动争议仲裁或劳动争议诉讼第三人是如何确定的?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12所谓劳动争议仲裁或劳动争议诉讼的第三人,是指与他人之间的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他人之间正在进行的仲裁或诉讼中的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确定第三人资格,应看以下要件:(1)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活动的时间,必须是在他人之间的仲裁或诉讼活动已经开始,但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尚未做出终局裁判之前。(2)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活动的依据,必须是与本案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
-
劳动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有区别吗,劳动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04一,劳动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有区别,但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是一回是,都是指劳动关系里的人事争议仲裁。 二,劳动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的区别: 1,受理案件范围不同: (1)根据我国《公务员法》和1997年8月8日人事部发布的《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因录用、调动、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以及
-
哪些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如何确定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重庆在线咨询 2023-06-11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
-
仲裁,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劳动争议案件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8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分为以下四个程序:1.申请与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否则不能仲裁。当事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即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书后,应在七日内审查作出受理与否的决定。2.仲裁前准备。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 首先成立仲裁庭,简单案件指定一名仲裁员审理。 其次进行调查取证工作。3.调解。4.开庭与
-
如何通过劳动争议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06劳动仲裁确定劳动关系,可以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