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抚养适用法律的依据:涉外抚养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扶养人权益的法律。抚养孩子是父母的法定义务,双方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一、女方失联,孩子怎么抚养
女方失联,孩子应该由父亲抚养,让父亲成为孩子的抚养权人。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在一方父母因客观原因不能对孩子尽到抚养义务时,另一方要承担起抚养孩子的义务。父亲在母亲失踪后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二、离婚一方想要抚养孩子怎么办
离婚一方想要抚养孩子的,双方可以互相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让法院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保护孩子合法权益的角度作出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三、涉外抚养权纠纷中国案件有哪些
涉外抚养权纠纷在中国的管辖法院是一般确定由案件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案件中有几个被告或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
适用监外执行的法律依据
289人看过
-
涉外票据适用法律的冲突
324人看过
-
涉外离婚抚养权问题怎么适用法律
180人看过
-
外祖母有抚养外孙女的法律义务吗,法律依据是什么
174人看过
-
涉外票据准据法的适用
400人看过
-
涉外票据的追索权行使,适用什么法律?
212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涉外票据准据法的适用?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3我国票据法根据通常的法律冲突的处理原则,对涉外票据在当事人的行为能力、票据行为方式以及票据权利行使与保全等方面发生法律冲突时,分别规定了相应的准据法。 1、关于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其本国法律。而如果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而依照行为地法律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适用行为地法律。 2、关于票据的行为方式。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汇票、本票出
-
涉外民事关系相关法律适用法律依据有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8第一百四十二条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依照本章的规定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第一百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第一百四十四条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
-
适用抚养费纠纷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281、调解抚养费纠纷的法律依据有《民法典》关于抚养权纠纷处理的规定。主要是,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2、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
-
涉外票据的追索权行使,适用什么法律?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6按照票据法的规定,涉外票据追索权的行使期限,适用出票地法律。票据追索权的行使期限,是指持票人依法行使追索权、保全其票据权利的有效期限。票据追索权的行使期限由法律规定,同时也受票据权利时效的约束。因为票据权利包括追索权,超过票据权利时效不行使票据权利,票据权利消灭,追索权也随之消灭。法律规定追索权的行使期限,是为了督促持票人及时行使票据权利,使票据债务人早日解脱票据债务,加快市场运转,这都反映了商事
-
法律依据是什么抚养费用怎么算的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04法律关于抚养费用的规定: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