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若卖方或其他涉及房屋交易的一方采取欺诈手段实施违法诈骗行为,购房者有权向法律申请,要求卖方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对于索赔的具体数额,将按照购房者所支付的房价进行计算,最高可达房价的三倍;若索赔金额低于500元人民币,则将按照最低限额500元执行赔偿标准。如遇商家拒绝赔偿或协商无果之情况,消费者可选择以下途径寻求解决方案:
首先,投诉调解。当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因消费者权益产生争议时,可向消费者协会(简称“消协”)提出调解申请,由第三方介入协调双方矛盾,促进双方达成共识,解决纠纷。
其次,行政申诉。在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消费者可向相关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请求其协助解决争议问题。这种方式具有高效性、便捷性以及强制力等优点。消费者在决定申诉时,通常需要以书面形式表达诉求,详细阐述要求、理由以及相关事实依据。若与经营者达成和解协议,消费者可撤销申诉,请求相关行政部门出具调解书。
再次,提请仲裁。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争议事项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并做出最终判断或裁决。仲裁具有当事人程序简单、一裁终局、专家仲裁、费用相对较低、保密性好以及情感影响小的特点。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方承担,若当事人部分胜诉,仲裁庭会根据各方责任大小来确定各自应承担的仲裁费用。
最后,提起诉讼。消费者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判决。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侵害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
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
欺诈性卖房受害者如何维权
451人看过
-
卖家行为构成欺诈,消费者应当如何维权
232人看过
-
买房卖家欺诈贷款买家如何维权
342人看过
-
被欺诈签订卖房合同后如何维权
455人看过
-
如何防范二手房卖家的欺诈行为
370人看过
-
维权指南:如何应对培训机构的欺诈行为?
496人看过
-
遇到欺诈消费者行为我们该如何维权,遇到欺诈消费者行为应如何维权天津在线咨询 2022-01-27遇到欺诈消费者行为我们应该维权的方法:按照有关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消费者申诉应有明确的被诉方;有具体的申诉要求、事实和理由。消费者申诉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一式两份,并载明下列事项:消费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被申诉人的名称、地址;申诉的要求、理
-
房屋出卖人欺诈,我该如何维权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16根据《房屋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九条,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的,买受人可以要求返还已付房款和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要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一)故意隐瞒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事实;(二)故意隐瞒出售房屋已抵押的事实;(三)故意隐瞒出售房屋已出售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
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有哪些,如何维权?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11所谓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假的“清
-
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行为如何认定?哪些行为可以认定为商品房欺诈?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19哪些行为可以认定为商品房买卖行为中的“欺诈行为”呢?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1、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的; 2、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利的; 3、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 4、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房屋的; 5、虚标最低价、清盘价等欺骗性价格进行销售的; 6、故
-
价格欺诈行为的维权是怎样的江西在线咨询 2022-06-29①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 ②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 ③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的; ④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