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理执行积案问题的初探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09:16:08 473 人看过

一段时期以来,相当数量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得不到如期执行,使人们对司法公正、法律的权威产生疑虑,动摇公民通过正当的或诉讼的途径寻求公正的信心,甚至出现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乃至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危机。为此,人民法院集中清理执行积案行动方兴未艾,公告执行、开庭执行、责令被执行人申报财产、限制高消费、举报有奖等方式、方法纷纷出台;法学界的专家、学者也就执行管辖、执行监督、执行权的分配、强制执行与破产宣告的转换乃至强制执行立法等提出了完善司法执行制度、解决执行难的途径。但毋庸置疑的是,解决执行难这一顽症很难有一味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一、造成执行积案的原因

1、执行人无力履行。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确实无力履行义务,致使生效法律文书无法兑现,问题久拖不决。

2、被执行人对抗执行。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以各种理由和方式与法院对抗,拒不履行义务。有的暴力抗执,如攻击执行人员,拒绝法院采取查封、扣押等执行措施甚至对其以暴力破坏等;有的消极对抗,如拖、赖、躲、逃或事先隐匿、变卖财产、抽逃资金等,致使法院要么找不到被执行人,要么找不到可执行的财产,更有甚者,使法院既找不到人又找不到财。

3、法院消极执行。有些法院对待执行案件态度消极,行为怠慢,坐失良机,甚至有意推诿、拖延,不予执行。

4、协助义务人拒不协助执行。在执行程序中,有义务协助法院执行的单位和个人,拒绝与法院合作,对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置若罔闻,以各种借口拖延时间,为法院执行设置种种障碍,甚至为被执行人逃避执行提供方便与协助,如给法院出具假资料,为被执行人通风报信,为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等等。

5、外界干涉执行。法院在开展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常因触及到地方政府、利益集团、社会势力的切实利益,而受到巨大阻挠。首先是来自政府的行政压力。一些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权力,采取打招呼、批条子、强令等方式非法干预、阻碍人民法院依法执行案件;其次是来自地方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部分地方政府负责人为搞个人政绩,保地方经济繁荣,利用手中职权对法院执行工作施压,对外地法院的委托执行置若罔闻,严重侵害了国家法制的统一性。

二、清理执行积案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彻底打破传统的案件执行方式;

以往的案件执行方式可以用一句话形容;一个案件,一个经办人,四面出击。这种传统的办案方式最大的问题就出在一个经办人要四面出击上。既要去寻找被执行人、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还要去请求协助机构协助执行,同时做主持执行和、采取强制措施等工作。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打破传统执行方式,依靠创新实现高效才能胜利完成清理积案工作。首先要从整体上认识这次清理的案件;无论是新案还是等待清理的旧案,其实都可以总结为一项工作、四件事。这一项工作自然是执行工作,这项工作其实只是做四件事。一施、主持执行和是寻找被执行人,二是查找被执行人财产,三是采取强制措解、完成结案等,四是推动联动机制运行,启动司法救济,民政救济等工作。

2、搞好案件分类、启动救济程序。

要将案件科学的分为能执行但应被执行人拒不配合而不能执行的案件及客观执行不能的案件两种情况。对第一种情况要加大执行力度,彻查财产,拘留、罚款等措施都要用足。对第二种情况则要及时启动救济程序,进行司法救济或依法纳入低保。

3、加强执行队伍建设,提高执行人员素质。

法院执行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繁重而又细致的工作,对执行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求很高。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执行人员数量不够,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执行实践的需要。从法律上提高执行人员的地位,从组织上加强对执行工作的领导,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执行队伍建设,从物质上改良执行装备,吸引和选调一批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公正廉洁的人员从事执行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加强其政治教育和业务学习,建设一支高素质、正规化、专业化的执行队伍,是治理执行乱,解决执行难的一条重要途径。

4、穷尽执行措施。

穷尽措施就是要彻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存款、车辆、房产、股票等),坚决采取强制措施(搜查、罚款、拘留)。只有穷尽了措施才能知道什么样的案子能执行,什么样的案子属于客观执行不能。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令申请执行人信服,同时也是尽职尽责要求的体现。也能为我们以后的执行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累有用的经验。

5、做好执行前置工作、降低当事人执行风险。

全力推行阳光执行和风险提示。把执行的全部程序公开,以便当事人和各界的监督。在执行中实施执行公开告知制度和实施执行风险和不履行生效判决文书后果告知制度。在申请执行期间,分别向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风险告知书》、《申请执行人提高内执行人财产状况(线索)书》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表》等。此外,在诉前、诉中、判决前、判决后及申请执行前实行执行风险全程提示,分别在上述各个阶段均告知当事人可能面临的执行风险。对被告确无履行条件的案件,审判人员引导当事人选择实现权利的其它方式,避免诉讼后案件一判决就成执行死案。

[结语]

执行工作作为审判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环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裁判,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具有国家法律的权威,当事人应当履行,必须接受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具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必须协助人民法院执行。任何地方、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不得抗拒、阻碍、干预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中,司法所保护的不仅仅是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特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维护法治社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如果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得不到执行,不仅会严重损害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且还会严重损害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深刻认识清理执行积案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政治意义。通过清理执行积案,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胜诉权益,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3日 13: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强制执行相关文章
  • 关于港澳离婚案件执行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港澳离婚案件执行问题的批复1974年5月17日,最高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74)沪高法民字第293号请示收悉。我们认为,关于钱行仪与吴章明离婚一案,应由你市有关法院根据我国法律另行判决,香港法院判决不予承认。此复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港澳判决离婚案件执行的请示报告一九七四年四月十九日(74)沪高法民字第293号最高人民法院:最近,我们在处理港澳婚姻案件中,发现有个别在香港的一方向香港法院提出离婚,香港法院判决离婚,但判决书没寄给上海一方。例如:吴章明(男)与钱行义(女)于一九五三年结婚,生有二个孩子,一九六二年钱去香港,至六五年钱要求与吴离婚,但吴不同意,钱即向香港法院起诉,并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判决双方离婚生效,而吴在上海未收到书面判决。直到一九七三年才听儿子告诉以上情况,才要来一份判决。为此,吴向本市静安区法院提出办理,对香港法院的判决应否承认,还是上海
    2023-04-22
    467人看过
  • 关于探视权的诉讼问题
    关于探视权的诉讼问题如下:1.探视权起诉费用很低,但要视不同地方而定,大约几十到二三百吧,可以在诉讼请求中写上要求对方承担诉讼费。2.证据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或者谈话录音,如果不怕影响孩子成长的话让孩子出庭作证。3.探视权是为人父母都享有的权利,不能变更。但可以变更抚养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可以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对方不允许你探视孩子,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可以此为理由要求变更抚养权。4.可以要求法院强制执行。通常法院会将对方叫到法院进行调解,如果对方仍不履行离婚判决中应当履行的义务,可以罚金或者司法拘留。一、变更抚养权起诉状注意事项1.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应另行起诉。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或者子女长到有识别能力时,主动提出与另一方一起生活时,应另行起诉。离婚后,变更子女抚
    2023-03-07
    268人看过
  • 关于探望权的法律问题
    探望权的相关法律问题具体如下:1、探望权主体范围。探望权的主体范围不应局限于父母,其他家庭成员只要履行了自已的义务也有探望的权利。2、探望权行使方式及时间。探望权行使方式及时间可首先由当事人自行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3、探望权的实现。加强法律宣传,提高父母素质,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认识到尊重他人权利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被探望同样是子女的权利。一、探望权到底包括哪些内容一、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二、探望权的特征如下:1、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而探望权的义务主体为离婚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2、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3、探望权产生的时间是离婚后。4、探望权的行使必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三、对探望的方式、时间安排一般由父
    2023-03-17
    103人看过
  • 关于执行担保问题的规定
    执行担保应具备的条件执行担保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担保申请必须由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出,一般应提交书面申请,以便查证。2、担保的方式。《意见》第269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的执行担保,可以由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财产担保,也可以由第三人出面担保。以财产作担保的,应提交保证书;由第三人担保的,应提供担保书。担保人应当具有代为履行或者代为承担赔偿责任的能力。3、被执行人的担保申请须征得申请执行人的同意。如果申请执行人不同意,人民法院不能依职权决定暂缓执行。执行担保需要被执行人与申请人协商,取得其同意为条件,因为直接涉及到申请执行人权益。4、须经人民法院的许可。执行担保成立以后,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或暂缓执行的期限。《意见》第268条规定,如果担保是有期限的,暂缓执行期限应与担保期限一致,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一、多个债权人申请执行分配的相关规定(一)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7
    2023-03-13
    312人看过
  • 强制执行破产清算的相关问题
    一、法院强制执行清算股东个人财产会被执行吗?会被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对被执行人在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中持有的股份凭证(股票),人民法院可以扣押,并强制被执行人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转让,也可以直接采取拍卖、变卖的方式进行处分,或直接将股票抵偿给债权人,用于清偿被执行人的债务。2、对被执行人在有限责任公司、其他法人企业中的投资权益或股权,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冻结措施。冻结投资权益或股权的,应当通知有关企业不得办理被冻结投资权益或股权的转移手续,不得向被执行人支付股息或红利。被冻结的投资权益或股权,被执行人不得自行转让。3、被执行人在其独资开办的法人企业中拥有的投资权益被冻结后,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裁定予以转让,以转让所得清偿其对申请执行人的债务。对被执行人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被冻结的投资权益或股权,人民法院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的规定,
    2023-02-21
    145人看过
  • 强制执行破产清算的相关问题
    有关的法律规定1993年12月我国颁布了《公司法》公司法第一百九十条和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公司出现下列情况的,应当解散:营业期限届满或依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决议解散、因公司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公司违法被行政机关责令解散、公司破产。其中前三种情况属于自愿解散,也就是基于公司股东的意志而发生的解散。后两种情况属于强制解散,就是基于国家强制力的作用而发生的解散。公司解散意味着法人即将终止。法人终止是法人资格的消灭,法人终止后,公司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丧失,民事主体资格也归于消灭。(1)公司的解散是企业法人资格终止的前提,从解散到终止需要经过的程序就是对公司进行清算,只有经过清算,处置了资产及债权债务并办理注销登记后,公司的法人资格才在事实上和法律上终止,公司消灭。因此,公司清算是使企业法人最终消灭的程序,当公司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解散时,随之就面临公司清算问题。有限责任公司进
    2023-04-29
    393人看过
换一批
#执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运用国家的强制力量,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从而实现生效法律文书内容。... 更多>

    #强制执行
    相关咨询
    • 关于行政案件执行条件的问题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6条规定:“行政机关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6条的规定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2)具体行政行为已经生效并具有可执行内容;(3)申请人是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4)被申请人是该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人;(5)被申请人在具体行政行为确定
    • 关于缓刑执行的问题
      新疆在线咨询 2021-03-24
      1、缓刑的执行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缓刑考验作用。 缓刑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由罪犯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协助执行。但据笔者调查,多数法院将缓刑执行通知书送到公安机关,即完成了缓刑的执行程序。公安机关在缓刑的执行中并未对罪犯进行监督考查工作,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并不清楚自己有协助执行的义务,甚至对罪犯的判刑情况和需要考验也不清楚,还认为罪犯被无罪释放。罪犯在判缓刑期间和无罪释放享有相同的自由,失去应有的
    • 关于探视权问题。
      四川在线咨询 2021-04-01
      我国《婚姻法》第38条中有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当然,该条规定同样适用非婚生子女
    • 关于执行回转问题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04
      执行回转是指民事案件中,已全部或者部分执行完毕后,因原执行根据被依法撤销,由执行员根据新的法律文书采取措施将被执行的财产返还给被执行人,恢复到未执行前的状态。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33条规定,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的,对已被执行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责令取得财产的人返还;拒不返还的,强制执行。
    • 关于执行上诉状的问题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05
      允许当事人上诉的执行裁定应当包括以下情形:当事人提出强制执行申请而法院不予受理的终结执行或撒销执行的执行法院不应受理执行申请而受理的对非执行依据所指明的被执行人或财产进行强制执行的其他应当提起上诉的情形。执行裁定不能上诉的做法既不利于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又不利于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执行工作的指导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