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近年来一直是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议题,国务院连续下发多部文件推动财政公开。然而研究数据显示,各级市政府的财政透明度虽有改善,但仍不尽人意,地方政府债务情况透明度还需提高。下文是相关详细内容,欢迎阅读。
地方政府债务情况研究数据分析
清华大学公共经济、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8月4日发布了《2015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对全国所有652个市政府(包括4个直辖市政府、290个地级市政府和358个县级市政府)的财政透明度进行了评估和研究。报告显示,各级市政府的财政公开水平参差不齐,但平均水平较低,其中政府性债务的公开情况最差,仅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宁波、厦门6地公开了政府债务。
报告显示,在294个地级市政府和直辖市中,有占92.9%的273个市政府在政府性债务的公开方面得分为零,平均分仅为2.82(本文都采用百分制);在358个县级市政府中,有占93.3%的334个市政府得分为零,平均分仅为1.54。报告认为,该类财政信息缺乏基本的透明度。
报告分析认为,导致地方性债务公开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绝大部分地方政府通过下属的投融资平台公司来承担政府性债务,市政府并未在国有资本经营中公布这些平台公司的相关情况,也未公开地方国有企业财务情况。
第二,县级市政府自身可能具有较高的负债水平,主动进行披露的动机不强。
第三,政府性债务除了直接债务外,还有大量的担保债务,在公开上存在客观困难和缺乏激励机制。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该课题组负责人俞乔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理论上和《预算法》的原则规定来看,所谓财政公开应该是全方位的公开,增强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也是改善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而言,地方政府的债务公开还存在着两方面的困难。
首先是技术困难。俞乔介绍说,法律和政策层面的规定都仅限于原则性的规定,而对于统计口径、统计范围以及公开的时点等都没有细化规定,很多概念定义都有很大的歧义,取决于地方政府自己。
同时,俞乔认为细则现在也很难拿出来,因为上下级政府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中央也不知道这个债务到底有多少,甚至省也不知道市里面债务有多少,市里面的相关综合性部门比如说发改、财政,它可能也不知道有多少,这就非常难弄了。
其次,俞乔认为地方政府不公开债务,可能因为当地领导有很多实际的考虑。就目前而言,债务公开还未成为刚性的要求,对地方政府而言,它的GDP、税收、就业可能被认为是刚性的,压力会很大,但债务公开这一块的话它还有一个发展过程,也与社会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密切相关。
如何更好监管
报告指出,地方政府性债务已成为当前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而这种风险更多的存在于获得财政收入能力相对不足的地级和县级市政府。地级和县级市政府尽管拥有庞大的债务规模,但这个债务规模的数字和其结构始终不为外界所知。
俞乔在2013年的研究中估算,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应该在19.41万亿元左右;现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甚至在2014年8月曾表示,审计署两次审计只是摸清了地方债的底数而不是实数,地方债的实际规模很可能超过30万亿元。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在2015年博鳌论坛上表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上限为15.8万亿元。
俞乔对财新记者说,政府债务实际上反映了政府的治理水平。他认为很多地方政府的治理还是家族式的治理,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家长说了算,其他家庭成员你不要管了。
他指出,政府为民众服务的公权力机关,应该向上市公司学习,你是公有的、面向大众的,所有的事都是公众的事儿,必须要公开透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财务问题。
俞乔认为,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可以从基本的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法律的细化规定和政策的落实,他强调,必须要从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并且要通过法律规定落到实处。
此外,俞乔指出,要加强对人大制度的建设。他认为,制度性的监督并不仅仅在于上级政府,更最重要的在于本级人大,通过多方博弈来讨论预算问题是立法机关最核心的一个功能。俞乔介绍说,就发达国家的经验而言,议会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讨论预算,而且预算向全社会公开,而我们的监督、问责等制度建设还没有跟上,他说,在发达国家它叫以财控政,咱们就可以叫以财督政,监督还是可以的嘛。
俞乔认为,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媒体、学校等独立第三方的监督也非常重要。他对财新记者说,舆论的关注可以实实在在地推动政府治理的改善,但目前纳税人没这个意识,觉得公不公开都无所谓。
(原标题:地方政府债务情况透明度最低99%不披露)
-
恩阳信息公开法规:旨在加强政务公开,提高政府透明度
318人看过
-
香港政府借天价楼事件提升地产透明度
400人看过
-
部分地方政府助高校化解债务
236人看过
-
国家提高保险业支持政策的透明度
478人看过
-
社保透明度:如何提高社保公开度?
359人看过
-
政府债务或再度膨胀
441人看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法律程序,由选民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 更多>
-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是什么含义宁夏在线咨询 2022-09-02地方债(全称:地方公债),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是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它是作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而发行的,其收入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安排调度。2013年12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日前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地方债成内地官员政绩考核重要指标,留烂帐离任也究
-
如何规范征地程序,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141、认真做好用地报批前告知、确认、听证工作。征地工作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征收农民土地要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和监督权。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征地报批前认真履行程序,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征地告知要切实落实到村组和农户,结合村务信息公开,采取广播、在村务公开栏和其他明显位置公告等方式,多形式、多途径告知征收土地方案。被征地农民有异议并提出听证的,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及时组织听证,听取
-
政府如何加高政府的威信力,提高政府威信力,提高政府威信力的方法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4保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制度,对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必须自觉全方位、多渠道接受人大监督,树立新的运作理念,使人大的有效监督成为维护政府形象的根本保证,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和谐发展。提高政府威信力应当做到:一、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监督法》第五条指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
地方政府债务债有什么类型?青海在线咨询 2023-04-01按发行地域划分,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政府内债是指国家在本国境内发行的债券。一般来说,政府内债是以本国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认购为主,内债的发行及还本付息也以本国货币进行,但也不排除外国居民在本国境内购买公债的可能性,同时,政府也可以用外币发行国内公债。因此,只要本国政府在本国境内发行的公债,不管其发行对象是否为本国居民,也不管其发行的货币单位是否以本国货币计量,都为国内公债。 政府外债是指政府在国外的借
-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内容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4地方债(全称:地方公债),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是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它是作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而发行的,其收入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安排调度。2013年12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日前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地方债成内地官员政绩考核重要指标,留烂帐离任也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