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标权遭侵害如何应对
面对商标侵权,先与侵权者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商标权侵权的诉讼时效
商标权侵权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九十七条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三、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
1.造成损害后果或即将发生损害后果,即侵权行为给商标权人已经造成损害或者即将造成损害,可表现为产品销量下降,利益的减少或者商标信誉降低等。
2.行为违法性,即行为人未经许可,也没有其他法律依据而客观上行使商标权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3.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有因果关系,即损害后果是由违法行为直接造成的。
4.主观上的状态,包括有过错和无过错两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七条
-
遭遇商标侵害要怎么应对
200人看过
-
公司遭遇地理商标行政侵权应如何应对
146人看过
-
如何应对侵害他人商标权的情况?
282人看过
-
继承权遭受侵害,应该怎样应对?
354人看过
-
如何应对商标侵权?商标侵权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140人看过
-
遭遇公司侵权,如何应对诉讼?
76人看过
-
如何应对商标权侵犯投诉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5-01-241. 如果当事人被投诉侵犯他人商标权,当事人可以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没有侵犯商标权。这些证据包括依法取得商标的使用权或证明商品是合法取得的等。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四条,注册商标专用权人可以请求赔偿。如果被控侵权人以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未使用注册商标提出抗辩,人民法院可以要求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提供此前三年内实际使用该注册商标的证据。如果注册商标专用权人不能证明此前三年内实际使用过该注册
-
在淘宝上遭受侵权,应该如何应对?新疆在线咨询 2025-01-03企业在面对专利侵权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首先,企业应委托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评估其产品是否落入了专利保护范围。 2. 如果产品确实落入了专利保护范围,企业应进一步判断专利权是否稳定。如果经过检索分析认为专利不具备授权专利权的条件,企业可以向专利局提出无效。 3. 如专利权稳定,且产品已落入保护范围,而被告对侵权没有主观故意,企业应提供合法来源、在先使用等能够证明其不具备主观故意的证据。
-
如何应对侵犯商标权的行为重庆在线咨询 2023-05-05因侵犯商标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
临售商在商标侵权案中如何应对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12根据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3款: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此处说的是赔偿责任,并不能因此而免除工商的处罚,《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处理商标侵权案件时,除采取措施制止侵权外,还可以对商标侵权人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者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罚款。工商仍会对涉嫌侵权的商品进行没收查处。
-
如何应对个体商家商标侵权行为?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5-01-2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三条,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依据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若侵权行为情节严重,赔偿数额可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此外,赔偿数额应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法院在确定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