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清算罪之主观方面比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16 02:40:28 197 人看过

从国外立法观之,妨害清算的犯罪在主观方面根据其具体行为的不同,有的由故意行为构成,有的由过失行为构成,有的故意和过失行为均可构成。如在清算过程中,隐匿、私分公司、企业财产,诈欺债权人的,只能是故意行为;浪费财产导致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则可能是过失行为;而对财产清单、帐册等商业帐薄的不实记载,故意和过失行为均可构成。日本破产法、德国刑法典即认为过失行为可成立妨害清算的犯罪,只是在处刑上,与故意犯罪轻重有别而已。如德国刑法典第28条规定,负债或濒临或已经无支付能力的人,故意实施法律规定的特定行为,妨害清算活动,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处5年以上自由刑或罚金;如果能证明其行为并非故意而是过失所致,则仅处2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注:徐久生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2-163页。)而美国模范刑法典则认为,构成妨害清算的破产诈欺罪的一个基本要素是被告人必须出于明知,(注:[台]陈耀东译《美国模范刑法典》,载《各国刑法汇编》,第2012页。)即必须具有犯罪意图,从而排除了成立过失破产诈欺罪的可能。这一规定也使美国法律中破产犯罪与其他许多国家法律规定的相关罪状具有重大区别。(注:周密主编《美国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9页。)我国新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而该法第162条并未规定有关过失妨害清算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因此,妨害清算罪在我国只能由故意行为构成,即唯公司、企业对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持积极追求或放任态度,才有可能构成妨害清算罪,过失行为不能构成该罪,(注:赵秉志主编《新刑法典的创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21页。)此与美国模范刑法典的立法态度基本一致。但在实践中,因过失而对公司、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财产清单作不实记载等妨害清算活动、损害债权人或其他利益之行为时有发生,其后果有时亦相当严重,对这类过失行为不给予刑事处罚似难找到充足理由。因此,我国应借鉴日本、德国等多数国家的立法例,对过失妨害清算罪的刑事责任及其制裁措施予以规定,在法条设计上,可将其列为刑法第162条之第3款。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2日 00: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经济犯罪相关文章
  • 妨害公务罪的主观表现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对方是正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而故意对其实施暴力或者威胁,使其不能执行职务。行为人的动机,往往多种多样。比如:事关行为人的利益;为了维护他人;与该工作人员有私怨,乘机发泄,进行报复;等等。但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可作为情节在时考虑。但是,如果行为人不知对方是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而加以阻挠的,不构成犯罪。一、阻碍执行职务认定标准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和红十字会的职务活动。侵犯的对象只能是正在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为一
    2023-03-09
    262人看过
  • 妨害公务罪判了6个月算比较低的吗
    一、妨害公务罪处罚1、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2、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3、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4、第二百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5、妨害公务犯罪情节一般,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小,未造成轻微伤以上后果的,量刑起点为拘役四个月。妨害公务犯罪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一年。二、妨害公务罪基准刑1、每增加轻微伤一
    2023-04-10
    436人看过
  • 妨害清算罪的主体是清算公司还是股东?
    问:根据公司法规定,清算主体是公司股东,《刑法》规定的妨害清算罪的主体是公司股东还是清算公司?答: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据此可知,妨害清算罪是单位犯罪,犯罪主体是清算公司,而不是清算主体,即公司股东,但处罚个人,不处罚单位。股东不履行清算义务时,只能通过法院判决责令股东承担清算义务,股东拒不履行时,可能构成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但不能直接以妨害清算罪追究股东责任。
    2023-04-25
    261人看过
  • 妨害公务罪在客观方面有哪些表现?
    1、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所谓依法执行职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用其合法职权从事公务活动。这种公务活动,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或工作单位中所进行的公务活动,而且还包括国家工作人员根据有关规定或命令在其他时间或场所内的公务活动。其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是在依法执行职务。即其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确实属于他的合法职权范围,并且活动的方式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同时,行为人必须是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执行公务。本条所称暴力,是指行为人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体实施了暴力打击或者人身强制,如殴打行为、捆绑行为等。如果行为人的暴力行为造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重伤结果或因重伤导致死亡结果,甚至故意杀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应按想象竞合的原则,以重罪吸收轻罪,按故意伤害(重伤)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一个行为,数个罪名,想象
    2023-06-22
    176人看过
  •  过失伤害的故意要件:主观方面、客观方面
    本文介绍了行为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概念及其在故意伤害罪中的作用。行为要件包括侵犯他人健康权,即对象要件;行为本质为对他人身体的非法侵害,即客观要件。主观要件为故意,即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他人健康的结果,并希望或放任其发生。根据行为要件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程度,故意伤害罪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行为要件包括侵犯他人健康权,即对象要件;行为本质为对他人身体的非法侵害,即客观要件。第一,要有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损害他人身体的方式,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行为,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前者如拳打脚踢、刀砍枪击等;后者,如果有保护孩子责任的保姆不负责任,看到孩子拿刀在身上乱戳,结果孩子瞎了眼睛的行为可以构成本罪;其次,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非法进行。如果法律允许某种伤害行为,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比如正当防卫造成伤害但不过当,医生截肢治病。再者,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对他人造成轻伤以上的损害,才能构成故
    2023-12-25
    242人看过
  •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和证券市场的管理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48条明确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这里的忠实义务,是指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事务应忠诚尽力、忠实于公司,当其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相冲突时,应以公司的利益为重,不得将自身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他们必须为公司的利益善意地处理公司事务、处置其掌握的公司财产,其行使权力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不得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操纵上市公司进行违法行为。二、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利用职务便利,通过操纵上市公司从事不正当、不公平的关联交易等非法手段,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所谓背信行为,是指行为人破坏与其任职的上市公司之间的法律确认的信任关系,违背对
    2023-02-27
    229人看过
  • 抗税罪主观方面
    法律综合知识
    抗税罪在主观方面出于直接故意,表现为明知负有纳税义务而故意抗拒缴纳税款,并且通过使用暴力、威胁方法而公开拒不缴纳税款、非法获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主观故意和非法获利的目的。则不构成抗税罪。抗税罪客观要件抗税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把不缴纳税款的行为。l、抗税罪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税收法规主要指《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如果行为没有违反税收法规则不能构成抗税罪。如没有纳税义务的个人用暴力阻碍税务人员征税,虽然客观上使他人得以拒不缴纳税款,但其行为违反的不是税收法规,不能以抗税罪沦处。2、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这是抗税罪与偷税罪的根本区别。所谓暴力,是指犯罪分子对他人身体实施袭击或者使用其他强暴手段,如殴打、伤害、捆绑、禁闭等足以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所谓胁迫,里指犯罪分子对他人进行威胁、恫吓,达到精神上的强制、使他人不能
    2023-06-12
    277人看过
  • 公司清算方式比较:解散清算与破产清算
    公司解散清算与破产清算的区别如下:1、解散清算的原因包括营业期届满、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原因、股东大会决议解散等,破产清算的原因是公司资不抵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2、解散清算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具有很大的任意性,破产清算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强制性强;3、解散清算可由公司股东为清算人,需要法院强制清算时,由法院依法指定清算组成员,破产清算只能由法院从破产管理人员名单中选择。公司解散清算向破产清算转换的条件已经开始解散清算的公司,在满足何种条件时能够转换为破产清算?这是公司解散清算与破产清算程序衔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出现解散原因的公司在解散清算程序刚开始时,其确切的资产负债情况一般并不清楚。但在经过财产和债权债务的清理之后,公司资产是否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应可明确。在公司财产超过债务时,解散清算自得顺利进行,而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根据公司法第一
    2023-07-12
    71人看过
  • 妨害清算罪辩护词
    一、妨害清算罪辩护词(一)标题。可写关于×××(人)××××案的辩护词。(二)前言交代辩护人的合法地位。同时简要说明辩护人事前进行了哪些工作,如查阅案卷,了解案情,同在押的被告会见或通信等(多限于律师)。在前言的最后,可概括说明辩护人对此案件的基本观点。如认为公诉人指控被告的犯罪事实不能成立,或定罪不当,等等。(三)辩护理由这是辩护词的主体部分,从事实上、从法律上、从被告的认罪态度上提出辩护理由。具体可从分析公诉人所提出的被告的犯罪事实是否能成立等方面提出辩护理由;或者运用法律定罪量刑上提出意见,针对起诉书中提出的罪名发表意见;认罪态度主要是根据党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提出可以从轻的理由。(四)结尾。归结辩护理由,提出有关判处被告的建议。(五)写明辩护人姓名,并注明具体日期。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妨害清算罪】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
    2023-06-12
    111人看过
  • 妨害清算罪的含义?
    法律综合知识
    妨害清算罪,是指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擅自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公司企业犯本罪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4-05-06
    278人看过
  • 妨害清算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对比分析
    妨害清算罪,是指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擅自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它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如下:1.妨害清算罪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公司、企业债务,而职务侵占罪的目的则是为了非法占有公司财产。2.妨害清算罪侵犯的是公司、企业清算制度和债权人及其他人的利益,而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财产权及股东的利益。妨害清算罪立案标准有哪些1、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条[妨害清算案(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涉
    2023-07-06
    362人看过
  • 在我国妨害清算罪主体是怎样的?
    一、什么是妨害清算罪?妨害清算罪,是指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擅自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二、犯罪行为方式是怎样的?(1)隐匿财产,即采取各种打式隐匿、转移、私藏公司、企业的财产,并隐瞒不报,如将公司存款从甲银行转人乙银行另立帐户,秘密隐藏。隐匿既可以是资金,亦可以是机器设备、生产成品等实物。(2)对资产负债表或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所谓资产负债表,又称资产负债平衡表,是指会计定期核算时以货币形式反映,表示公司、企业一定时期内财产的总体构成状况即公司、企业资金的来源与运用的报表。其以左右平衡式帐户列示出借方又称资产方与贷方即负债方,借方记载资产的运用、贷方记载资产与负债,表示资金的来源、要求借贷双力必须平衡。平衡公式是: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的差就是所有者权益即净资产的总额。从表中可分析出公司、企业的财
    2024-01-24
    167人看过
  • 妨害清算罪的犯罪主体要件是什么
    一、妨害清算罪的犯罪主体要件是什么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进行清算的公司、企业。由于公司、企业已依法解散、被责令关闭或者被宣告破产,已经停止对外进行经营活动,公司、企业原来的代表人已不能进行有法律意义的活动,而应由清算组代表公司、企业清理财产、处理清算有关的公司、企业未了结的业务、清缴所欠税款、清理债权债务、处理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公司、企业参与民事诉讼活动,所以,构成本罪的犯罪行为实际上是由清算组代表公司、企业所实施的,承担刑事责任的也就是清算组成员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关于清算组的组成,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由人民法院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组成清算组;由于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而解散以及股东会议决议解散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大会确定其人选,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
    2023-05-13
    198人看过
  • 妨害作证罪主观要件是什么?
    妨害作证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妨害证人作证的行为会妨害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和他人的作证权利或人身权利,仍决意实施妨害作证行为,并且希望这种社会危害性的发生。综上所述,对于妨害作证罪的主体主要有能够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这种行为严重的妨害到行政部门正常的诉讼活动,还有证人作证的权利,也就间接性的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所以法律中需要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的是什么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主体是刑事案件中的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2、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3、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反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行为;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
    2023-08-15
    121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经济犯罪,是指在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行政法规,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依照我国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更多>

    #经济犯罪
    相关咨询
    • 诉讼代理人妨害作证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3-20
      一、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行为。 二。
    • 妨害公务罪的内容主观方面有哪些?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3-29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其中,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是其主要客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人身权利是其随机客体。 妨害公务罪侵犯了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任何一个国家欲求得稳定有序的存在与发展,都必须享有一系列的管理职能,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而这些管理活动通常是通过国家机关等组织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来实现的。因此,妨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十字会依法执行公务的犯罪行为
    •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主观方面有哪些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10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应当接受卫生检疫检查而故意逃避或拒绝。有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明知自己是检疫传染病患者或带菌者,明知自己是染疫人或染疫嫌疑人,而故意逃避国境卫生检查或必要的卫生处理的,才能构成本罪,否则便不能以本罪论处。一般认为。这种观点不妥。行为人只要明知自己应当接受国境卫生检疫检查或必要的卫生处理就足以构成故意,而并不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是染疫人或染疫嫌疑人。
    • 妨害公务罪在主观方面的要件是什么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1-15
      1、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对方是正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而故意对其实施暴力或者威胁,便其不能执行职务。行为人的动机,往往多种多样。比如:事关行为人的利益;为了维护他人;与该工作人员有私怨,乘机发泄,进行报复;等等。但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可作为情节在量刑时考虑。但是,如果行为人不知对方是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
    • 商洛妨害安全驾驶罪客观方面表现的主体要件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11
      本罪第一款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岁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主要是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乘客等人员;本罪第二款是特殊主体,即是正在驾驶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