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伤,若用人单位在事故发生之日起的三十日内未申请工伤认定的,可以由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一年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若认定为工伤,应由用人单位赔付而不赔付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农民工工伤如何处理
如今在工厂或工地上工作,都是很容易造成工伤的,有的时候是员工没有遵守相应的规定而违规操作,从而给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造成了损害,而有的就是别人操作不规范而被受连累。那员工受到了工伤,单位怎么处理呢
首先一旦发生事故,我们要跟管事的人报一声,然后管事的人会带着受伤的人到买了工伤保险的专门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然后单位就要在24小时之内尽快的向当地的劳动局申请进行工伤备案。
然后这个人所在的单位就要在发生工伤这天起一个月内向劳动局申请工伤鉴定,然后那边的工作人员就会派专人来调查,如果判定是工伤的话,那单位就要对受伤的人就行相应的赔偿。其中要是是工人违规操作并导致重大事故发生如有人死亡,那这个人就会受到相应的法律裁定。不过其中的原因劳动局会审查清楚的。
最后要是用人单位没有向劳动局提出鉴定申请,而受伤的人的确是因为单位方面的失误或他人造成的,那自己或自己的家属就可以在一年以内去劳动局提出申请。要是单位方面不承认这是工伤的话,那单位方面就要出示相关的证据来证明这不是工伤,否则就是单位的责任了。
所以当我们发生工伤时,首先要先确保这是工伤,然后才能由用人单位进行赔偿。如果是个人原因的话,那就是自己负责了。其次我们在进行各种操作时一定要遵守相关规定,这样也可以保护自己。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农民工工伤去哪里投诉好
464人看过
-
工伤起诉去哪里起诉
150人看过
-
农民工工伤去哪投诉
445人看过
-
农民工工伤去哪投诉
365人看过
-
农民工工伤鉴定去哪里鉴定
142人看过
-
工伤认定去哪里好呢?
98人看过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农民工有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 更多>
-
农民工受工伤去哪里投诉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221、因为工伤问题和单位出现纠纷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可以拨打12333进行咨询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地点。 2、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
-
农民工工伤去哪里告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201、农民工发生工伤,用人单位应在三十日内去向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请求其进行工伤认定; 如果单位没有按规定去申请,则农民工本人、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一年内去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 2、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
-
农民工工伤报告去哪里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281、农民工发生工伤,用人单位应在三十日内去向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请求其进行工伤认定; 如果单位没有按规定去申请,则农民工本人、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一年内去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 2、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
-
-
在职的农民工出工伤去哪里投诉河北在线咨询 2023-05-241、因为工伤问题和单位出现纠纷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可以拨打12333进行咨询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地点。 2、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