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的承诺生效时间有哪些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以通知方式做出的承诺,如果是以对话方式作出的,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如果是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如果承诺不需要通知,则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条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
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第四百八十四条以通知方式作出的承诺,生效的时间适用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二、承诺迟延该如何处理
1、承诺出现迟延有两种情况,一是超过要约规定的承诺期限作出,因而出现了迟延;
二是在要约规定的承诺期限内作出,但由于邮政等其他原因,没有及时到达要约人。
2、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承诺本应在承诺期限内作出,超过有效的承诺期限,要约已经失效,对于失效的要约发出承诺,不能发生承诺的效力,应视为新要约。
3、对于第二种情况,受要约人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发出承诺通知,依通常情形可于有效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而迟到的。
对这样的承诺,如果要约人不愿意接受,即负有对承诺人发迟到通知的义务。
要约人及时发出迟到通知后,该迟到的承诺不生效力、合同不成立。
如果要约人怠于发迟到通知,则该迟到的承诺视为未迟到的承诺,具有承诺的效力,合同成立。
-
承诺迟延了如何处理以及承诺迟延与承诺迟到的区别
313人看过
-
承诺延迟中承诺延迟和承诺失效
333人看过
-
如何处理迟延承诺
139人看过
-
承诺迟延了如何处理
93人看过
-
民法典迟延承诺需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
146人看过
-
承诺迟延和承诺撤回
264人看过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
承诺迟延的如何处理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09迟延的承诺视为新要约,立即发出通知等于是对此新要约的承诺。如果在要约规定的承诺期限内作出,但由于邮政等其他原因,没有及时到达要约人。对这样的承诺,如果要约人不愿意接受,即负有对承诺人发迟到通知的义务。
-
承诺迟延的情况该如何处理,法律有哪些规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2-08法律分析 承诺迟延的处理是:如果承诺按照通常情形不能及时到达要约人的,为新要约,但是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承诺仍然有效;如果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的,则除要约人拒绝接受以外,承诺仍然有效。
-
有关承诺延迟与承诺失效的情况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05承诺失效的情况包括: 1、承诺被撤回; 2、超过承诺期限; 3、承诺对要约作出实质性变更。承诺的迟延是指承诺超出要约人规定的承诺期限到达要约人。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八十八条规定,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第四百八十六条规定
-
民法典规定出现迟延承诺怎么处理广西在线咨询 2023-07-16承诺如果没能在有效内送达,便使承诺成为迟延承诺或逾期承诺。迟延承诺有两种情况,其法律约束力不同,对其处理应区别对待: 1、一般迟延承诺。这种承诺不能视为有效承诺,而是一项新要约,需经原要约人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确认后,才能成立一项合同。 2、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它原因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
-
承诺生效时间如何规定,有哪些规定云南在线咨询 2023-09-21承诺生效时间的规定是: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承诺生效。承诺的意思表示到达要约人时生效,合同成立;不需要通知的承诺,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