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告起诉离婚能到别的法庭吗
被告起诉离婚能到别的法庭。诉讼离婚管辖权的规定如下:
1.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有下列情形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2)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3)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4)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二、起诉离婚需要多久判决
起诉离婚一般需要三至六个月判决。法院会在六个月内审结下达判决书,有特殊情况则会延长。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期限为三个月。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三、起诉离婚要交多少钱
起诉离婚要交50元至300元。在我国向法院起诉离婚的,需要缴纳诉讼费用。离婚案件每件交纳。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
(一)案件受理费;
(二)申请费;
(三)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一条 对简单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头起诉。\n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请求解决纠纷。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可以当即审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审理。
-
被告不到庭,离婚诉讼能判吗?
175人看过
-
被告未收到起诉状能开庭吗
228人看过
-
单方起诉离婚,原告必须到法庭吗
166人看过
-
起诉离婚,被告到庭不出庭,要多长时间
427人看过
-
原告提起诉讼离婚,被告不到场能获得离婚吗?
448人看过
-
我起诉离婚开庭没去被告能自己会离婚吗
497人看过
-
原告起诉离婚没到庭原告能胜诉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15原告起诉离婚未到庭,人民法院会依法按撤诉解决;如果是被告,而且经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法院是会缺席判决的。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解决;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
我起诉离婚的被告不到庭我能要求赔偿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1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指未修订前的《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1条之规定,只对送达方式作明确的规定,即“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但未就公告期满送达文书已完成,能否就离婚案件因当事人不到庭可缺席判决作出明确规定。根据我国现行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和
-
原告起诉离婚被告不到场被告人已经撤诉被告人能和别人协议离婚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271、建议你到法院问询你案件的办理情况。如你起诉后,被告地址不详或外出打工等原因致使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无法送达,你的案件就不能够开庭。民诉法规定,民事案件简易程序的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的六个月内审结。原告未撤诉,别人无权申请撤诉。但有一种情况,如原告经传唤未到庭,法院可以按撤诉处理。建议你保持自己联系方式的畅通。 2、如果是协议离婚,双方协商后,凭双方的离婚协议书、结婚证、身份证到原婚姻登记机关办
-
法院传票送不到被告手上能离婚吗?被告不到庭能离的了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08被告拒绝接受传票的,可以由法院依法通过其他的途径送达传票。(一)直接送达直接送达又称交付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派专人将诉讼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签收的送达方式。直接送达是送达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二)留置送达留置送达,是指受送达人无理拒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放置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产生送达的法律效力的送达方式(三)委托送达委托送达,是指负责审理该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时,依
-
离婚起诉时被告撤诉的话能看到原告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3-05-29不能。经查明属于虚假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不予准许。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