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打人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3 10:21:53 154 人看过

打人是犯法的,如果造成轻微伤,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如果经鉴定构成轻伤以上的伤害,涉嫌故意伤害罪,要负刑事责任。如果是寻性滋事则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打人是属于什么行为

打人是属于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又称“无效行为”,是不合法行为的一种,是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与客观上不合法行为不同之处在于,行为人在实施该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从而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侵犯。主观上的过错指故意或过失两种主观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23: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有关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政务处分。一、哪些处分影响职务晋升?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这五种处分影响职务晋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政务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职级、岗位级别和职称;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在政务处分期内表现良好的,处分期满自动解除,晋升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薪酬待遇不再受原政务处分影响。二、公职人员赌博如何处理法律,严禁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以任何形式参与赌博或带有赌博性质的娱乐活动。因此,公职人员参与赌博的,除了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构成赌博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三、如何处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情况,司法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以组织名义向司法机关发文发函对案件处
    2023-03-01
    120人看过
  • 电动车逆行行为是否受法律保护?
    电动车逆行属于违法。逆行的本质是在道路左侧通行。根据实施条例,机动车明确禁止逆行,包括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明确规定禁止逆行,但按照规定的精神,逆行不利于安全,违反了右侧通行原则,应尽量禁止和避免。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交通规定的,处以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电动车逆行和酒驾哪个责任大一、电动车逆行和酒驾哪个责任大1、电动车逆行和酒驾不能单纯确定谁的责任大。还需要依据是否造成事故而定,如果没有造成事故的,酒驾处罚一般比逆行重。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是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的。2、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2023-07-11
    403人看过
  • 公司借贷行为是否受法律保护
    一、公司借贷行为是否受法律保护只要合法就受保护。借贷行为无效的情形有:1.借款是否为企业自有资金。如果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信贷资金,又转贷给其他企业牟取利益,借款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或者企业将向其他企业所借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进行转贷牟取利益,借贷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此类企业间借贷应当认定为无效。2.企业知道或应当知道所借款项用于犯罪或从事其他违法活动,仍然提供贷款的,也应认定为无效。3.企业从事经常性放贷业务所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二、公司借贷不还法定代表人如何承担责任公司独立承担民事义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的债务没有责任,但如果是因为法定代表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的,公司的股东可以要求法定代表人承担侵权责任,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十条【法人民事责任承担】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十
    2024-03-16
    346人看过
  • 不受法律保护的民间借贷行为有哪些
    1、借贷进行非法活动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如明知个人借款用于赌博、贩卖假币、贩卖毒品、走私等非法活动而借款给他人,其借贷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对行为人还要处以收缴、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2、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具体包括:(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三)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四)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五)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其他非法金融业务活动。3、非金融企业以合法借贷掩盖的非法金融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
    2023-02-17
    463人看过
  • 案例分析之高利贷为何不受法律保护
    案情概况:张某是某乡一核桃大户。去年4月,王某因急需资金向张某借款5万元,双方约定半年的借款期限,月利息为5千元,半年的利息为3万元。王某向对方打了一张8万元的借条,但他当时只拿到2万元现款,另3万元已被张某作为利息先予扣下。到期后,因借款人无力偿还,张某将其告上法庭,要求偿还借款本息8万元。法院判决:此案经法院审理后判决被告偿还原告实际借款本息23513.60元。法官说法:高利贷是指违反国家法规的高额利息资金借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违法行为。但由于借款人急需资金,加之高利贷条件灵活、手续简便快捷,导致现实生活中高利贷现象频发。如何界定高利贷: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规定的部分就属于高利贷。上列案件中的超出部分就属于此种情况,故法院不予支持和保护。当前高利贷普遍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出借人与借
    2022-04-20
    115人看过
  •  结婚前能否进行性行为?这种行为是否受法律保护?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成年人自愿的性行为不违法。但女方未满14周岁或违反妇女意志的性行为会违法。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保护妇女权益的重要性,避免任何可能侵害妇女利益的性行为。如果双方年满十八岁,并且是自愿的情况下,那么这种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如果双方都年满18岁的话就不属于犯法,成年男女自愿的性行为,不涉及金钱交易。是不违法的。性行为只在于几种特定情形下有违法可能性:女方不满14周岁;违背妇女意志(违背男方意志刑法不管;涉及性交等。18岁自愿性行为是否违法?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因此,18岁自愿性行为不违法。同时,《刑法》中也没有对18岁自愿性行为进行特殊规定。所以,18岁自愿性行为是合法的。18岁自愿性行为不违法,符合法律规定。双方年满18岁,自愿情况下,无论是否涉及金钱交易,都不属于犯法。但需注意特定情
    2023-10-30
    454人看过
  • 打人行为是否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打人算不法侵害。如果鉴定是轻微伤,公安机关对打人者进行治安处罚。行为人承担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人身伤害:主要指人的人格和身份两种权利受到的侵害,既包括身体上受到的不法侵权,也包括人格方面诸如名誉、荣辱、隐私、人身自由等等民事权利受到的侵犯,如名誉伤害,隐私伤害,姓名伤害,自由伤害等等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打人可以拘留吗打人可以拘留。如果殴打他人致人轻微伤的,予以行政处罚,一般对行为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加重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如果故意殴打他人致人轻伤或以上的,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司法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的,通常属于刑事拘留,最长期限为十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长为三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2023-07-05
    250人看过
  • 精神病人实施暴力行为是否受法律保护?
    打精神病人涉及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的行为不因受害者是精神病人而免责。故意伤害的行为根据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判断是否构成犯罪。故意伤害造成对方轻微伤,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如果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则触犯刑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精神病患者杀人犯法吗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但不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任何人实施故意杀人行为都是违反刑法相关规定的犯罪行为,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了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如果经过法定的程序查证属实的,属于责任阻却事由,将不负刑事责任,但该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7-11
    231人看过
  • 法律对见义勇行为有何保护?
    见义勇为已经成为社会老生常谈的话题,个中也不缺乏许多争议。从法律角度看,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规定为无因管理。作为债的发生根据的法律事实,无因管理属于合法的事实行为。管理他人事务的法律原因也就是管理人进行管理的法律依据。就管理他人事务的法律依据上说,有两种情况:一是管理人有管理的权利;一是管理人有管理的义务。。因为在法治社会,任何人都不得对他人的事务加以干涉,没有权利管理他人的事务而加以管理的,本应为违法的行为。但是社会共同生活规则又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应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一个人的事务在许多情况下又需要他人主动地予以管理,因此,法律规定无因管理制度,规定在一定条件下行为人虽无权利而对他人事务进行管理的,不具有违法性,而是合法的。为鼓励这种行为,还赋予管理人得请求受益人偿还其所支出的必要费用的权利。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务是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失,这就要求
    2023-04-23
    181人看过
  • 为什么小产权房不受法律的保护
    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亦称“乡产权房”。“小产权房”不是法律概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该类房不合法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国家发放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在国土房管局不会给予备案。所谓产权证亦不是真正合法有效的产权证。小产权房的出现与城市房价蹿升密不可分,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亦是从房价上涨迈入快速之年的2007年开始的。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小产权房”不得确权发证,不受法律保护。延伸补充: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有哪些?(一)法律效力“小产权房”的效力一般认定无效为原则。但也区分不同情况:对于发生在本乡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农村房屋买卖,该认定有效。对于将房屋出售给本乡以外的人员的,如果取得有关组织和部门批准的,可以认定合同有效。对于将房屋出售给本乡以外的人员
    2023-05-04
    497人看过
  • 合法出租房屋时,哪些行为受法律保护?
    房屋转租时,以下行为可以得到法律认可:1。房屋承租人将房屋转租给次承租人,已经取得房屋出租人的书面或口头同意;2、房屋承租人未经房屋出租人同意将房屋转租给次承租人,房屋出租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租合同视为效力待定;3、房屋承租人未经房屋出租人同意,将房屋转租给次承租人。房屋出租人虽然反对房屋转租,但未能与承租人解除原房屋转租合同。不能进行房屋转租吗能进行房屋转租的,但需要符合两个必要条件:1.转租须经房屋所有权人的同意。转租已不属于正常使用的范畴,必须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否则无效。2.转租的租金不得高于原租金,确实需合理提高,提高的收入应交给房屋所有权人。租金是房屋的收益,应由房屋所有权人取得。凡未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而转租的,或谋取租金差价的转租,房屋所有权人有权要求追究承租人的违约责任,并可解除房屋租赁合同,收回出租房屋。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一十六条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
    2023-07-11
    316人看过
  • 借贷行为满足什么条件受法律保护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四)有出借行为。一、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区别是什么1、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区别是法律性质不同。诈骗罪是犯罪行为,借贷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借钱不还一般也不构成诈骗罪。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023-03-30
    410人看过
  • 民间借贷相关规定:哪些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以下民间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4、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5、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如下:1.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2.借款利息不能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3.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4.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如何区分民间借贷行为与诈骗罪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借款人与出借人达成书面或口头的借贷协议,由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因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借款而产生的民事纠纷。借贷双方之间因借贷协议形成特定
    2023-07-22
    241人看过
  •  网络暴力犯罪行为是否受法律保护?
    2014年10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确定了利用自媒体等传播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以及针对网络水军等违法行为的规制措施。这一规定的出台对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维护网络安全和净化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2014年10月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确定了利用自媒体等传播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以及针对网络水军等违法行为的规制措施。 利 用 信 息 网 络 侵 害 人 身 权 益 案 件 审 判 规 定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案件审判规定主要是针对利用网络平台侵犯人身权益的案件制定的。这类案件往往涉及互联网、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互联网产品,而被告人则通过这些平台发布、传播淫秽色情
    2023-09-02
    30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行为违法不受法律保护怎样处理
      宁夏在线咨询 2021-03-01
      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农村宅基地属集体所有,村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农民将房屋卖给城市居民的买卖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即不能办理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契税证等合法手续。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6条更加明确的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移,必须经合法批准……未经审查批准,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随
    • 为什么人身无是不受法律保护?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28
      没有登记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你们的关系只是同居关系。
    • 赌债能否受法律保护?什么民间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6-28
      国家不会干涉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但为了保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规定了下列民间借贷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1、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的; 2、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出借人违反金融秩序转借牟利的; 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4、借款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如因不正当男女关系引发的分手费、“找关系、托人情”引发的请托费、赌债等。
    • 为什么有的借贷行为不受保护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10
      最高法发布民间借贷案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居间合同不受法律保护这种行为如何处理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15
      1、居间协议属于合同的一种,依法成立的居间合同受法律的保护。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条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