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中不当得利判决后多长时间执行
人民法院对不当得利案件进行判决后,判决书送达到当事人手中15天后生效,被执行人就需要执行判决书,如果不执行的,申请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上诉权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二百三十六条执行开始方式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二、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标的为受有利益的一方所取得的不当利益。受益人返还的不当利益,可以是原物、原物所生的孳息、原物的价金、使用原物所取得的利益,也可以是其他利益。
返还不当利益请求权的标的的范围,也就是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依其受利益是否善意而不同。
1、受益人为善意的。即受益人于取得利益时不知道自己取得利益无合法的根据。于此情况下,若受损人的损失大于受益人取得的利益,即受益人返还的利益仅以现存利益为限。利益已不存在时,受益人不负返还义务。受益人受有的利益大于受损人的损失时,受益人返还的利益范围以受损人受到的损失为准。
2、受益人恶意的。即受益人知情,受益人于受有利益时知道其取得利益是没有合法根据的。于此情形下,受益人应当返还其所取得的全部利益,即使其利益不存在,也应负责返还。若受益人所得到的利益少于受损人的损失时,受益人除返还其所取得的全部实际利益外,还须就其损失与得利的差额另行赔偿。
3、受益人于取得利益时是善意的而后为恶意的利益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时的利益范围为准。
-
民法典中不当得利多久归还,返还不当得利的方法
213人看过
-
民法典中不当得利的没有工作怎么执行
364人看过
-
民法典中房产诉讼多长时间不能强制执行
360人看过
-
不当得利立案后多长时间开庭
401人看过
-
民法典中不当得利追诉期多久,不当得利如何返还
138人看过
-
民法典中多久可以确定不当得利
173人看过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受益人为恶意时,返还范围以取得利益与损失利益中较大者为限;受益人先为善意,后为恶意的,返还范围以恶意开始时存在的利益为限。 另外,恶意的受益人将所受利益无偿让与第三人的,恶意受益人... 更多>
-
不当得利,人民法院判决后,要多久执行青海在线咨询 2021-11-23判决不当得利的案件后,法院应当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执行,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法院超过六个月不执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
不当得利案件法院判决书多长时间生效上海在线咨询 2023-03-14不当得利诉讼多久判决要根据适用的程序而定。 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3、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
-
欠款不还判决后很长时间才得以执行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3双倍罚息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一种程序性的强制执行措施,这笔债务是已决案件判决确定的,你本来应当及时申请强制执行,但你现在没有及时申请强制执行,而且债务也稀稀拉拉地还完了。建议你别在计较这点利息了。这案子就到这里了结了吧,把精力花在计算利息上,不如自己花时间去挣更多的钱。
-
2022年不当得利纠纷起诉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判决新疆在线咨询 2023-01-121、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3、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
民法典中居间合同审理得多长时间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22房屋居间合同诉讼有效期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