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离婚后应如何处理
关于孩子抚养权归属的问题,离婚时,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孩子抚养权归属,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只能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将依照民法典及有关法律规定,本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综合孩子的年龄、成长经历及夫妻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综合因素作出判决。
具体来讲:
1.两周岁以下的孩子,一般由母亲抚养;但如果女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或女方有抚养条件但不尽抚养义务,男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可以判归男方抚养。
2.两到八周岁孩子,判归谁抚养的可能性都有,法院主要参考平时谁照顾的多,目前随哪方生活、双方的经济条件,教育背景,是否有不良嗜好等因素综合考虑;
3.八周岁以上的孩子抚养权归属要考虑孩子的意见,孩子表明愿意跟谁共同生活,法院一般就会将抚养权判给谁。
二、起诉要回孩子抚养权需要什么材料
1.起诉状原件;
2.当事人主体资格证明材料,如居民身份证、居住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等复印件;
3.当事人的委托代理材料;
4.证据材料;
5.证据材料清单。
法院一般会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决定孩子抚养权的归属。
三、夫妻离婚双方孩子抚养费怎么算
夫妻离婚双方孩子抚养费计算标准如下:
1.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工资总额的计算,应当包括基础工资、级别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津贴、奖金、生活补贴及其他的收入。
2.对于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其当年总收入或其所处同行业的平均收入。如农民给付的抚养费的标准一般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个体工商户、专业承包户、私营企业主的子女抚养费,应根据其经营状况和实际利润给付。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归谁,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问题该如何处理
85人看过
-
孩子归属问题:离异后抚养权该归谁?
372人看过
-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归属问题,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归谁
313人看过
-
解决离婚后抚养孩子一方死亡后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
331人看过
-
孩子归属问题与抚养权
326人看过
-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如何处理?离婚后孩子抚养费是多少?
144人看过
-
离婚后,孩子归属问题,孩子抚养权如何确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03-12夫妻双方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归属谁?依据《婚姻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和长期的司法实践,其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第一,哺乳期内的子女由母亲抚养为原则。第二,哺乳期后的子女由谁抚养的问题。首先应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情况判决。
-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如何确定子女抚养权的归属,有哪些情况河北在线咨询 2022-01-08孩子抚养权归属 一、两周岁以下孩子一般归女方抚养。 二、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
-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抚养费问题,如何处理,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归谁?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28针对抚养权、抚养费,对于孩子的抚养权、抚养费问题双方可以先进行协商,如果可以达成一致意见的话可以根据双方的约定履行。如双方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亲和母亲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3)无
-
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如何处理, 在抚养问题中如何处理子女抚养权问题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8对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情况: 1.应考虑父母双方的个人素质、对子女的责任感、家庭环境、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等因素。 2.应考虑不能生育和再婚有困难的父或母的合理要求。 3.在双方的各种条件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原则上由经济能力较强的一方抚养。 4.10岁以上有识别能力的子女,无论随父还是随母,都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 在抚养问题上如何实施: 1.哺乳期内的子女的抚养。“离婚后,哺乳期内
-
孩子问题如何解决,抚养权如何归属?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6产生争议主要有两点: 1、真心爱孩子,为了和孩子在一起。 2、为了得到房产或能分到更多的财产,以孩子为筹码,迫使对方让步。二、离婚时孩子抚养权的归属离婚时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如夫妻双方的工作稳定情况、有无不良嗜好、工资收入、教育程度、思想品质等。2、双方父母的基本情况的取证。很多情况,真正带孩子的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的儿童,通常是一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