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常情况下,分期债务的债务诉讼时效是三年;
2、相关的法律依据如是:我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规定:从当事人承诺分期履行同一债务时开始,则诉讼时效的计算是从最后一次履行期限满了的那天起;
3、简单的来说,关于分期付款的债务诉讼时效一般是从最后一次履行届满之日起计算也就意味着最后一次付款日到期后。
合同中规定的多次履约付款应该理解成合同整体权利和义务的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本身就是属于不可分割的,同一合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虽然合同是履行的阶段,其义务设定的基础是同一合同,其义务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权利内容的持有人,权利持有人基于合同权利也是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债权的合同权利是也主张权利从总体上讲,项目整体权利在权利人可能最终到期而未能实现,是请求权。另一方面,债务人在分期付款履行期满时若尚未履行其中的还款义务的,只要按照合同中的约定支付相应的逾期利息,并在总额届满前履行全部合同义务。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不损害债权。因此,诉讼时效应当在债务人的全部债务期满后计算。
相关的小提示如下:
1、关于主债务的定义,它是指带有担保、抵押、质押等合同的债务。由于这些债务是因为之前已经订立的债务,就像借贷债务而订立的抵押债务,则原债务称为主债务,担保、抵押、质押等债务称为从债务。
2、通常情况下,债务到达最后期限的六个月内称为保证期。
3、假若合同承诺的保证期提前或正好是在债务履行期限的,则不被认为有承诺。
4、在偿还本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前约定保证期限的,则被认为保证期限不确定。
5、保证期为除斥期间,因而并不存在中断、暂停和延期的特殊期情况。但如果是诉讼时效的话,则应当在履行合同的期限届满后计算。
-
计算诉讼时效内的债务
341人看过
-
怎么计算债务追偿诉讼时效
316人看过
-
行政诉讼时效如何计算,行政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427人看过
-
诉讼时效是指什么,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如何计算?
246人看过
-
计算债务人诉讼时效的步骤
451人看过
-
债务追偿诉讼时效的计算技巧
403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分期付款的债务,应当如何计算诉讼时效?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3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据此规定,你债权的最后一笔还款期限应该是在2011年的11月,此后的两年之内就是诉讼时效期间,若过了此期间没向债务人A主张过权利,你则有可能丧失胜诉权。
-
最高院关于债务分期诉讼时效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债权人和债务人就同一笔债务约定分期履行的,无论履行过程中发生了几次违约,债权人起诉的时效都可以从最后一期届满之日开始起算。
-
同一笔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应如何计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5《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当事人约定对同一笔债务分期履行的,给付某一笔债务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起算。司法解释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符合同一债务的特征。当事人约定同一笔债务分期履行的,其订立合同的目的是对同一笔债务约定分期履行,该债务为一个单一的整体,具有整体性和唯一性。因此,尽管因为对整体债务分别约定了分期履行的期限和数额,使每一期
-
如何计算法律效力债务追讨诉讼时效海南在线咨询 2021-12-31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债务追偿的诉讼时效应当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3年。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20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同意分期履行同一债务的,自最终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
诉讼时效怎么计算,如何计算诉讼时效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08劳动争议诉讼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