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法回避原则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30 18:21:04 151 人看过

行政处罚法回避原则是防止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同时,也为了消除当事人的思想疑虑,保证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切实保障当事人的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从而提高人民法院的威信,维护社会主义法制。

一、刑事诉讼法中律师回避是否有规定

刑事诉讼中律师不适用回避。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对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不得参与办理本案的一项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二、起诉离婚一般程序是怎样的

1、诉讼与管辖。离婚诉讼由一方当事人提起。案件管辖的一般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即原则上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被告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调解。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由于其发生在诉讼过程中,所以也叫诉讼内调解。

在诉讼过程中进行调解,有利于对当事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指导工作,妥善、慎重地处理离婚案件。

而且对调解所达成的协议,当事人一般愿意执行,这不仅有效预防了纠纷的进一步恶化,也减少了法院的执行工作。

3、审理与判决。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当事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都应出庭。

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由于离婚案件不同程度地涉及当事人的隐私,如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但宣告判决公开;

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死亡的,双方当事人的关系即自然消灭,离婚诉讼已没有实际意义,人民法院应当终结诉讼。

三、国家的司法原则

1.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实质公正,也包括形式公正,其中尤以程序公正为重点。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在于:首先,公正司法是法的精神的内在要求。其次,公正对司法的重要意义也是由司法活动的性质决定的。人们之所以委托司法机关裁决纠纷并信任其决断,就是因为其公正和不偏不倚。公正与裁判,既是一种里表关系,又是一种唇齿相依关系。再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是其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如果司法机关不能保持其公正性,司法机关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社会基础。虽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应当公正,但是公正对司法有着特殊的意义。公正是司法的生命。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我国法的适用的一条基本原则。在法的适用领域,“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涵义是:第一,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等,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第二,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不能歧视任何公民。第三,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要切实保障诉讼参加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第四,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任何超出法律之外的特殊待遇都是违法的。要在法制实践中充分贯彻这项原则,第一,应坚决反对封建特权思想,与形形色色的违背社会主义平等原则的封建残余作不懈的斗争,第二,看到我国法律适用中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与资产阶级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区别与联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平等原则与资产阶级法律平等原则存在着历史联系并在形式上相同,另一方面,二者在法律的本质上有着根本区别。第三,要看到适用法律的平等原则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性质是一致的。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全国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实现体现在法律中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第四,在司法工作中,必须忠实于事实、忠实于法律、忠实于人民,严格依法办事,决不能看人办案,因人而异,不能由于责任人的家庭出身,或过去的功绩等等而对其的裁判偏离甚至违背法律的要求。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我国在几部诉讼法中都规定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这项原则的基本涵义是:第一,以事实为根据,就是指司法机关审理一切案件,都只能以与案件有关的客观事实作为根据,而不能以主观臆想作依据,应当认真查清事实真相,使法律适用能够作到“有的放矢”。第二,以法律为准绳,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切实作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司法机关在工作中,要符合法律所规定的规格或要件,遵照法律所规定的权限划分并严格按照司法程序办理案件;同时,在法律适用中坚持法制统一性的要求,根据我国的法律渊源体系适用法律。为了贯彻这项原则,在司法工作中应当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坚持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不仅严格依照实体法的规定,而且严格执行程序法的各项规定;正确处理依法办事与坚持党的政策的指导的关系。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都对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这项原则的基本涵义是:第一,司法权的专属性,即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利;第二,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第三,行使职权的合法性,即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正确适用法律,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30日 11:0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离婚诉讼相关文章
  • 行政处罚的原则是什么意思,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行政处罚的原则是什么意思行政处罚的原则的意思是行政处罚法律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一般性指导原理和准则。行政处罚的原则包括法定原则、公正公开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结合教育原则、民事刑事责任原则、申诉赔偿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是指处罚依据是法定的、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处罚程序是法定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二、行政处罚的种类行政处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1.人身罚,也称自由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人身罚主要是指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2.行为罚,又称能力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制裁形式。包括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3.财产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予的剥夺财产权的处罚形式。包括罚款和没收财物。4.申诫罚,又称精神罚、声誉罚,是
    2023-04-25
    416人看过
  • 行政处罚法所确立的行政处罚原则主要有什么?
    一、行政处罚公开原则《行政处罚法》第4条第3款规定:“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任何法律都要遵守一定的立法程序才能发生法律效力。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实施过程也要公开,这是公开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二、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行政处罚法》第5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既要发挥处罚的威慑、惩罚作用,又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建立一个良性的行政管理体制。三、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行政处罚法》第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可以依法中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是为了维护正常社会经济
    2023-02-28
    126人看过
  • 行政处罚必须遵守处罚什么原则
    行政处罚执行的原则:(一)行政处罚执行程序原则包括处罚法定原则,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二)行政处罚执行程序原则包括公正公开的原则(三)行政处罚执行程序原则包括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四)行政处罚执行程序原则包括保障当事人陈述权利原则(五)行政处罚执行程序原则包括一事不再罚原则一、公开法规定行政处罚的原则有哪些(一)处罚法定原则。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依法进行。(二)公正公开原则。公正原则要求行政处罚必须公平、公正,没有偏私,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要同时发挥其强制制裁与促进认识转变的作用,使被处罚者不再危害社会和自觉守法,防止将行政处罚变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简单机械的报复。二、行政处罚标准的的认定有哪些实施标准是:《行政处罚法》规
    2023-03-22
    300人看过
  • 行政许可听证的回避原则是怎么规定的
    行政处罚法规定,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所谓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指执法人员本人是当事人;或者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案件处理的结果可能对其权益产生影响等情况。所谓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其他关系,是指除上述有利害关系以外的关系,如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有可能利用这些关系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处理的情况。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7条规定,回避有两种:当事人申请回避和审判人员主动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根据《最高法院解释》第47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
    2023-03-27
    74人看过
  • 行政处罚如何实行回避
    行政处罚法规定:“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回避是一项审判制度,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有关于回避制度程序的规定。它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执法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是有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其他关系,应当退出对案件的调查和处理。所谓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是指执法人员本人是当事人;或者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本案处理的结果可能对其有事实上的利害关系。所谓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其他关系,是指除上述有利害关系以外的关系,如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处理的。行政诉讼法对回避的程序规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则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则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根据这一规定的原则,实施行政处罚时执法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回避,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的回避,由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规定回避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案件能够得到客
    2023-05-01
    257人看过
  • 行政案件回避准则
    我国民事诉讼中,回避的适用情形主要有:1、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所以,与本案诉讼代理人有近亲属关系的,也应当回避、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中回避的情形有什么1、本案当事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近亲属;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听证公正进行的。4、法律依据:《行政处罚听证规则》第六条,当事人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听证员是否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听证主持人是否回避,由主任委员决定;主;任委员是否回避,由会分管领导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
    2023-07-16
    178人看过
  • 亲属回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亲属回避。凡属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以及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不得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或有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凡有儿女姻亲关系的,不得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或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单位的人事、监察部门工作。同一单位亲属回避制度亲属回避制度一般适用于任职招聘或者是国家公务考试等等,想要知道具体怎么分辨,就要先清楚了解亲属都是哪些。在规定中亲属有属于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和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相关人,这些人不能担任双方有关的直接隶属同一个领导的职务或者有上下级领导关系的也不可以;凡是父母子女关系的,也不可以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的职务或有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位也不可以,也不能够担任对方领导职务单位的人事工作或者相关的监察工作。这些职务内容不难看出都是息息相关的,目的是为了双方滥用职权。所以都要回避才行。另外还要比较特殊的职务就是
    2023-07-09
    91人看过
  • 税务行政处罚什么意思?定义和处罚原则是什么?
    1、税务行政处罚的定义税务行政处罚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违反税收征收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尚未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由税务机关依法对其实施一定的制裁措施。税务行政处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税务案件调查取证与处罚决定分开制度实施办法(试行)》。2、税务行政处罚的基本特征(1)给予行政处罚的主体是税务机关。(2)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当事人行为违反了税收法律规范,客体是侵犯了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应当承担的税务行政责任。(3)行政处罚的前提是当事人实施了尚未构成犯罪,但违反了税收行政法律规范且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为。这里要区分两种情况:一是要区分税收违法与税收犯罪的界限。对此界限,《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刑法》已经作了规定。如果构成了危害税收征管罪,就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二是要区分税收违法
    2023-05-22
    193人看过
  • 行政处罚应该按照什么原则执行?
    一、行政处罚应该按照什么原则执行?(一)行政处罚的执行应当遵守下列原则:1、当事人自觉履行原则;2、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原则;3、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但是,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除外。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加处罚款、拍卖查封或扣押的财物、划拨冻结的存款、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等措施。二、交通行政处罚要素包括哪些(一)当事人的姓名、地址,指违反道路安全法律、法规的当事人的姓名、当事人的长住地址.(二)当事人的违法事实,指当事人违反道路安全法律、法规的事实.(三)处罚依据,指对当事人处罚所要使用的具体法律、法规条款.(四)处罚内容,指对违反道路安全的当事人所要进行的何种类处罚的内容.(五)时间,指当事人违反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后处罚时的时间.(六)地点,指违反道路安全法律、法规的当事人实施
    2023-06-06
    289人看过
  • 行政处罚法的原则包括公开公正原则吗?
    一、行政处罚法的原则包括公开公正原则吗?行政处罚法就是包括公开公正原则的;1、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公正的原则。也就是说,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行政处罚法对公正原则的一个具体规定是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即“过罚相当”的原则。过罚相当的原则要求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中,不能对一个较轻的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处罚;同样,也不能对一个社会危害较大的违法行为给予较轻的处罚,这是公正原则的具体要求。2、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公开原则。公开是指作出行政处罚的规定要公开,就是说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依法制定的规章,凡是要公民遵守的,就要事先公布,让人民了解,这是一条原则。其次是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管理,对违法当事人给予什么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是什么要公开,重大的行政处罚要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作出决定;依法举行听证会的,除法律
    2023-04-13
    447人看过
  • 处罚法定是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对不对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的主要原则包括了:处罚法定原则、处罚公正原则、处罚公开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过罚相当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处罚相对人权利保障原则。一、孩子行政处罚过后对孩子又有影响吗行政处罚对以后孩子没有影响。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特征是: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处罚的性质是一种以惩戒违法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二、捕青蛙违法吗青蛙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抓野生青蛙犯法,严重的话会构成刑事犯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
    2023-03-25
    405人看过
  • 行政处罚法与依法行政原则如何体现?
    行政处罚法中的依法行政原则主要体现在行政处罚法定原则上。具体内容如下:《行政处罚法》第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这就是行政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处罚最重要的原则,也是依法对行政处罚提出的根本要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含义:1.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的依据。2.行政处罚只能由行政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实施。3.实施行政处罚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依法行政原则是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在理论上往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来看待。关于依法行政原则的内容,我国行政法学界一般又将其分解为两项原则,即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也有人在该两项原则的基础上,还概括了其他的原则如行政应急性原则
    2023-06-23
    471人看过
  • 股东担保决议回避原则是什么?
    一、股东担保决议回避原则是什么?1、“为股东提供担保”。股东涉及公司为其提供担保事项进行表决时,应当回避,若该股东违反该项规定从而形成的股东会决议,其表决将被认定无效。2、“与股东自我交易”。在股东(大)会,决定批准公司是否可以与股东之间进行交易时,该股东不得行使表决权。3、“让股东取消资格”。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在合理期限内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后,股东拒不履行的,股东会可以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决议过程中,该股东不得以其所持有的股份进行表决。4、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二、适用股东表决权回避的注意事项1、违反股东表决权排除的股东会决议并不当然导致公司对外担保合同无效。目前尚无相关法律依据规定违反股东表决权回避的决议属于无效决议,首先《公司法》16条虽然规定了该回避制度,但是并未
    2023-04-13
    327人看过
  • 行政处罚过重违反了什么原则
    一、行政处罚过重违反了什么原则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执法机关对违法行为人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般原则。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处罚,在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根本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当遵守以下五条基本原则。相关法律常识:依法行政的核心内容是坚持合法原则。行政处罚的合法原则,是指行政主体的行政处罚权力的存在、运用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并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合法原则是行政处罚所有原则中的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坚持合法原则,应当做到主体、内容、程序三个方面合法的基本要求。(一)处罚主体合法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都是由法律赋予的,行政处罚又是依据行政职权实施的,所以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的职权,必须是合法的主体。行政执法机关不能越俎代庖,干涉其他执法领域内的违法事项,否则,处罚主体违法。(二)处罚内容合法行政处罚内容合法,主要有以下四项基本要求。1.实施处罚行为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除了
    2023-04-01
    403人看过
换一批
#离婚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离婚诉讼的完整流程: 1、有二审:起诉→受理→审理→调解→判决→上诉→二审→判决立即生效 2、... 更多>

    #离婚诉讼
    相关咨询
    • 那么有关行政处罚有回避原则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5
      第一条回避制度是指办案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时,不应参与该案件调查处理的制度。 第二条办案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案件调查人员应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向处罚部门申请,要求办案人员回避。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
    • 什么是是回避回避行政处罚应该如何回避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1-27
      行政处罚法规定,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回避是一项司法制度,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有关于回避制度和程序的规定。它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执法人员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是有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其他关系,应当退出对案件的调查和处理。
    • 什么叫回避行政处罚?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10
      1、回避一般指在行政处罚的过程中,与案件有关的执法人员应当退出该案件的制度。 2、我国《行政处罚法》中对于如何实行回避的相关规定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应当回避。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应当回避。 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
    • 调查处理林业行政处罚回避原则是什么,法律上的具体规定
      湖北在线咨询 2023-11-29
      作出行政处罚适用回避原则,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当事人与案件调查人员存在亲属关系或者有利益关系的,需要执行回避原则,不能参与该案件的调查取证。
    • 有行政处罚要回避了,行政处罚申请回避依据什么内容?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15
      行政处罚法第42条,未对听证回避及回避申请的时间,做出具体规定。但各部委发布的听证程序规章,一般都做了具体规定。比如,卫生处罚行政听证回避申请,听证前7日至听证开始前均可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行政处罚程序》(1997年6月19日卫生部令第53号发布)第三十四条卫生行政机关决定予以听证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之日起二日内确定举行听证时间、地点和方式,并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