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应该如何处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3 21:22:24 203 人看过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上述规定对大多数企业税务处理都普遍适用。但是,由于行业性质不同,对其产品的宣传程度也不同,因而导致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差异很大,有些产品的客户较少,需要的宣传较为集中,不需要做大量广告宣传,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也不多;但有些产品则客户多或多数为散户或个人消费者,需要做大量的广告宣传,从而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较多。

如果税法不考虑特殊行业,则会导致这些行业税前扣除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偏少,缴纳的所得税偏多,导致税负不公平,不利于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为了公平税负,只能对特殊行业做特殊规定。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部分行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72号)第二条规定,“对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饮料制造企业,饮料品牌使用方发生的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以在本企业扣除,也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归集至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由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作为销售费用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在计算本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限额时,可将饮料品牌使用方归集至本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剔除。”

由于财税[2009]72号文件对于特许经营模式的饮料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比例扣除,另一种是据实扣除,由于扣除方式不同,因而存在一定的税收筹划空间。

【例】甲企业为饮料品牌持有方,2009年的营业收入为1500万元,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赞为500万元,乙企业为甲企业授权生产该品牌产品的企业,2009年的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400万元,假设以前年度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均已税前扣除,以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均超限额。甲、乙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25%。则两种不同方式下的税务处理如下:

1、乙企业选择接比例扣除方式

甲企业的税务处理:2009年,甲企业税前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限额为450万元(1500×30%),实际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500万元,有50万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在本年度税前不得税前扣除,又因为以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均超过税法规定的扣除限额,因此,该50万元未扣除广告赞和业务宣传费在本年度和以后年度均不得税前扣除。

乙企业的税务处理:2009年,乙企业税前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限额为300万元(1000×30%),实际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400万元,有100万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在本年度税前不得税前扣除,又因为以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均超过税法规定的扣除限额,因此,该100万元未扣除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在本年度和以后年度均不得税前扣除。

甲、乙企业2009年度税前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合计为750万元。

2、乙企业选择归结至甲企业税前据实扣除的方式

甲企业的税务处理:2009年,乙企业归结至甲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400万元,作为甲企业的销售费用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甲企业自身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限额为450万元(1500×30%),实际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500万元,有50万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在本年度税前不得税前扣除,又因为以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均超过税法规定的扣除限额,因此,该50万元未扣除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在本年度和以后年度均不得税前扣除。

乙企业的税务处理:2009年,乙企业税前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限额为0。

甲、乙企业2009年度税前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合计为850万元(400+450)。

筹划分析: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税前多扣除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100万元,即为乙企业选择比例扣除法超限额不得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由此节约的税收收益为25万元(100×25%),甲、乙企业可以协商共享。

由此可见,如果预计以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将超过税法规定限额,可以采取结转至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据实扣除的方法。如果预计以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税法规定的扣除限额,则可选择按比例扣除方式或结转至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据实扣除的方法,因为虽然本年度由于超限额导致多缴纳税款,而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将导致失去这部分税款产生的时间价值,但是,由于结转至饮料持有方或管理方据实扣除的方法,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应当将上述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单独核算,并将品牌使用方当年销售(营业)收入数据资料以及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的证明材料专案保存以备检查。由于管理和备案证明材料较为麻烦,可能会因此而增加额外成本,可以权衡利益而选择税务处理方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3日 22: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特许经营相关文章
  • 企业应该如何处理欠款纠纷
    1、梳理现有证据能否证实欠款事实,如不能证实,必须补充调查新证据;2、通过互抵债务、放弃追究违约责任、接受对方生产要素、有价证券、个人物品等方式促成协商与调解;3、债务人人去楼空时可能涉嫌合同诈骗,应当及时报案并提出民事赔偿要求;4、通过专业调查公司,了解债务人的人员、资金、财产等情况,为诉讼奠定基础;5、向律师寻求对策,其合理化建议有利于欠款清偿,必要时可以代理提起诉讼。一、债务追讨的法律技巧三1、尽可能的调查和了解债务人的资产状况,以便在诉讼中提交给法院查封和冻结。资产包括债务人的车辆、房屋、银行账号信息,应收账款等。债务人为公司时,涉及查阅其其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同时商标、专利、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也可以查封和拍卖。2、必要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首先应尽量了解对方债务偿付能力以及财产线索,否则即使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判决或裁决,也无法执行或难于执行。必要时,可以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以保证最
    2023-04-06
    485人看过
  • 企业非法征地应该如何处理?
    征地需要由政府经过审批程序才能进行,不过在实际中,一些企业为了私利,进行非法征地进而非法占有土地。对非法占用土地的处理分为几个层次:(一)对土地的处理:对非法占用的土地要责令退还。(二)对已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处理: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没收,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予以拆除。《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违反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适用本法关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规定。土地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熟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一、农民土地被占去哪里告状?土地被非法占用的,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举报,因为属于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
    2023-03-20
    138人看过
  • 企业应该如何处理或有事项
    随着我国经济运作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或有事项越来越多,在会计核算中也经常面临某些不确定因素,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分析和判断。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和市场风险的加大,企业经营者经常利用或有事项操纵利润,粉饰业绩,隐瞒风险,误导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国家证券主管部门。由于或有事项的特殊性,企业在处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确认。对于损失性或有事项引起的义务,应明确其是否符合三个条件: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如果或有事项引起的义务能够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应确认为一项负债,作为“预计负债”列入资产负债表,相应的或有损失列入利润表。不能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义务,作为或有负债,不能在表内予以确认。对于收益性或有事项引起的或有资产,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能予以确认。但当或有收益基本确定能够实现时,应作为资产单独确认。其次
    2023-02-08
    54人看过
  • 企业应该如何处理或有负债
    首先是确认。对于损失性或有事项引起的义务,应明确其是否符合三个条件: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如果或有事项引起的义务能够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应确认为一项负债,作为“预计负债”列入资产负债表,相应的或有损失列入利润表。不能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义务,作为或有负债,不能在表内予以确认。对于收益性或有事项引起的或有资产,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能予以确认。但当或有收益基本确定能够实现时,应作为资产单独确认。其次是计量。对于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预计负债进行计量时,其金额应是清偿该负债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对于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资产计量时,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所确认负债的账面价值。最后则应注意披露。表内披露。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即预计负债),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相应披露;与所确认负债有关的费用或支出
    2023-04-21
    357人看过
  • 企业劳动争议应该如何处理
    一、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使双方消除矛盾,找出解决争议的方法。当然,协商解决并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只是国家对当事人自行解决劳动争议这种方式予以认可。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并有权申请调解或仲裁。二、企业调解。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企业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此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从当事人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未达成协议,则视为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60至9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另外,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调解达成协议后反悔的,也可直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三、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一般由所在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当发生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时,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如果当事人任何一方对裁
    2023-04-29
    358人看过
  • 公司股权转让企业所得税应该如何处理?
    (一)股权转让所得是指股权转让价减除股权成本价后的差额。股权转让价是指股权转让人就转让的股权所收取的包括现金、非货币资产或者权益等形式的金额。如被持股企业有未分配利润或税后提存的各项金额等,股权转让人随股权一并转让该股东留存收益权的金额,不得从股权转让价中扣除。股权成本价是指股权转让人投资入股时向被投资企业实际交付的出资金额,或购买该股权时向该股权的原转让人实际支付的股权转让金额。(二)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的规定,股权收购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1、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企业股权收购、资产收购重组交易,相关交易应按以下规定处理:(1)被收购方应确认股权、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2)收购方取得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3)被收购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2023-02-22
    496人看过
换一批
#商业招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特许经营是指授权人将其商号、商标、服务标志、商业秘密等在一定条件下许可给经营者,允许他在一定区域内从事与授权人相同的经营业务。 特许经营中特许者与加盟者之间在履约过程中,双方产生的纠纷分为几种类型分别是,合同纠纷、商标侵权纠纷、不正当竞争纠... 更多>

    #特许经营
    相关咨询
    • 企业税款未交应该如何处理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5-23
      企业税款未交按如下方式予以处理: 一般情况下,税务机关可限定企业在规定期限内补交税款,如果期限内未补足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税款,还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 企业转让债务应该如何处理?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9-08
      企业发生转让之后,原债权人手持的债权应该由原企业法人还是转让后的企业法人进行承担呢,这是许多的疑惑,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我国法律也作出了以下明确规定。第一、企业发生转让时,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并公告。其权利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拥有债务的,应当先通知债权人,征得债权人的同意方可进行转让,如债权人不同意的,应当由提供担保,否则转让行为对债权人无效,债权人仍可向原企业
    • 企业改制债务应该如何处理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4-04
      工商注册登记是企业法人设立、变更、终止的程序要件。有无经过工商注册登记应作为企业改制是否最终完成的重要标志。在审理破改制企业改制前的债务案件过程中,凡企业改制后已进行工商变更、设立登记的,应以新企业为诉讼主体,判令其以所有财产承担债务清偿责任
    • 企业发生变更税务该如何处理?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10
      1、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2、纳税人已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如实提供下列证件、资料,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一)工商登记变更表及工商营业执照; (二)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 (三)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登记证正、副本和登记表等); (四)其他有关资料。
    • 企业转让债务应该如何处理?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9-08
      企业发生转让之后,原债权人手持的债权应该由原企业法人还是转让后的企业法人进行承担呢,这是许多的疑惑,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我国法律也作出了以下明确规定。第一、企业发生转让时,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并公告。其权利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拥有债务的,应当先通知债权人,征得债权人的同意方可进行转让,如债权人不同意的,应当由提供担保,否则转让行为对债权人无效,债权人仍可向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