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还清贷款是否涉嫌犯罪
未还清贷款一般不涉嫌犯罪。
如果是以虚假的资料骗取贷款后不还的,属于贷款诈骗罪,是刑事犯罪。如果是正常贷款,由于意外的经济原因无法还款的,是正常的民事纠纷,不构成刑事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贷款逾期的诉讼时效
贷款逾期的诉讼时效是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贷款逾期就是老赖吗
贷款逾期不一定会成为老赖,因为法律当中所谓的老赖,是因为故意的拖欠欠款不还,但是如果是因为经济方面确实存在着严重的困难,导致没有办法偿还网络贷款的,完全是可以和对方来协商。
但是如果逾期3个月后且逾期的金额比较大一直不还款的话,有可能被贷款平台起诉到法院,在法院执行还款判决后,当事人有偿还能力但是却拒绝还款的情况下,才会成为失信人员,也就是说的“老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n(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n(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n(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n(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n(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
还清贷款后,骗取是否仍然涉嫌违法?
157人看过
-
保险诈骗罪未遂是否涉嫌犯罪
491人看过
-
涉嫌犯罪嫌疑是否成立?
103人看过
-
信用卡欠款未还是否涉嫌违法
136人看过
-
招摇撞骗罪未遂能否涉嫌犯罪
248人看过
-
好友欠款逾期未还,是否涉嫌诈骗?
189人看过
-
放高利贷是否犯法,放高利贷是否涉嫌犯罪,高利贷是否涉嫌经济犯罪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26放高利贷是违法的。但是否涉嫌犯罪,还要看具体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25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的,涉及非法经营罪: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的; (四)其他严重扰乱
-
网贷平台借款未偿还是否涉嫌欺诈?山西在线咨询 2024-12-20在借贷关系中,债务人未能按期偿还债务并不等同于诈骗行为,这可能是由于其面临破产困境,导致无法偿付所欠款项。此时,拒不还款的情况就属于常见的民事纠纷问题,债权人有权通过司法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债务人归还所负之债; 在借贷过程中,如果债务人以非法占有为明确目的、夸大事实或者掩盖真实情况,那么他们便涉嫌构成诈骗罪。面对此类情况,债权人应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待胜诉后,若被告方仍未按照法院判决规定
-
举动犯是否涉嫌犯罪贵州在线咨询 2023-12-10没有犯罪未遂。举动犯,是指行为人一经着手实行犯罪行为,就完全具备了法律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即犯罪一经着手即告完成。行为犯的一种。在这类犯罪中,只有犯罪预备、预备阶段的自动中止与犯罪既遂之分,而没有犯罪未遂和实行阶段自动中止存在的可能。
-
定罪后是否涉嫌犯罪?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07需要强调的是,“涉嫌犯罪”与“已定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的“涉嫌犯罪行为”指的是当事人可能涉及到了某种犯罪活动,但并不代表他们已经被定罪。因此,最终的结果仍需通过警察叔叔的深入调查和法院的公正判决来确定。如果你确实清白,就需要积极提供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其次,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是否确认”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重要的是看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让人产生怀疑。而“涉嫌犯罪”这个词汇本身也不能
-
挪用公款罪是否涉嫌经济犯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20挪用公款罪属于经济犯罪。根据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罪具体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