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肇事致死的注意事项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3 17:03:22 258 人看过

1、行为人原来的肇事行为已经符合交通肇事罪基本罪的构成要件。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对象是否仅仅指第一次交通肇事的被害人,例如第一次交通肇事将他人撞死,又交通肇事逃逸因而过失致另一人死亡的,是否能够按照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处理?我们认为除上述解释的情形外,后者情形也应当按照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论处,而不应简单地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同种数罪或者按照撞死多人的交通肇事罪处理。

3、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与死亡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因此必须考察死亡结果是否真的因交通肇事逃逸引起的抢救的不作为而发生,如果救助行为并不能阻止死亡结果的发生,或者死亡结果的发生并非交通肇事逃逸引起而是介入了一个独立的原因等,均不能认为构成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4、虽然行为人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有意而为之,但行为人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结果的主观方面应当是过失。另外,在交通肇事逃逸过程中,由于逃避追究的动机,而放任了其他人的安全,进而将他人又撞死撞伤的,还又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4日 15: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数罪并罚相关文章
  • 认定交通肇事罪应注意的问题
    1、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如果行为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并未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或者虽然发生了交通事故,但并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损失的,不构成犯罪。2、划清交通肇事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界限问题。两者侵犯的客体都是交通运输的秩序和安全,但其主要区别在于:第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使人员伤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而后者表现为实施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交通事故责任能否成为认定交通肇事罪成立的条件,前提是正本清源,还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本来面目。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是对事故当事人的行为与事故发生之间有无责任以及责任程度作出决定,为处理交通事故案件提供条件。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2023-02-21
    369人看过
  • 追尾事故责任认定规定及注意事项
    一、追尾事故责任认定规则(一)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当事人的责任的: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二)追尾事故通常是指两车之间未能保持一定的车距,由于后面一车突然加速或者前面的车子突然减速造成的两车接触、撞击所导致的交通事故。这个追尾事故的责任按照不同的情况区分进行:1、后车撞行驶中的前车形成的追尾交通事故,后车承担全部责任;2、夜间前车没有尾灯,形成的追尾交通事故,前车承担事故次要责任,后车承担事故主要责任;3、前车在道路上停车后未按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和设置警示标志,形成的追尾交通事故,前车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后车承担事故主要责任
    2023-03-17
    166人看过
  • 肇庆网上预约注意事项
    网上预约注意事项1.如申请人系预约办理签注业务的,申请人所申请签注的有效期不得超过所持证件的有效期,同时要预留公安机关受理、审批签发以及制证的时间。否则,公安机关则无法受理。2.申请人成功预约后,因故未能按照预约时间到出入境接待大厅办理,或需变更预约时间或地点的,请取消原预约申请并重新预约。3.申请人按照预约时间前去预约窗口办理出入境证件前,要按照相关办证服务指引的要求携带身份证明材料,以及与申请事由相关的证明材料。如:申请人系登记备案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携带本人所属工作单位或者上级主管单位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后出具的同意出境的证明。4.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公民不得以同一身份同时持有两本以上同类有效出入境证件(含签注)。对于弄虚作假骗领出入境证件的申请人,公安机关将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除了出入境证件办理预约、续签功能之外,还有更多常见的生活办事查询功能,还有办理指南哦~欢迎关注!
    2023-05-29
    51人看过
  • 死亡证明开具的注意事项
    居民死在家中由村委会或居委会的卫生站出具死亡证明。根据相关条例,如公民正常死亡于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的,由医院等单位出具死亡证明,如公民死亡地点不在医院,但是是正常死亡的,由村委会或居委会的卫生站出具死亡证明,如公民属于非常死亡或相关部门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的,死亡证明由公安司法部门出具。什么是死亡证明死亡证明是指:死于医疗卫生单位的,凭《死亡医学证明》;对公民正常死亡无法取得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的,凭居(村)委会或卫生站(所)出具的证明;非正常死亡或卫生部门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凭公安司法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已经火化的,凭殡葬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当写明下落不明的事实
    2023-07-08
    334人看过
  • 认定盗伐林木罪注意事项
    在认定这类案件性质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区分盗伐林木罪与盗窃罪的界限。将国家、集体、他人所有并已经伐倒的树木秘密据为已有,以及人偷砍他人房前屋后、自留地种植的零星树木,数量较大的,应定盗窃罪。2、区分盗伐林木罪与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的界限。主要区别在于对象不同。前罪对象是普通林木,后罪的对象是珍贵树木。严格来讲,单位盗伐林木构成刑事犯罪的,此时对单位采取的是双罚制,既要处罚单位,同时也要对直接负责的主要人员量刑处罚。而在对单位盗伐林木进行处罚之前,还是要先做出认定。要是你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咨询一下专业的律师。一、盗伐林木与滥伐林木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犯罪对象不同。两者的犯罪对象虽都是森林和其他林木,但在具体内容上却有分别。在滥伐林木罪中,行为人滥伐的对象是具有所有权或者采伐权的森林和其他林木;而盗伐林木罪中,行为人盗伐的对象则是既无所有权也无采
    2023-06-28
    74人看过
  • 死刑哪些事项应注意
    死刑适用注意的事项如下:1、对死刑适用对象范围予以严格限制;;2、设置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规定;3、确立严格的死刑核准程序。一、14岁是否可以判死刑14岁不可以判死刑。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要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般不会判死刑。死刑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1、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特别严重和情节特别恶劣的;2、死刑案件判决后,必须经过复核程序核准;3、死刑的执行程序。死刑,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二、孕妇涉毒犯罪可以免除刑事责任吗孕妇涉毒犯罪不会免除刑事责任,但是一般不会判决死刑。我国对于死刑犯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的。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
    2023-02-21
    234人看过
  • 认定集资诈骗罪要注意的事项
    一、认定集资诈骗罪要注意的事项1、区别集资诈骗罪与擅自发行股票、债券罪:二罪都表现为非法集资,区别如下:(1)犯罪目的不同,后罪只是筹集资金用于公司设立或扩大再生产,对所筹资金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犯罪客体不同,后罪侵犯的是国家对股票和公司、企业债券的管理制度。(3)行为方式不同,后罪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国家证券法律、法规,未经国务院证券主管部门批准而发行股票、债券,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弄虚作假现象。(4)数额、情节、后果要求不同,本罪仅要求“数额较大”,后罪要求“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2、区别集资诈骗罪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二罪均属非法集资性犯罪,都包含欺诈因素。其界限如下:(1)犯罪目的不同,后罪行为人仅具有非法获得集资款的使用权,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2)犯罪客体不同,后罪客体为国家对公司股票,企业债券发行的管理制度和投资人的财产利益。(3)行为方式不同,本罪表现为
    2023-06-12
    100人看过
  • 认定职务侵占行为的注意事项
    一、犯罪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具体是指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这些董事、监事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是公司的实际领导者,具有一定的职权。二是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这些经理、部门负责人及职员也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或有特定的职权,或因从事一定的工作,可以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侵占公司的财物而成为本罪的主体。三是公司以外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如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如果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的财物的,应依照《刑法》第382条、第383条关于贪污罪的规定处罚。这里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
    2023-03-25
    270人看过
  • 认定过于自信过失的注意事项
    第一,不能将合理信赖认定为轻信能够避免。信赖原则认为,在合理信赖被害人或第三者将采取适当行为时,如果由于被害人或第三者采取不适当的行为而造成了损害结果,行为人对此不承担刑事责任。例如,汽车司机在封闭的高速公路上驾驶汽车时,因合理信赖他人不会横穿公路而正常行驶,如果他人违法横穿公路被汽车撞死,该汽车司机就不负刑事责任。可见,合理信赖并非轻信能够避免。换言之,具备适用信赖原则的条件时,就不得认定为过失犯罪。适用信赖原则的条件是:行为人信赖他人将实施适当行为,而且这种信赖是合理的;存在着信赖他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具体状况或条件,而且自己的行为不违法。第二,不能将遵循了行为规则的行为认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被允许的危险的法理认为,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危险行为明显增多;许多危险行为不仅不可避免地存在,而且对社会发展具有必要性与有用性;实施这种危险行为的人,如果遵守了其行为所必需的规则,以慎重的态度实施其
    2023-06-12
    303人看过
  • 认定教唆犯要注意的三个事项
    我国刑法对于教唆犯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29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要把教唆他人犯罪与向青少年灌输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区别开来,在认定教唆犯时严格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向青少年灌输腐朽没满的思想意识是对青少年的一种腐蚀,青少年在这种思想意识的毒害下,腐朽思想恶性发展,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走上犯罪道路。但向青少年灌输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的行为,还不是直接教唆他人去实施某一种犯罪,因此,这种行为不能视为教唆犯罪的行为。2、要把教唆犯与以教唆的方式实行的犯罪区别开来,在认定教唆犯时严格划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所谓以教唆的方式实行的犯罪,是指刑法分则把某些教唆行为直接规定为犯罪,例如,刑法第353条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征刑、拘投或
    2023-06-11
    211人看过
  • 认缴出资额注意事项
    土地使用权
    认缴出资额注意事项: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认缴合理出资数额;选择合适的出资方式;资金来源正当;用于出资的土地使用权应未设权利负担;在公司章程规定期限内缴纳;其他。一、股东没有实缴是否可以参加分红股东没有实缴可以参加分红。目前实行的是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在认缴制下,股东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内部协议约定按期足额缴纳认缴的出资额,这是股东的基本义务。在此前提下,股东并不需要实缴出资就能取得股东资格。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的法定公积金。
    2023-03-31
    301人看过
  • 重婚罪认定的标准以及注意事项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重婚是封建主义婚姻制度的产物,是剥削阶级腐化享乐思想在婚姻关系上的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重婚是不允许的。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逐步健全的今天,重婚观念很严重。所谓"大款"养"二奶"已非常普遍。重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在处理重婚案件时,罪与非罪的界限往往难以区分。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重婚罪与非罪的界限。1、要区分重婚罪与有配偶的妇女被拐卖而重婚的界限。近几年来,拐骗、贩卖妇女的犯罪相当严重。有的妇女已经结婚,但被犯罪分子拐骗、贩卖后被迫与他人结婚,在这种情况下,被拐卖的妇女在客观上尽管有重婚行为,但其主观上并无重婚的故意,与他人重婚是违背其意愿的、是他人欺骗或强迫的结果。2、要区分重婚罪与临时姘居的界限。姘居,是指男女双方未经结婚而临时在一起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不构成重婚罪。最高人民法院1958年1月27日在《关于如何认定重婚行为问题的批复》中指出:
    2023-04-25
    478人看过
  • 交通肇事案件缓刑适用的注意事项
    一、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主观上出于过失,但过失程度不同,罪过轻重有别,应对罪过轻、较轻的人适用缓刑,罪过重、较重的不宜适用缓刑。出于过失肇事过失由小到大分为这样几类:1、因天气差、路况差、车辆性能不佳导致驾驶员尽谨慎注意义务、具备较好的驾驶技术仍可能发生事故,这种情况驾驶员主观过失小、罪过小;2、因其他车辆违规行驶、行人违规穿行,造成驾车人出于躲、闪的目的撞到其他车辆或行人而造成的事故,这种情况驾驶员主观过失小、罪过小;3、驾驶员驾车时间长身体疲倦或驾驶员身体素质差、紧急情况下处理不够灵敏或夜间行车,这种情况肇事,主观过失较小,罪过较小;4、车辆超载、超速、驾驶员边打手机边开车或边吸烟边开车,明显粗心,过失较大,罪过较大;5、驾驶员酒后开车,无证驾驶、驾驶淘汰车辆、驾驶刹车不灵或存在其他缺陷的车辆上路、车辆无牌照的,造成事故,这些情况驾驶员过失大,罪过大。还有其他情况不一一列举,可以比照上
    2023-04-04
    381人看过
  • 肇庆幼升小入学注意事项
    一、物品准备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除了各种文具的更换之外,也少不了生活用品的更换。学习需要的作业本、2H铅笔、橡皮、转笔刀、笔盒绝对是必备品,但生活需要的水壶、饭盒也是不可或缺的。二、心理准备1.新校园环境的不同点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也要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中最本质的变化是: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处于受成人保护、养育的情况下,他们对社会还不负有任何责任。而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儿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大致分为五点不同:(1)学习时间不同(2)生活制度不同(3)人际关系不同(4)要求不同(5)学习负担不同2.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1)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幼儿园的孩子在家里,衣食住行,几乎都有父母细心照顾,在父母照料下生活,孩子能独立支配的活动和事情很少,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较差。为此,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2023-05-10
    21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数罪并罚是指一个人在判决宣告以前犯有数罪,或者在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或者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审判部门依照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的原则和方法对一人所犯数罪的... 更多>

    #数罪并罚
    相关咨询
    • 2022年交通肇事致死赔偿注意事项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10
      交通肇事致死赔偿注意事项: 1、认真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因为赔偿金的计算是以受诉法院所在地的标准计算的,关系到最后获得赔偿的额度。 2、选择合适的被告。 3、保留书面证据,关于相关费用的开支,要保留书面证据,比如医药费用的单据,交通费的票据等等。 【法律依据】
    • 认定交通肇事罪具体有哪些注意事项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6-25
      1、人民法院认定犯罪嫌疑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应当注意的事项包括: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及根据具体的犯罪情节进行量刑处罚。《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 奉贤区车辆自身交通肇事认定的注意事项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9-16
      责任的划分依据主要如下: 1、当事人有无违章行为; 2、行为与事故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3、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有多大。如果有违章行为,且行为与事故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时就应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大小来估定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 车祸致人死亡赔偿注意事项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2-29
      车祸致人死亡赔偿注意事项: (一)赔偿项目的问题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二)死亡赔偿金的主张及计算死亡赔偿
    • 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9
      要正确对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实际上是对交通事故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对造成交通事故原因的确认。要避免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简单等同于民事责任的分担,应将其作为认定当事人承担责任或者确定受害人一方也有过失的重要证据材料。那么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法律为你答疑解惑。 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注意事项: 1.坚持“以事实为论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这是我国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