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保险欺诈
保险欺诈是一种假借保险名义或利用保险合同实施欺诈的违法犯罪活动,主要指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编造事故发生的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等手段,导致保险公司多支付保险金,或支付不应支付的保险金的行为。
2.保险欺诈损害消费者利益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推测,每年约有15%-20%的财产险赔付属于保险欺诈。保险欺诈导致保险公司支付赔款,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保险公司考虑到长期经营中的欺诈风险,会提高一定幅度的价格来弥补损失。那么,诚实守信的投保人购买保险时就必须支付跟过的保险费。因此,保险欺诈不仅损害保险公司利益,最终损害的还是保险消费者的利益。
3.常见的保险欺诈形式
①先出险再投保。正常情况下,购买保险是为了弥补未来可能发生的某些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就是说,购买保险的时间必须早于出险时间。但部分投机取巧者在遭受损失后才后悔没有及时投保,于是想在出险后投保,通过谎报出险时间,将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
②隐瞒危险。一般说来,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了解程度强于保险公司,对保险标的是否存在危险也是心中有数。这种信息不对称往往被动机不纯的人所利用。比如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已患有严重疾病,却故意隐瞒病情投保;财产保险的标的已处于危险之中,在投保时却隐瞒实情。
③虚构标的。就是为根本就不存在或不具有保险价值的标的投保,比如人身保险中为死人投保;财产保险中通过伪造文件、与保险业务员串通等手段为已经报废的车辆投保。
④重复投保,一险多赔。在财产保险中,损失补偿原则是基本原则之一。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范围内补偿经济损失,但消费者不会因为保险而获得额外利益。然而为了获得超额赔偿,有人有可能同时在多家保险公司为同一保险标的投保,保险金额明显超过标的的保险价值,并隐瞒保险标的的真实投保情况。
-
个人社保待遇全方位解析
267人看过
-
分析保险欺诈罪的特点和认定方法
359人看过
-
德州保险欺诈罪的相关法律要件解析
56人看过
-
保险欺诈罪刑罚与判例分析
163人看过
-
分析保险欺诈罪的司法实践
288人看过
-
生育保险金给付方式全面解析
481人看过
保险欺诈是一种假借保险名义或利用保险合同实施欺诈的违法犯罪活动,主要指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编造事故发生的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等手段,导致保险公司多支付保险金,或支付不应支付的保险金的行为。... 更多>
-
保险欺诈的处理方式安徽在线咨询 2025-01-15如果遭受保险诈骗,请立即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这将有助于提高您追回被骗保险金的可能性和法律追诉力。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
-
保险欺诈的处置与解决途径北京在线咨询 2024-12-02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保险诈骗可以和解。该条款列举了五种保险诈骗情形及其对应的刑罚和罚款数额。如果单位犯有以上罪行,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款或者没收财产。同时,如果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
-
诉讼胜利后如何执行?全方位解析!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2-12在此之后,我们将执行判决的后续步骤。如果负债人未能在指定的时间框架内履行还债责任,您可以向所属法院提出申请,启动强制执行程序。在此过程中,法庭将根据相关法规采取各种措施,例如冻结或查封负债人的资产,甚至可以实施拘留等强制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每宗案件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处理程序,因此具体的执行步骤会因案情而有所不同。为了确保执行过程更加顺利,建议您在整个过程中与专业律师保持密切联系,以确保所有步骤都符
-
信用卡诈骗罪全解析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30信用卡诈骗罪全解析 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立案标准、量刑标准、常见手段等知识,你都了解吗? 立案标准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
-
欺诈性宣传的保险理赔方式福建在线咨询 2024-12-04在今年的双11购物狂欢节中,一些较受欢迎的带货网红在10秒内销售了上百万件商品,两个小时内销售额超过10亿人民币,而这些网红为产品代言,如果产品存在虚假宣传或质量问题,他们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广告法的规定,虚假宣传的行为包括夸大商品的效能、虚构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效果、对商品的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如果广告以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