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贿罪罪行追究,犯罪的人是如何追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9 17:10:37 265 人看过

索贿的具体认定可参考以下三个标准:

1、国家工作人员首先提出财产要求。

2、国家工作人员采取了一定的方式给受托人施加压力。

这种压力可以是明示,也可以是语言或行动上的暗示。实践中有各种表现,比如国家工作人员应该履行的职责;

故意不履行或找理由拖延;在受托人面前反复抱怨经济压力大、买房,反复打电话给受托人要求借钱。

请托人从内心深处不愿给予财物,其内心是不情愿的。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受贿3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或者受贿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且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一)多次索贿;

(二)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损失的;

(3)为他人谋取晋升和调整。

索贿罪被索贿人算不算犯罪

索贿罪被索贿人不算犯罪。被索贿后向索贿者支付财产,是否构成行贿罪,取决于是否通过行贿获得不正当利益。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产,未取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构成贿赂罪。如果受贿人在给予受贿人财产后获得不正当利益,仍将这种情况规定为受贿罪,因为受贿人与受贿人已完成权利非法交易,符合对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主动索取别人财物的行为,比被动受贿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别人财物的就构成受贿,而不要求行为人有为别人谋取利益这个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第三百八十六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6日 11: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公司行贿罪啥时候追究
    法律综合知识
    一、公司行贿罪啥时候追究只要未满五年内,单位行贿罪的法定最高量刑即为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其相应的追诉时效也设定为五年。此追诉时效的起始时间自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算。若该案已由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启动立案调查或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但涉事人员随后选择了逃逸或躲避侦查及审判程序,则追诉时效将不再对其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但凡涉及以下情况,犯罪行为发生后的对应年限内将不予追诉:(1)法定最高量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需经过五年;(2)法定最高量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需经过十年;(3)法定最高量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需经过十五年;(4)法定最高量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需经过二十年。如若二十年后仍认为有必要进行追诉,则需上报至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核准。《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条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
    2024-07-19
    124人看过
  •  促使他人实施犯罪如何追究
    教唆罪是指故意诱导或刺激他人实施伤害行为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一个人故意诱导或刺激别人实施伤害行为,这个人就犯有教唆罪。根据他在共同犯罪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教唆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应当从重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教唆犯罪如何判刑?教唆犯罪是指故意诱导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对于教唆犯罪者的刑罚判定,我国《刑法》规定,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犯罪者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
    2023-11-12
    265人看过
  • 索贿怎样追究被索贿者?
    被索贿人有没有罪,要依据具体的情节而定,如果被迫行贿的,并且没有让索贿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是不承担刑事责任的。索贿,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主动向他人索要或勒索并收受财物。多以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2024-04-18
    493人看过
  • 过去杀人犯罪是否追究
    杀人犯罪多少年不追究要看具体情况。杀人有故意杀人、过失杀人、故意伤害死亡等情况,具体多少年不起诉,取决于法定最高刑。但刑法还规定,无论什么样的刑事案件,如果犯罪案件已经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起诉期限的限制。犯罪分子经过以下期限不再起诉:1、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应当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杀人犯罪既遂判多少年?1、犯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2、犯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司法实践,主要包括:(1)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2
    2023-07-19
    447人看过
  • 遗弃罪如何去追究
    犯遗弃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罪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一、父母扔下孩子后多长时间算遗弃罪父母无论扔下孩子多久,只要不满足法定犯罪标准,一般是不会遗弃罪。根据法律规定,遗弃罪和时间的长短没有关系,只要构成遗弃罪的条件就属于遗弃罪。遗弃罪主要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情形。处罚是构成该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二、遗弃孩子判几年遗弃孩子情节恶劣构成遗弃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年老、年幼、生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有扶养义务拒绝扶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罪客观上表现为年老、年幼、生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
    2023-03-17
    216人看过
  • 无法追究犯罪嫌疑人?
    如果案件一直抓不到人,公安机关会一直追捕直至犯罪嫌疑人归案。犯罪嫌疑人在逃,公安机关应当发出通缉令网上追逃。网上追逃,是指公安机关各部门、各警种在日常公安业务工作中,发挥各自的职责优势,发现可疑人员时,及时与公安网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进行快速查询、比对、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员的侦查机制。立案后抓不到人会开庭吗立案后抓不到犯罪嫌疑人,法院一般是不会开庭审理的,即刑事案件的审理一般都需要犯罪嫌疑人到案,以保证其权益,但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缺席审判:1、有关贪污贿赂犯罪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潜逃境外的。2、需要及时进行审判,且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的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的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八条(一)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时限的限制。(二)被害人在追诉时限内提议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2023-07-08
    383人看过
  • 企业犯罪追究法人吗
    一、企业犯罪追究法人吗法定代表人在单位犯罪中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关键并不在于该等人员是否作为法定代表人,而在于该等人员是否实质介入单位犯罪,并且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了决定、批准、授意等行为。二、什么是单位犯罪单位犯罪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非传统犯罪,也是相对自然人犯罪而言的一种社会法律现象。19世纪前,世界各国对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可罚性基本持否定态度,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之后,英美法系国家渐渐把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纳入了刑法的视野。三、单位犯罪的特征1、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法定性。所谓的单位犯罪主体法定性具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单位犯罪主体范围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不是任何单位或者组织都可以作为单位犯罪主体构成单位犯罪的。二是某一具体单位犯罪罪名的犯罪主体是法定的。有的单位犯罪的主体法律规定必须是特定的,如刑法第387条规定的单位受贿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2023-06-16
    399人看过
  • 法律如何规定追究外国人犯罪?
    法律对追究外国人犯罪的规定是: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适用刑法。刑法也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飞机上犯罪的人。犯罪行为或者结果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的,视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犯罪。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依照刑法规定的最低刑期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刑法,但依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对外国人行政拘留的法律依据有哪些?《治安管理处罚法》(一)第十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一)警告;(二)罚款;(三)行政拘留;(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二)第十六条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对外国
    2023-07-04
    144人看过
  • 如何追究单位犯罪共同责任人
    应这样认定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人:如果是指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则一般是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即单位的主管负责人,也包括法定代表人;如果是指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则一般是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包括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或者职工。一、单位犯罪的可以自首吗单位犯罪可以自首。单位犯罪案件中,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单位自首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未自动投案,但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可以视为自首;拒不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或者逃避法律追究的,不应当认定为自首。单位没有自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对该直接责任人员应当认定为自首。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
    2023-06-19
    475人看过
  •  研究:犯罪所得罪既遂责任如何界定与追究
    如果行为人明知这些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却将其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其他方法掩饰或隐瞒, 那么他或她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并处或单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 他或她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如果行为人明知这些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却将其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其他方法掩饰或隐瞒,那么他或她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他或她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隐 瞒 犯 罪 所 得 罪 既 遂 处 罚 标 准 是 什 么 ?贪污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根据情节轻重而定,其中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则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
    2023-09-23
    441人看过
  • 探究单位行贿罪的构成和责任追究问题
    对单位行贿罪既遂的处罚: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条规定,单位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以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罚款。受贿所得属于个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法院对单位行贿罪既遂该如何量刑1、单位行贿罪既遂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本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和职能活动及声誉。2、单位行贿罪的主体是单位,所谓'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与单位受贿罪不同,并不仅仅局限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还包括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外合作企业、有限公司、外资公司、私营公司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
    2023-07-05
    350人看过
  •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如何追究责任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而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违法行为会有案底吗违法行为不会有案底。行政拘留公安机关会依据规定,将处罚档案长期保存,因此行政拘留会留下违法案底。不可以被消掉,是留在档案记录里的,除非由于数据不同步,户籍地公安机关未得知,但是处理地公安机关肯定是有记录的,而且政审不可能通过。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交纳罚款。工商几种违法行为如何处罚工商管理部门查处多种违法行为后,分别做出处罚决定,如果是同一个违法人实施的,合并执行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
    2023-08-03
    362人看过
  • 如何追究诽谤罪罪名的认定
    诽谤罪乃是针对故意捏造并且恶意散播不实之言,其后果足以减损他人的人格尊严,以及对受害者的名誉构成威胁所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对此类犯罪进行断定时,我们应当全面地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首先,行为人必须存在捏造虚假事实的行为,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无中生有或者凭空虚构出与客观事实相违背的内容;其次,行为人还需实施散布行为,即将捏造的虚假事实向他人进行传播;再次,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进行的;最后,情节必须达到严重程度,例如给受害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
    2024-08-18
    428人看过
  • 如何追究肇事逃逸罪行为
    一、如何追究肇事逃逸罪行为若造成交通事故之后选择逃逸且尚未触及刑法范畴,将受到公安机关处以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罚款,同时还可能会被处以15日以内的拘留;若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并且当事人选择逃逸,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将会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公安机关有权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并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当事人终身都无法再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在交通事故中,如果有逃逸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按照《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同时有逃逸行为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要是因逃逸行为致人死亡的话,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二、如何追责对方肇事逃逸罪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过程中,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以下几种判定:1.全责与无责。在所有事件的起因皆为单方面当事人违规操作的情况下,违规当事人将承担全部责任,而对于该事故并无直接因果关联的另一方则不需负责;2.主责与次责。当
    2024-07-03
    49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如何立案追究单位行贿罪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6-04
      具备以下几个要件构成对单位行贿罪: 第 一、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中,主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次要客体是国家经济管理的正常活动。另外,行贿罪的犯罪对象是财物。这里所说的财物,与受贿罪中的财物是相同的。 第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向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行贿的行为。至于行贿人所要谋取的不正当利益是否客观实现,不影响本罪的构成。表现为两种
    • 行贿罪如何量刑怎么追究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25
      第三百八十九条【对犯的处罚】对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或者,并处;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为
    • 刑法追究犯罪追究的期限如何计算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8-14
      有期徒刑的期限越长的,追究期越长。一般来说根据判刑期限的时间不同的追诉期是五年至二十年不等。意味着如果超过追诉期的,即使对犯罪嫌疑人提起诉讼申请的,法院也是不会受理的。
    • 如何追究对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犯罪责任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9-30
      犯本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经济犯罪如何进行追究
      辽宁在线咨询 2023-11-12
      举报经济犯罪要搞清楚经济犯罪是指在商品经济的运行领域中,为牟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法规,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经济犯罪活动与杀人、抢劫、盗窃等其他形式的犯罪有着显著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