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正犯的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1-13 01:35:08 54 人看过

一、间接正犯的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间接正犯的的构成要件: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已的犯罪目的的人。例如:利用精神病人或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儿童实施犯罪;利用不知情的人实施犯罪行为等。一些西方国家的刑法理论中,间接正犯按正犯处罚,而被利用者则无罪。中国《刑法》中没有间接正犯这一概念的规定。

二、构成刑事犯罪刑事拘留嫌疑人的条件有哪些?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三、构成刑事犯罪定罪证据需要符合哪些要求?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四、构成刑事犯罪法院量刑原则有哪些?

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近或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1日 08: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教唆单独构成间接正犯吗?
    教唆行为不能够单独构成间接正犯,教唆行为如果认定为教唆犯的情形,对于被教唆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共同犯罪行为,但是作为间接正犯并不一定属于共同犯罪,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即故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的决意的人,也就是说,教唆犯与教唆对象是共同实施的犯罪。被教唆人经教唆后的确有犯罪行为的,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起了主要作用的按主犯的处罚原则处罚,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按从犯的处罚原则处罚。如果被教唆人最终没有犯罪行为,但由于教唆人主观上具有教唆的故意,且客观上实施了教唆的行为,所以仍构成单独的教唆犯。间接正犯不一定是属于共同犯罪,而教唆犯是属于共同犯罪的种类。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已的犯罪目的的人。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这时候
    2023-06-24
    439人看过
  • 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从客体要件上讲,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从客观要件上讲,行为人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其次,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一、14岁打死人会判死刑吗14岁打死人一般不会判死刑,具体如下:1、故意杀人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2、已满十四周岁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4岁的犯罪分子犯故意杀人罪的,不适用死刑。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要件,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主观要件,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3、客体要件,故意杀人罪侵
    2023-06-29
    234人看过
  • 间接正犯的法律形态
    刑事责任年龄
    实务上对于间接正犯的形态,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犯罪构成要件所需的责任能力而加以利用的情形;2)利用善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构成要件的违法意识(认识因素)而加以利用的情形;3)利用无目的而有故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目的犯的必须的特别责任要件而利用;4)利用合法行为的工具。即对于他人不违法或有阻却违法性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5)利用欠缺行为责任的工具。即对于他人欠缺规范要素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6)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利用他人无意识的举动的情形;7)利用不犯罪的工具。即对于他人不该当于构成要件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8)利用无身份而有故意的工具。即被利用人的行为虽有故意,但欠缺属于法定构成要件的身份;9)利用有身份而无故意的工具。即利用人因欠缺某种犯罪构成要件所规定的特别身份,而导致无法亲自实施的行为,而利用有此身份的人来实施的情形。一、
    2023-03-31
    122人看过
  • 定罪间接正犯的方法
    间接正犯的定罪标准:1、只要未成年人年满14岁,部分行为全部负责,与成年人共同犯罪;2、假如不到14岁,成年人就是间接正犯。间接正犯是直接正犯的对称。又称间接实施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不负责任的人或者无犯罪意图的人实施犯罪行为,达到自己犯罪目的的人。关于间接证据的定罪原则是什么?间接证据定罪的原则:(一)间接证据必须查证属实;(二)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三)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构成锁链;(四)间接证据之间以及它们与案件事实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五)间接证据所形成的证明体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3-07-04
    206人看过
  • 累犯的构成条件是是什么,怎样构成累犯
    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类。其中一般累犯也称普通累犯,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特别累犯,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被判处刑罚(对于刑罚种类没有要求),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的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之人。根据《刑法》第65条的规定:一般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释放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1、主观条件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这是对应第65条第一款的但书的,也就是说,过失不存在累犯,累犯的主观方面排除过失。这反应的是立法上控制累犯的范围,重点就是在于惩治那些主观上处于故意而实施犯罪的行为。2、刑度条件前罪所
    2023-04-28
    161人看过
  • 受骗者构成盗窃罪间接正犯是否成立
    若要认定受骗者构成盗窃罪间接正犯,需满足以下几个必要条件:首先,受骗者必须具备非法占有他人财产这一主观意图;其次,其须借助欺骗之手段使他人陷入误解,进而将财物交由自己控制;最后,受骗者正是利用他人的错误认知而获取了财物。在此案中,被告人为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通过编造虚假事实和掩盖真实情况的手法,使得受害人误以为真,从而将财物交付给了被告方,完全符合盗窃罪间接正犯的构成要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5-03
    214人看过
  • 未遂的间接故意犯罪是否构成犯罪?
    间接故意犯罪没有未遂形式。犯罪未遂的成立一般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行为人已经开始犯罪;2、没有犯罪分子追求的危害结果;3、无害结果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因为在间接故意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持放任态度,当法律程度上的危害结果发生时,犯罪既遂已经成立。故意犯罪形式主要有哪些(一)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在直接故意中,存在认识程度上的差别,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与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这种认识程度上的差异并不影响直接故意的成立。只要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明知的,无论是明知其必然发生还是明知其可能发生,并对这种危害结果持希望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可构成直接故意。在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故意的概念中,虽然规定犯罪故意是对于危害社会结果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态度,但危害社会结果并非是所有犯罪的构成要素。
    2023-07-02
    291人看过
  • 债的间接清偿有哪些构成要件
    (一)须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一致。间接清偿为合同行为,故须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有负担新债务以清偿旧债务之意思表示。当然,债务既然可以由第三人清偿,自然也可以由第三人与债权人订立间接清偿合同.如第三人与债权人订立合同,自愿承担原债务人的债务,但其新债务与旧债务的主要内容相同时,则仅成立债务的转移,只有第三人承担的新债务与旧债务异其要素时,才成立间接清偿。(二)须有旧债务存在。间接清偿系以清偿旧债务为目的而负担新债务。因而间接清偿是有因行为,故应有旧债务存在,间接清偿合同才能有效成立。倘若旧债务不存在或无效或被撤销时,则为间接清偿合同之成立原因不存在或不合法,新债务自然不成立。此种情况下,如果债务人已履行了新债务,可依不当得利之规定,请求返还。(三)须新债务与旧债务之内容异其要素。新债务之给付内容、种类必须合法确定而且可能履行,固不待言,而且给付之要素必须与原债务不同。比如,对应支付金钱之债务换立
    2023-06-01
    330人看过
  • 教唆犯与正犯的区别:间接与直接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它包括两种情况:第一,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与甲不构成共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第二,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为间接实行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间接正犯,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这时候不是教唆犯而变成间接正犯。因为只有他以个人承担刑事责任。而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即故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的决意的人。教唆犯成立的有两个方面:第一,在客观上,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第二,在主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其突出特点是本人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故意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决定实施犯罪。举个
    2023-08-12
    142人看过
  • 间谍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间谍罪的构成要件:犯罪主体: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侵害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客观上有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行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构成要件具体规定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一)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二)主体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三)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四)客观要件: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二、颠覆国家政权罪构成要素?颠覆国家政权罪构成要素为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客观上表现为推翻地方人民政府的行为及以各种方式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的行为。主体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
    2023-03-19
    274人看过
  • 怎样区分间接正犯与教唆犯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意图的犯罪分子。即自己并不亲自参加某种犯罪,而是以自己的言行去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通过他人去实施犯罪。一、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认识错误教唆犯与间接正犯的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指使他人去实行犯罪。区分点在于:教唆犯对实行者没有支配作用,间接正犯对实行者有支配作用。可以看出,间接正犯具备了教唆犯的所有要件,并且比教唆犯还多了一个要件:对实行者具有支配作用。间接正犯是比教唆犯程度更严重的犯罪形式。从包容评价的思维看,间接正犯的行为能够包容评价教唆犯的行为,间接正犯的故意能够包容评价为教唆犯的故意。例如,甲唆使10岁小孩去实施盗窃。首先,甲具有教唆他人的故意和行为,即具有教唆犯的故意和行为。进一步看,由于小孩没有责任能力,甲对小孩具有支配作用,所以在教唆犯的基础上又符合了间接正犯的
    2023-04-05
    391人看过
  • 贪污罪的间接正犯怎么认定
    所谓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不直接参与犯罪的实行,而是利用与其不构成共犯的他人实行犯罪并对他人的行为承担完全刑事责任的犯罪形态。间接正犯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利用的对象具有特定性;主观方面具有单独的犯罪故意;客观行为方面具有复合性和间接性;承担刑事责任的独立性与直接性。间接正犯是在利用他人犯罪的故意支配下将他人作为实现本人犯罪意图的工具,而教唆犯是在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支配下以共同犯罪形式实现本人的犯罪意图。具体而言,两者的构成要件和刑法评价是不同的。间接正犯情况下,利用者的犯罪故意是单独的,和被利用者之间不存在共同的故意,具有承担刑事责任的独立性和直接性,以其利用他人实施的犯罪定罪,一般应从重处罚;教唆犯情况下,教唆者和被教唆者之间在主观上已经达到了意思的沟通与联络,这是一种共同犯罪的故意,而且被教唆者都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能和教唆者构成共同犯罪,同时教唆犯没有自己独立的罪名和刑罚,按所教唆之
    2023-04-17
    208人看过
  • 教唆犯与间接正犯的区别是什么?
    1、间接正犯,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这时候不是教唆犯而变成间接正犯。因为只有他以个人承担刑事责任。2、教唆犯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主要作用,那么就是主犯;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到其次作用,那么就是从犯;如果教唆犯是被胁迫教唆他人犯罪的,那么就是胁从犯(有教唆行为人的不可能是胁从犯,因此原则上,教唆犯不可能是胁从犯)。3、关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被教唆人犯了被教唆的罪的,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起了主要作用的,按照对主犯的处罚原则处罚;只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按照对从犯的处罚原则处罚。(2)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由于教唆人主观上具有教唆的故意,且客观上实施了教唆的行为,所以仍构成独立的教唆犯。但是,考虑到教唆行为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对于这种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教唆不满
    2023-06-26
    175人看过
  • 过失犯罪是否有间接正犯的情形
    在过失犯罪中,一般有间接正犯。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行为人不必出现在犯罪现场,也不必参与共同实施,而是通过强制或者欺骗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从而支配构成要件实现的,就是间接正犯。过失犯罪是否有间接正犯的情形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n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2-07-04
    38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构成间接正犯的的条件是什么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6-10
      间接正犯,直接正犯的对称。又称间接实行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已的犯罪目的的人。例如:利用精神病人或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儿童实施犯罪;利用不知情的人实施犯罪行为等。一些西方国家的刑法理论中,间接正犯按正犯处罚,而被利用者则无罪。中国刑法中没有间接正犯这一概念的规定。
    • 正犯的间接成立条件
      浙江在线咨询 2021-12-05
      1、利用不负责任的人犯罪。2、利用他人过失或者不知情的行为犯罪。比如A医生想杀病人C,就把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B。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是间接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行为不需要只以行为人自身直接的身体行为为基础,就像可以使用器具和动物作为工具一样,也可以使用他人作为工具犯罪。这种以他人为工具实现犯罪的情况,称为间接犯罪。间接犯罪在利用他人行为方面类似于共犯,但由于缺乏共同的犯罪意图,不成立
    • 间接正犯的情形有哪些, 间接正犯的几种情形, 间接正犯的成立条件?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04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行为人不必出现在犯罪现场,也不必参与共同实施,而是通过强制或者欺骗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从而支配构成要件实现的,就是间接正犯。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间接正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间接正犯)。 2、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
    • 过失犯罪是否会构成间接正犯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7-31
      过失犯罪中是有间接正犯情形的。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 行为人不必出现在犯罪现场,也不必参与共同实施,而是通过强制或者欺骗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从而支配构成要件实现的,就是间接正犯。
    • 故意犯罪说的间接间接的故意犯罪怎么构成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25
      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