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公司分立方式规避债务
在原企业基础上分设若干新企业,改制时,将原企业的有效资产划转到新企业,债务保留在原企业,原企业并不破产关闭或注销,而是留下一副空架子来
应付债务。或者说在改制时,由企业集团公司将债务留下,却设法将有效资产转移给子公司,集团公司仅变为一个管理机构,不再直接从事经营,而以前所有的债务
都由集团公司来承担。
2、利用承包、租赁和转让方式规避债务
有些企业将全部资产租赁给一个新成立的公司、其它单位或个人,原企业骨干人员随之转移到新企业去上班。如果承包、租赁给个人,作为贷款物资保证
的企业资产不断减少,这些个人对贷款的本金利息不负任何责任,企业在最后破产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便通过变卖设备和土地的办法获得资金,但在转让中却往往并
不安排偿还贷款,造成实际上的规避债务。
3、利用对外投资方式规避债务
经营者将企业主要的生产设备、厂房、楼宇等有效资产抽逃,投资组建新的有限责任公司,把债务和不良资产留在原企业。结果新公司有资无债,原企业有债无资,只剩一块牌子,一个法定代表人承担债务。等到债权人索债时,对于所欠贷款,企业已经丧失实际的偿还能力。
4、利用低价出卖资产的方式规避债务
企业在有关部门和个别金融性机构的配合下,先成立一个新公司,看似与原企业无任何关系,由部门或金融性机构给新公司一笔款项启动,新公司则另行
选址建厂,同时以低价购买老企业的设备和有效动产,货款转而归还该部门或金融性机构,原企业仅留厂房可以出租,租金作为职工作安置费,而且还可将安置费投
资入股新企业。这样一来,新老企业、职工个人和有关部门、个别金融性机构“各得其所”,只苦了那些被蒙在鼓里的其他债权部门。
一、公司给避税个人有责任吗
1、公司在尊重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纳税人采取适当的手段对纳税义务的规避,减少税务上的支出,不违法;公司偷税漏税,构成刑事犯罪的,我国采取双罚制,用人单位和主要负责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一条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
躲避还债是否构成欺诈行为?
415人看过
-
为了躲避债务转移财产债权人行使撤销权
159人看过
-
将公司注销只为躲避债务
385人看过
-
为躲避债务提出离婚是否有效?
51人看过
-
房产转移逃避债务的行为有哪些
222人看过
-
2024离婚财产转移躲避讨债行为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274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民法典怎么规定债务人躲避债务人的行为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09在形成债务时,就让债务人留下相关的住址及联系方式和身份等信息,以及其他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和身份信息等。这样在将来即使找不到人,诉讼时也不会产生送达不到的问题。
-
为躲避债务的约定是否有效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6这个问题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因为想躲避债务而签署的离婚协议是否有效,一层是这种离婚协议能否躲避债务。首先,离婚协议书只要是双方自愿签认的,都是有效的,如果依照这个离婚协议书办理离婚登记,那么离婚在法律上就是真实的、合法的。当然,离婚本身和离婚协议都是可以反悔的,但必须得到对方的同意,离婚可以再复婚,可以再次签署新的离婚协议取代原来的协议等等(如果对方不同意,可以起诉要求变更离婚协议),但其前提都是
-
躲避债务怎么定为债务转移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9在不涉及他人的离婚案件中,由以个人名义举债的配偶一方负责举证证明所借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如证据不足,则其配偶一方不承担偿还责任。在债权人以夫妻一方为被告起诉的债务纠纷中,对于案涉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认定。如果举债人的配偶举证证明所借债务并非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则其不承担偿还责任。相关法条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
偷偷将法人变更躲避债务的行为是违法的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141、公司不得通过法人变更躲避债务;新接手的公司法定代表人,也不可以债务不是发生在自己的任内,而是发生在前任的任期以内作为理由,来推卸公司的债务。如果前任有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的行为,可以提请董事会、股东会,乃至提请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2、公司名义贷款,更换法人不影响还款,由公司承担还款责任。相关知识——法人、法人代表、法定代表人的区别根据我国民法典,“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
-
恶意离婚逃避债务对于离婚躲避债务显然是违法行为,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7-25借离婚躲避债务显然是违法行为。对于夫妻共同债务或者个人债务,夫妻为了规避该债务办理离婚手续的,并且在离婚协议书中约定由一方承担还款责任,该离婚协议书中的财产约定只对双方之间具有约束力,对债权人无约束力。如果属于恶意规避债务的行为,严重侵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该约定中对债务的承担属于无效条款。债权人可以依法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