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与意外区别是哪些?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0 10:21:46 353 人看过

根据法律的规定危险犯是行为犯?

根据刑法规定危险犯不是行为犯,行为犯他是危害行为完成作为犯罪构成的当中的要件,也就是说只要实施了刑法当中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就可以构成,但是危险犯的话,他必须要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才能够构成犯罪。

一、过失犯罪与意外区别是哪些?

过失犯罪与意外区别是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是否当事人能够预料到过失犯罪,他是当事人能够预料到的,但是后者是不能够预见的。

1、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2、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有相似之处,表现在都没有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客观上又都发生了结果,但前者是不能够预见、不应当预见,后果是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在这个问题上,应根据前述判断基础、判断方法与判断标准,全面、客观、准确地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从而正确区分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事件已经发生,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已清楚地展现出来,故不应由此逆推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这种做法容易扩大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范围。正确的方法是,从分析行为入手,根据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行为的客观环境以及行为入的知能水平,判断行为入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预见结果的发生。

(2)不能因为结果严重就断定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行为人能否预见结果发生与实际发生的结果是否严重,具有一定联系;但不能由此认为,凡是结果严重的,行为人就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凡是结果不严重的,行为人便不能够预见、不应当预见。只要结果严重就千方百计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做法,是结果责任的残余,违反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3)行为人在实施不道德、违法乃至犯罪行为时,有时也会发生行为入所不能预见的其他结果,不能因为行为人实施的是不道德、违法乃至犯罪行为,就断定他能够、应当预见自己行为的一切结果。特别是不能因为行为人的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就针对其不能预见的结果追究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

二、过失犯罪的特征是哪些?

1、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过失犯罪缓刑教师不应该开除公职

教师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缓刑的话一般都会被开除公职的,不过具体要看学校的意见了,因为教师并不是国家公务员,如果是国家公职人员被判处缓刑的话是肯定会被开除公职的,但是被判处缓刑的这些教师一般也都会失去教师资格的。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

2、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

(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

在当代社会现在犯罪行为他必须是存在着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通常情况下主观构成要件就是故意或者是过失。过剩类型的犯罪相对于故事类型的犯罪,它的处罚力度可能是比较轻一点。但仍然需要进行处罚,而意外事件不需要处罚。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应该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上面文章的内容已经对过失犯罪与意外区别是哪些?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疑问的话,可以查看本站的其他普法内容,或者也可以咨询律师为您解答。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0日 04: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到底如何认定与认定的区别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并相信可以避免,从而危害社会结果的行为。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2)行为必须有危害社会的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来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结果。除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外;(3)必须明确规定处罚此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区别在于:(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中的作用不同;(3)从处罚上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中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认定时的区别(一)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二)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
    2023-08-09
    61人看过
  • 不纯正作为犯故意过失犯罪的区别有哪些
    一、不纯正作为犯故意过失犯罪的区别有哪些?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二、不纯正作为犯过失犯罪的辩护词怎么写?(一)标题。可写“关于×××(人)××××案的辩护词”。(二)前言交代辩护人的合法地位。同时简要说明辩护人事前进行了哪些工作,如查阅案卷,了解案情,同在押的被告会见或通信等(多限于律师)。在前言的最后,可概括说明辩护人对此案件的基本观点。如认为公诉人指控被告的犯罪事实不能成立,或定罪不当,等等。(三)辩护理由这是“辩护词”的主体部分,从事实上、从法律上、从被告的认罪态度上提出辩护理由。具体可从分析公诉人所提出的被告的犯罪事实是否能成立等方面提出辩护理由;或者运用法律定罪量刑上提出意见,针对起诉书中提出的罪名发表意见;认罪态度主要是根
    2023-04-14
    286人看过
  • 无意和过失犯罪区别如何
    过失犯罪是指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可以避免预见和轻信,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法律上没有无意的概念。《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原则: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可以避免预见和轻信,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区别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有: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
    2023-08-08
    371人看过
  • 关于过失犯罪如何认定与故意犯罪有何区别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行为。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明确规定。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在于:(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如何认定?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2023-07-31
    192人看过
  • 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过失的区别
    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事件不能预见的原因所致的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相似之处,二者都是行为人对有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并因此而发生了这种结果。但是,它们更有着原则的区别: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认识能力和当时的情况,意外事件是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不可能预见,不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疏忽大意的过失则是行为人对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由于其疏忽大意的心理而导致了未能实际预见。因此,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能力和当时的情况,结合法律、职业等的要求来认真考察其有没有预见的原因,对于区分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至关重要,这是罪与非罪的原则区分。例如,某汽车司机在雨夜行车,从一塑料布驶过,压死了塑料布下的一个精神病人。司机以为塑料布下是附近农民的稻谷,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不可能预见到有人在雨夜躲在公路的塑料布下,这就属于意外事件。意外事件与过失不能预见的原因所致的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相似之
    2023-04-22
    444人看过
  •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区别及鉴别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区分被告人的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如果被告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放任该结果发生的,是故意犯罪;如果被告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该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怎么区分故意罪和过失犯罪怎么区分一、犯罪主观方面是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首要前提。故意犯罪主观具有明知、希望的情绪;而过失是一种疏忽或者轻信能避免,并不刻意追求某种结果。二、我国《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我国《刑法》中大多数的罪名为故意犯罪,而过失犯罪只是《刑法》中的一小部分。三、《刑法》对累犯的规定。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在处罚结束之后,再次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故意犯罪的,为累犯”。对累犯要加重处罚,并且不使用《刑法》的减刑,假释等减轻处罚的
    2023-07-06
    303人看过
  • 过失犯罪的定罪与量刑标准是什么?它与故意犯罪有什么区别?
    一、过失犯罪的定罪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二、过失犯罪的量刑根据刑法过失犯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处罚上,因为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明显要小,因此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三、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
    2023-06-22
    464人看过
  • 如何区别正当防卫与过失犯罪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行为。(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起因条件。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指存在着具有社会危害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1)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2)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不法侵害的范围。就该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3)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至于不法侵害的程度,通常限于具有暴力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4)不法侵害通常应是人所实施的。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臆想中的侵害进行防卫,属于假想防卫。对于假想防卫,应视行为主观上有无过失而予以不同的处理。2.时间条件。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指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
    2023-02-15
    65人看过
  • 过失罪过形式与故意罪过形式的区别标志
    过失罪过形式的显著特征,是由犯罪主体对犯罪结果的过失心理态度所决定的,不论犯罪主体主观上是故意还是过失的心理态度,也不论对犯罪行为是过失心理态度还是故意心理态度,只要犯罪主体对犯罪结果是过失的心理态度,可以构成过失犯罪。故意罪过形式的显著特征,是犯罪主体主观上是故意的心理态度,对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也都是故意的心理态度,才可以构成故意犯罪。如果犯罪主体主观上是故意心理态度,对犯罪行为是故意的,但对其实施故意犯罪行为所发生的结果是过失的心理态度,不是故意罪过形式而是过失罪过形式,可以构成过失犯罪,不能构成故意犯罪。相比较,过失罪过形式与故意罪过形式的根本区别,是犯罪主体对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不同。犯罪主体对犯罪结果是过失的心理态度,其罪过形式是过失的,可以构成过失犯罪;犯罪主体对犯罪结果是故意的心理态度,其罪过形式是故意的,可以构成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之间的区别非常大,但是过失犯罪也是需
    2023-03-15
    482人看过
  • 犯罪的故意与过失的种类有哪些
    一、犯罪故意的种类有哪些1、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认识因素: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明知自已行为的内容与危害性质、明知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某些犯罪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特定事实);意志因素:希望这种结果发生。2、间接故意:放任。3、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区别:两者的认识因素相同。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明知的可以是行为必然发生的危害结果也可以是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而间接的只能是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4、间接故意的发生:一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的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二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故意的认定:1、要将犯罪故意与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区别;2、要将犯罪故意与单纯的认识或者单纯的目的相区别;3、要将总同与分则的明知相区别;4、要将俣理推定与主观臆断相区别。二、犯罪过失的种类有哪些1
    2023-03-16
    393人看过
  • 过失和意外事件的区别是什么?
    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区别是:1、主观方面不同,过失致人死亡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意外事件主观上既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也不存在犯罪的过失;2、过失致人死亡是犯罪,意外事故,法律不认为是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区别1、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是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如暴力伤害、使人染病等。而过失致人死亡,不具有伤害行为,一般是违反操作规程、交通法规等。2、罪过行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有伤害故意,对伤害结果(轻伤、重伤)具有认识和希望或放任的态度,致人死亡是其结果加重情节,而过失致人死亡没有伤害故意。3、责仟年龄。年满14周岁的人对故意伤害致人死广承担刑事责仟。年满16周岁的人对过失致人死广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十六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
    2023-07-06
    469人看过
  • 意外与过失:分别如何定义?
    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区别是:1、主观方面不同,过失致人死亡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意外事件主观上既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也不存在犯罪的过失;2、过失致人死亡是犯罪,意外事故,法律不认为是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区分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过失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刑法条文]第二百三十三亲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7-07
    323人看过
  • 过失犯罪和间接犯罪的区别
    间接犯罪和过失犯罪的主要区别在于:意识因素上的区别。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意识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为明知,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意识上表现为应当预见。两者意识因素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在意志因素上的区别,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意志表现为放任,但也不希望、不积极。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意志上表现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这种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具体表现为笨拙失误、轻率不慎、缺乏注意,或者未履行法律条例强制性规定的安全和审慎义务。间接故意是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这就是间接的故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是轻信可以避免,在主观上,不希望危害的结果的发生。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对这种态度的不同,对社会的危害
    2023-04-06
    236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的故意与过失
    犯罪故意是我国刑法确定的罪过形式之一,根据刑法第14条规定,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从罪过内容上看,犯罪故意具有两方面特征;其一,在意识因素上,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其二,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着希望或放任的态度。根据意识和意志这两个方面的不同情况,刑法理论将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我国刑法规定的大部分犯罪都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犯罪过失犯罪过失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另一种罪过形式。我国刑法第15条第2款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过失犯罪,都要求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
    2023-05-31
    124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是哪些呢?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23
      与故意犯罪的区别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定性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
    • 真正是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心理区别在哪里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5-28
      区别主要在于起主观思想。故意犯罪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性,过失犯罪没有主观的故意,而是客观因素导致事态的发展延续。所以主要还是看人的心理。
    •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是啥,有哪些区别的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04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 定性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 2.
    • 过失犯罪的条文是怎样定义?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区别是哪些?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06
      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区别: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
    • 犯罪者的过失和过失与过失的区别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09
      犯罪过失是故意犯罪的对称性。刑法中行为人犯罪时的心理状态。刑法规定:我们应该预见我们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和轻信可以避免,导致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一个是心理状态,另一个是行为的结果。刑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我们应该预见我们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和轻信可以避免,导致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因此,过失犯罪是在过失心理控制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