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隐名股东的显名程序如下:
1、公司召开股东会(股东大会),通过决议,允许当前显名股东将股权转让给隐名股东。同时,其他股东出具放弃优先购买权声明;
2、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3、隐名股东到当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印花税在地税部门,所得税个人在地税部门,单位在国税部门);
4、提交公司相关文件,交纳税费,办理完税凭证;
5、股东到工商登记机关办理股权变更手续。
一、隐名股东显名的法律依据
《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第3款规定:“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很明显,从立法逻辑上看,该款参照股权对外转让的思路,来规制实际出资人“转化”成为公司股东的路径,换句话说,隐名股东的“转正”途径是股权对外转让。但此间就存在一个有疑问,能否对该款采取反对解释,认为一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即可经由变更登记等手续而成为公司股东呢?这也就是该案涉及的程序问题。
应不能采此反对解释。在《公司法》第71条第2款之股东对外转让股权中,“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这一要件,该要件本质上是对股东转让其股权的处分权的一种限制。在该要件未达成时,因处分权受有限制,其股权转让行为不发生效力;反之,一旦获得其他股东过半数之同意,该处分权限制即归消灭,不再成为股权转让行为的效力障碍。但是,股权转让行为是否最终生效,仍须取决于该处分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及其他效力要件是否充足。一旦允许对该款采反对解释,即当“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时,便可使实际出资人成为公司股东,那也就意味着根本不需要股东股权转让行为之构成,在结果上看,违背了第71条第2款股东股权对外转让的逻辑,股东无实质权利转让行为却能使权利发生转让。
实际上,即使是在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间的合同中,约定名义股东负有将股权移转给实际出资人之义务的情形,该约定条款的法律效果,也只是产生名义股东的转让义务,不能直接等同于或者解释成名义股东已有处分其股权的意思表示,进而直接套用《公司法》第71条第2款的要件。
-
隐名股东请求变更股东
278人看过
-
股东隐瞒擅自变更公司名称违法吗
385人看过
-
公司存在挂名股东、隐名股东如何认定公司的股东?
479人看过
-
隐名股东如何办理工商变更手续
444人看过
-
如何认定“隐名股东”?“隐名股东是否受现行公司法保护?
497人看过
-
如何把隐名股东变为显名
111人看过
隐名股东,也可被称为“实际投资人”,主要指的是为了规避法律、或者是因为某种原因,借用他人的名义成立公司,或者借用他人名义进行出资,并且在成立的公司的章程中、股东名册以及工商登记中,都记载为他人的实际出资人。... 更多>
-
如何确定隐名股东在公司中的股东身份?辽宁在线咨询 2024-11-281. 当隐名股东请求确认其为公司股东时,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 2.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隐名股东的目的是为了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例如规避法律禁止某些主体投资特定行业的禁止性规定,或者以他人名义投资,那么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合同将会被认定为违反《民法典》的规定,并且无法保护该种隐名股东的股东权利。
-
公司股东如何判定隐名股东浙江在线咨询 2021-12-22股东资格是投资者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并承担股东义务的基础。许多人设立公司或参与设立,或转让公司股份,或获得技术股、赠与股等,但在行使股东权益时遇到障碍,在许多情况下需要确认股权,即确认其在公司的股东身份。《公司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设立股东名册,记录下列事项:(1)股东姓名、姓名、住所;(2)股东出资额;(3)出资证明编号。记录在股东名册中的股东,可以根据股东名册要求行使股东权利。公司
-
隐名股东能否撤销公司变更决议湖南在线咨询 2023-12-15隐名股东不能撤销公司决议,当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法律会支持实际股东。隐名股东的风险有,名义股东可能会私自转让股权,此时属于无权处分。
-
隐名股东如何诉讼变更显名股东,有没有法律依据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27隐名股东诉讼可以通过召开股东会的方式进行股权的转让变更显名股东,如果能够达成转让的协议的情况之下,双方当事人是需要签订维权转让的协议的,而且对于其他的股东来说的话,还需要签订股权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声明。
-
股东隐名的公司法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5隐名股东,即经他人同意借用他人名义投资,而不将自身姓名或名称登记在股东名册或工商登记文件中的实际出资人。 隐名股东根据其与名义股东之间的协议享有合同权利,但很难以此协议来对抗其他第三人。 因此,名义股东未经隐名股东同意而将股权转让的,隐名股东无权以其为实际权利人为由主张转让行为无效,如其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受让人系明知转让人为名义股东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隐名股东只能按照其与名义股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