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否则,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该案件。根据《劳动法》的有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当受理。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必须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写明:申诉人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企业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被申诉人的情况;申诉请求和事实根据;委托代理人的资格及代理权限;申斥日期等。申请劳动仲裁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否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可能会不予受理。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一、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哪些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二、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在我国,为了减轻基层法院的负担与压力,也为了更快解决劳动纠纷,提起诉讼前设置了劳动仲裁程序。根据《劳动法》、《劳动仲裁调解法》等相关的法律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超过法律规定申请劳动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
-
申请确认劳动关系仲裁后可否起诉
335人看过
-
仲裁规定仲裁后劳动关系可以确认吗
421人看过
-
确认除名无效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343人看过
-
劳动争议确认劳动关系还要申请仲裁吗
98人看过
-
个人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确认劳动关系的不予受理
202人看过
-
仲裁确认存在劳动关系申请书是什么?
119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申请工伤认定劳动关系确认无法证明劳动关系是否可以直接申请仲裁?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04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受伤,是需要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之后,员工的权益才能得到保护。如果单位没有缴纳社保费用,那么单位承担所有工伤费用。员工申请工伤认定时如果无法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在确认劳动关系之后即可顺利申请工伤认定。因为工伤认定和劳动仲裁的时效性都为一年,应尽快处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
-
申请确认劳动关系仲裁后可否起诉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16申请确认劳动关系仲裁后,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五十条规定,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
员工和单位确定劳动关系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确认劳动关系要证人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3员工和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确认的。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可以有厂服、厂牌、工资流水、录音以及其他可以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并不一定需要证人。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
-
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后可以申请补交社保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07一般可以要求单位补缴社保不属于劳动仲裁受案范围,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单位补缴社保。《劳动监察条例》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
-
仲裁要什么证据才能确认劳动关系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30(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