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登记制内容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05 17:04:48 302 人看过

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不对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实质性审查,只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2015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明确立案登记制改革,在此之前,我国实行立案审批制度。立案登记制度与立案审查制度相比具有1、立案条件不同的特点。在立案审查制度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有标准不同的问题。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2、对当事人起诉权的保障不同。立案登记制下,法院一律接收诉状,当事人依法无障碍行使诉权,体现了对当事人起诉权的充分保护。3、诉讼的起点不同。立案审批制下,诉讼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立案登记制下,起诉状交到法院的时候,诉讼就开始了。

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解决“立案难”

最高法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

贺小荣表示,由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是四中全会决定当中一个重要内容,这个改革举措对法院内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什么中央决定这样改革,因为这项改革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贺小荣说,大家知道,过去社会上普遍流传着立案难,人民群众到法院打官司立案环节存在障碍和问题。在这次改革当中,把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之后,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要保护人民群众的诉权。

立案审查变为立案登记制以后,最高法将在立案环节上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比如一个当事人带着诉讼材料到法院立案,可能一些材料带得不是很全,一次还没有交齐。贺小荣举例说,由审查变为登记制以后,当事人提交的材料,法院必须先收下,需要补充的耐心告诉当事人再补充什么材料,等材料收齐以后,当即能立案的就当即立案,实在是当即不能立案的,最长也是七天内给当事人一个答复。这样的话立案难的问题有望在这个制度推进之后大大解决。

贺小荣还表示,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因为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之后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属于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的范围,如果这个案件来了之后不是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的,当事人的诉请可能不属于法院管辖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应当耐心做好工作,给当事人作出解释。同时,立案审查制变为登记制之后将给人民法院带来一个巨大的压力,案多人少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下一步我们要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就是要加大立案公开的力度,让人民群众到法院来立案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立案要公开,这是一个方面。

贺小荣还强调,另外,我们要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在各级法院把诉讼服务中心完善起来,使人民群众到法院来立案,提供更多的方便。我们还要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就是动用各种力量共同来解决纠纷,包括诉前的调解制度等等,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这个制度的改革还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提高,我们立案难的问题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9日 01: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诉讼法相关文章
  • 立案登记制是什麽
    立案登记制是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除了意见规定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外,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证。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符合诉讼法规定条件的,当场登记立案。一、立案登记制的定义和特征(一)立案登记制的定义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除了意见规定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外,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证。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符合诉讼法规定条件的,当场登记立案。(二)立案登记制相对于立案审查制的特征1、诉讼起点不同。立案审查制下,诉讼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立案登记制下,诉状提交给法院时,诉讼就开始了。2、立案条件不同。立案审查制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3、对当事人起诉权的保
    2023-06-11
    56人看过
  • 行政案件立案登记制是什么
    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行政起诉,人民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对依法提起的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一律接收起诉状。对符合起诉条件的行政案件应当立案,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当场能够判断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当场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七日内仍不能作出判断的,应当先予立案。起诉状内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全面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补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不予立案,并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2023-06-06
    315人看过
  • 关于什么是立案登记制度?
    一、立案登记制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提出的要求,改革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加大立案信息的网上公开力度。推动完善诉讼收费制度。[1]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做出决定是否立案登记。立案登记制设立过程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第四部分,“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第(二)项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
    2023-04-29
    87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的区别是什么
    1、诉讼起点不同。立案审查制下,诉讼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立案登记制下,诉状提交给法院时,诉讼就开始了。2、立案条件不同。立案审查制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立案登记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登记立案范围、登记立案程序、健全配套机制、制裁违法滥诉、切实加强立案监督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2、对提交的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及时释明,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应当补正的材料和期限。3、对在法律规定期限内无法判定的,应当先行立案。4、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依法裁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并载明理由。当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或者申请复议。禁止不收材料、不予
    2023-07-27
    439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是什么意思,登记立案的案件范围有哪些
    一、立案登记制是什么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除了意见规定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外,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证。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符合诉讼法规定条件的,当场登记立案。二、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有哪些不同1、诉讼起点不同。立案审查制下,诉讼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立案登记制下,诉状提交给法院时,诉讼就开始了。2、立案条件不同。立案审查制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3、对当事人起诉权的保障不同。立案登记制下,法院一律接收诉状,当事人依法无障碍行使诉权,体现了对当事人起诉权的充分保护。三、登记立案的案件范围(一)应当予以登记立案的案件范围登记立案针对的是初始案件,包括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强制执行和国家赔偿申
    2023-03-23
    472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会带来什么?
    立案审查出了什么问题?立案作为审判程序的的起点,直接决定哪些纠纷能够进入司法程序。法律界对立案审查制的诟病由来已久,总结起来,其主要问题在于:第一,立案审查成为堵截案件的手段。立案审查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保证立案程序规范、高效,为立案后的审判程序提供便利。但在实施过程中,制度发生异变:审查通过成为立案的前提,而通过的标准则逐渐偏离了法律本身的要求。立案审查的非规范化与非公开化给了法院非正当利用该制度的空间,立案审查逐渐沦为不经法定程序堵截案件的工具。第二,立案审查审判化趋势明显。立案审查的限度已经突破了《民事诉讼法》对诉的形成的基本要求,甚至出现了以审查代替审判的倾向,通过单方的审查即对案件作出非正式结论,并以此为依据,决定纠纷是否应进入诉讼程序,这种立案审查审判化的本质是法院对司法权的滥用。第三,立案审查的结果非正式且难以救济。实践中,立案审查未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审查结果往往
    2023-06-11
    178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刑事诉讼法
    相关咨询
    • 立案登记制内容是什么
      北京在线咨询 2021-10-02
      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不对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实质性审查,只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2015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明确立案登记制改革,在此之前,我国实行立案审批制度。立案登记制度与立案审查制度相比具有1、立案条件不同的特点。在立案审查制度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有标准不同的问题。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
    • 什么是“立案登记制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15
      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提出的要求,改革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加大立案信息的网上公开力度。推动完善诉讼收费制度。 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
    • 立案登记制是什么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04
      根据我国的行政诉讼法,立案登记制指的是案件受理制度。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 什么是立案登记制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31
      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提出的要求,改革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加大立案信息的网上公开力度。推动完善诉讼收费制度。 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
    • 立案登记制是什么?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04
      根据我国的行政诉讼法,立案登记制指的是案件受理制度。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