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公司合法有效成立的情况下
1、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其他股东及公司之间。
当事人对股东资格有明确的协议约定,公司内部股东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一事实,隐名股东在事实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资产收益,已实际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应确认其股东资格,保护其应有的股东权益,对内承担法定股东责任。若双方未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且实际出资人也未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未实际享受股东权利的,显名股东实际行使和操纵因隐名股东出资带来的股东受益,公司其他股东对隐名股东的股东受益存在事实不知情。这时双方之间关系名为隐名股东实为投资借款,不应认定为隐名投资关系,可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
2、隐名股东与第三人之间。
隐名股东作为公司实际股东,应在显名股东认缴的出资额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即与显名股东一起对公司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
(二)在公司未依法成立的情况下。
因未达到法定最低注册资本金、公司人格被否认等情形致使公司未依法成立,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实际出资人更谈不上股东资格认定,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及其他股东的关系,则如同合伙关系,企业开办者(包括实际出资人和挂名出资人)应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挂名股东(显名股东)若承担了连带责任,有权向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追偿。
四、对隐名股东制度的立法建议
笔者认为,在我国确立隐名股东制度是可行且必要的。首先,确立隐名股东制度是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的需要。尽管《公司法》规定股东姓名或者名称应记载于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材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提供资金、实物、约定参与盈余分配,但不参与公司经营和管理的隐名股东大量存在。隐名股东形式在公司运作和现实经济生活中频繁出现这一客观存在需要法律进行调整,法律应及时予以明确,并加以必要的规范、引导和调节;其次,隐名股东制度符合合同自由和当事意思自治的法制原则;再次,隐名股东制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投资积极性,更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置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缓解生产者、经营者对资金需求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因此笔者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应先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隐名股东制度予以确认,使审判实务中处理相关问题有法可依,在时机成熟时再修改《公司法》,予以正式立法确立。
-
什么是法律问题,如何纠正隐名股东的名字
235人看过
-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其他股东及公司之间的法律责任
339人看过
-
隐名投资和股东名册相关法律问题简析
314人看过
-
股东能否追究隐名股东的责任?
115人看过
-
解决隐名股东退股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383人看过
-
法律问题:挂名股东的追究
433人看过
隐名股东,也可被称为“实际投资人”,主要指的是为了规避法律、或者是因为某种原因,借用他人的名义成立公司,或者借用他人名义进行出资,并且在成立的公司的章程中、股东名册以及工商登记中,都记载为他人的实际出资人。... 更多>
-
隐形股东显名问题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03有些人出资当了某公司的隐形股东,也就是出了当股东的资金,但名字又没有登记在股东名册上,这就是属于隐形股东的范畴。但是隐形股东出了事,法人代表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
隐名股东资格继承问题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191、隐名股东资格继承与一般股东资格继承不相同。隐瞒股东继承人无法成为股东,除非隐名股东与挂名股东及其他股东协商一致。而一般股东继承人,除非是公司章程禁止股权继承的,那么继承人可以在被继承人死亡后按照继承的程序依法获得被继承人的股权,成为股东。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第二十四条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
-
股权法第三人为隐名股东的责任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04隐名股东对第三人的法律风险:隐名股东不能以名义投资者不具备股东资格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隐名投资协议被视为无效;隐名股东要行使股东权益,需要通过漫长的诉讼渠道;其他法律风险。
-
隐名股东负法律责任吗?谁才要负法律责任的,请教!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10所谓隐名股东,是指依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与隐名股东对应者,通常被称为显名股东。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应当依据其出资形成确定两者的法律关系,但最常见的是委托关系。对于隐名股东的资格确认,理论上有两种学说。一为"实质说",即以实际出资的隐名者为法律股东;另一为"形式说",即以显名股东为法律股东并否认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 隐名股东也叫实际投资人,是指依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
-
隐名股东显名化的需要问题有哪些?贵州在线咨询 2023-07-14一、代持股协议合法有效:隐名出资存在的前提是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一份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依据公司法的规定,须将公司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进行对内和对外公示,但是这并不会影响代持股协议的效力,因为代持股协议属于民法和合同法的调整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代持股协议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即代持股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