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暗访合法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1 16:22:23 253 人看过

暗访不属于记者的职务行为,只是记者的私人取证行为。记者采访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党的新闻工作纪律”;“通过合法和正当的途径获取新闻,不得采取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报道”;“坚决制止采用自然主义的手法,过细展示犯罪过程和作案细节”等。

对电视台记者暗访的录像资料,如何认定其证据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法复2号《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取得的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规定:“证据的取得要合法,只有经过合法途径取得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系不合法行为,以这种手段取得的录音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在该批复中,对电视台记者暗访的录像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没有说明。我们认为,电视台记者暗访属工作职务行为,其所录制的资料应该认定为是经合法途径取得的,因此,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并确认其效力。请问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最高人民法院曾有批复认为,未经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在此批复中并未明确规定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人(如电视台的记者)可以例外,法律也并未赋予诗记者这样的特殊权利,因此电视台记者暗访取得的录像资料同样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记者暗访多是在当事人不知情、不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有的记者在暗访时,会有自己的主观意志在其中,暗访取得的资料不一定是客观、公正的。但如果记者暗访取得的资料与案件其他证据材料同样能证明相同的问题,可以用来作为定案的参考。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第十九条新闻采访活动是新闻记者的职务行为,新闻记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或者涂改,不得用于非职务活动。新闻记者不得从事与记者职务有关的有偿服务、中介活动或者兼职、取酬,不得借新闻采访工作从事广告、发行、赞助等经营活动,不得创办或者参股广告类公司,不得借新闻采访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复等滥用新闻采访权利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6日 13: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记者暗访曝水果市场潜规则水果箱里也“注水”
    夏天是吃水果的高峰期,为省钱,不少市民选择前往批发市场购买整件水果。可最近不断有市民打来热线电话,抱怨在驷马桥水果批发市场买到了注水的荔枝和虚胖的车厘子。省钱不成反被坑,中间到底暗藏什么猫腻?对此,记者前往驷马桥水果批发市场进行暗访。初次暗访10斤荔枝变6斤水果箱里也注水前天上午11时,记者来到驷马桥水果批发市场进行初次暗访。记者随意来到一个摊前询问水果价格,摊主说:这里是批发市场,你买水果可得整箱买。记者说没问题。不一会儿,摊主就搬来一箱荔枝跟一筐车厘子。荔枝一箱150块,车厘子一箱260块!摊主说道。记者问一箱荔枝净重大概多少,这位摊主拍拍胸脯,诚实地说:你这水果起码有八九斤。荔枝、车厘子容易坏,厂商会在箱子里放些纸或者是矿泉水,不过都不是很重。记者买回两箱水果经过称量,未拆封的荔枝重12斤,车厘子重10斤,看起来也很正常。可拆开箱子后,里面的情况却让人大吃一惊。扒开箱子里上层的荔枝,
    2023-06-07
    138人看过
  • 男子扮暗访记者勒索汕头工商所4万封口费
    常以暗访形式揭露黑幕的《民声热线》节目,被一些不法分子当成了敲诈勒索的工具。据《民声热线》节目组透露,上月中旬启动的秋风2014集中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行动,于近日破获一单假记者案。犯罪嫌疑人郭某冒充该节目组记者,在汕头、揭阳等地以暗访曝光为由,勒索封口费,共骗得2.9万元,现已被警方刑事拘留。遭记者勒索事主报警广东《民声热线》由省纪委、省政府纠风办同广东电台联合主办,是一档舆论监督节目,栏目记者经常以暗访的形式揭露行业内幕。今年3月中旬,嫌疑人郭某冒充《民声热线》记者,向汕头潮南工商所要挟称已经暗访了某片区存在大量无牌无证商铺,将在节目中进行曝光,索要4万元封口费。同时,郭某向普宁市委办声称,其手头已经拍摄有占陇镇旅馆业违规视频,需给其4万元方封口,否则将在节目上曝光。两次索要时间相近,共计8万元。这两起电话的受要挟单位均报警。经警方审查,郭某对其冒用记者身份实施诈骗的经过供认不讳。
    2023-06-11
    142人看过
  • 面粉臭鸡蛋“神奇”变蛋糕记者暗访双凤村黑作坊
    容器内的面糊如同黄油漆令人作呕的加工环境年轻人说许可证是买来的首席记者黄兴能摄昨天,热心读者致电本报热线4100000,称在昆明市双凤村有一处小作坊,不仅无证加工蛋糕,而且卫生条件相当恶劣。当天,记者在线人的带领下来到双凤村,以买家身份进入这家无证加工蛋糕的小作坊。在这间约10平方米昏暗房间内,除了令人作呕的卫生状况外,记者更现场目击了面粉加臭鸡蛋是如何神奇变为蛋糕的过程。在探明黑作坊的情况后,记者拨打了官渡工商的电话。大约1个小时后,官渡工商佴家湾分局的5名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第一幕神奇工人戴口罩防臭过程堪比变魔术这间最多10平方米的小屋中,一盏白炽灯提供了所有的照明。昏暗的灯光下,一男一女正在做蛋糕。房间里的臭鸡蛋散发着恶臭,两人戴着口罩专心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当着记者的面,男子先用一个盆盛上面粉,再加上很多粗碱,加水搅拌均匀。不知是什么原因,面粉在昏暗的灯光下竟然呈现出暗灰色。不过,男子
    2023-06-07
    166人看过
  • 研究如何判断电视台记者暗访资料的证据价值
    未经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在此批复中并未明确规定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人;(如电视台的记者)可以例外,法律也并未赋予诗记者这样的特殊权利,因此电视台记者暗访取得的录像资料同样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记者暗访多是在当事人不知情、不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有的记者在暗访时,会有自己的主观意志在其中;暗访取得的资料不一定是客观、公正的。但如果记者暗访取得的资料与案件其他证据材料同样能证明相同的问题,可以用来作为定案的参考。言词证据效力是什么呢言词证据,实物证据的对称。又称人证或人的证据。是指以言词形式提供的证据。包括证人证言、鉴定意见、被害人陈述、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民事当事人陈述等。言词证据材料,符合取证主体和办案程序的相关规定,具有合法性,调查当中无刑讯逼供等非法情形的,可以作为诉讼证据使用。《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取得的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证据的取得
    2023-08-09
    128人看过
  • 记者采访权的法律规定
    法律综合知识
    记者采访权的法律规定为:采访权要受到来自国家公权法律,如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保密法律、诉讼法律的限制;采访权要受到民事私权法律的限制,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一些权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约束、限制采访权,如名誉权、隐私权和宁居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024-05-16
    372人看过
  • 记者有权采访吗
    一、记者有权采访吗采访自由可以从《宪法》的言论出版自由中延伸出来,包括批评自由、通讯自由等等记者的职业特性,即使其具有为了公众获得知情权,而进行信息寻求和采集的权利。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和舆论监督权,不仅仅是新闻记者和新闻机构的权利,也是广大公众知情权和表达权的体现,是公众对国家生活、对国家工作人员监督权的延伸。但采访权在行使时至少受到两方面的限制:首先,采访权要受到来自国家公权法律,如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保密法律、诉讼法律的限制。比如法定的不公开审理的刑民事案件,就不能对庭审活动进行采访。其次,采访权要受到民事私权法律的限制,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一些权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约束、限制采访权,如名誉权、隐私权和宁居权等。二、记者是不是可以强行采访采访是记者的权利,而不是权力,因此不具有强制性。被采访者可以拒绝。但如果采访的是政府机关,并且禒于政务信息公开的范畴,政府机关不得拒绝,否则记者可以提起
    2023-06-08
    150人看过
  • 如何对电视台记者暗访的录像资料认定其证据效力呢
    证据的取得要合法,只有经过合法途径取得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系不合法行为,以这种手段取得的录音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未经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在此批复中并未明确规定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人(如电视台的记者)可以例外,法律也并未赋予诗记者这样的特殊权利,因此电视台记者暗访取得的录像资料同样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记者暗访多是在当事人不知情、不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有的记者在暗访时,会有自己的主观意志在其中,暗访取得的资料不一定是客观、公正的。但如果记者暗访取得的资料与案件其他证据材料同样能证明相同的问题,可以用来作为定案的参考。《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种类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2023-06-14
    405人看过
  • 记者采访侵犯肖像权么
    法律综合知识
    记者采访不侵犯肖像权。因为这是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行为,属于合理使用。被采访人不能要求记者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记者采访侵犯肖像权么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条合理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一)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二)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三)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四)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五)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其他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肖像权  第一千零二十条 合理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n(一)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
    2022-07-14
    122人看过
  • 集团公司暗访拿隐形摄像头偷拍合法吗
    一、集团公司暗访拿隐形摄像头偷拍合法吗在办公室内安装摄像头以监管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其本质上不属于违法范畴。然而,作为用人单位,在办公区域内安装监控设备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及审批程序进行管理和记录。其次,为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当提前向全体员工告知将要启用的监控措施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在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时,未经明确告知,也会导致员工被误解为存在偷窥他人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监控设备所采集的影像资料仅限用于监督工作场所内的人员以及工作时间,且内容必须与企业的正常运营活动紧密相连。例如,单位内部的更衣室、洗手间、淋浴间等私密空间均不应纳入监控范围之内。换言之,不是所有的公共环境都适宜部署公共安全图像系统。此外,用人单位对于所监控的员工个人隐私信息具有严格的保密责任,不得擅自披露或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
    2024-07-23
    128人看过
  • 广东东莞拟给记者发放“专用采访证”维护记者合法权益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亲自指定市委宣传部起草的《东莞市关于进一步关心支持媒体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意见》昨日下发到各镇街,这是一份仍在征求意见的初始文本。文件中明确规定了种种为记者采访提供便利的具体措施,包括发放专用采访证等。文件还要求各镇街、各部门不得阻挠记者采访,造成恶劣影响的将坚决追究责任。市内外媒体采访机会同等在日常工作中,凡媒体记者前往联系采访事宜,各镇街、各部门核实确认其合法身份后,要以礼相待,实事求是介绍情况,为其开展采访提供便利条件。文件第一条即说明了基本要求。文件中说,对于市委、市政府举办的预先确定可以公开报道的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驻莞媒体与市直媒体享有同等新闻报道机会。东莞全市各级各部门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助理的办公电话、传真号码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布,以方便媒体记者采访。文件中提到,东莞市委宣传部还将给媒体记者发放专用采访证,每年审核,年初换新。侵害记者权益将被追究文件中明确
    2023-04-24
    407人看过
  • 暗访是否侵犯个人隐私权
    一、暗访是否侵犯个人隐私权记者的偷拍暗访要看实际情况的,不过,记者是有采访权的,是这份工作所给的权利,可以揭露一些违法犯纪的事情,或者道德败坏的事情。如果是狗仔队那种做法的话,因该算侵犯个人隐私了。二、隐私是指哪些内容个人生活自由权。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干预、破坏或支配。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个人生活情报,包括所有的个人信息和资料。诸如身高、体重、女性三围、病历、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生活经历、财产状况、婚恋、家庭、社会关系、爱好、信仰、心理特征等等。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例如,对公民身体的隐秘部分、日记等不许偷看,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强制披露其财产状况、社会关系以及过去和现在的其他不为外界知悉传播或公开的私事等。个人通讯秘密权。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信件、电报、电话、传真及谈论的内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窃听或窃取。隐
    2023-05-03
    112人看过
  • 中消协:消费者可暗访医疗等行业揭露典型问题
    中消协8月30日宣布,从即日起到11月,全国消协系统将开展大规模消费体察活动,征集组织志愿者和义务监督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对民航等四个服务领域进行体察、暗访,并将四大领域的问题暴露出来。据介绍,这四大领域分别是民航服务、旅游服务、医疗服务和商业服务,通过参与者的亲身经历了解、反映、调查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不规范服务、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设置消费陷阱、制定不合理的行业惯例和规定以及虚假承诺等。此次活动共有46个地方消协参加,热心消费维权的消费者可与当地消协联系报名参加。据悉,体察民航服务的志愿者大约需要300人,其他领域的人数目前还未确定。据了解,中消协将会同各地消协在年底前分阶段对发现的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问题进行揭露批评,督促改进。■附件·四领域体察重点★民航服务:票务服务、机场登机服务、空中餐饮服务、行李提取及损失赔偿、航班延误等。★旅游服务:旅游合同签订、导游服务、景点服务
    2023-06-08
    151人看过
  • 被采访人可以举报记者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采访人以及社会公众有权对新闻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予以监督,可以对新闻记者的违法行为予以举报。《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新闻机构每年应定期公示新闻记者证持有人名单和新申领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在其所属媒体上公布“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的网址和举报电话,方便社会公众核验新闻记者证,并接受监督。第三十条被采访人以及社会公众有权对新闻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予以监督,可以通过“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等途径核验新闻记者证、核实记者身份,并对新闻记者的违法行为予以举报。新闻侵权产生的原因(一)部分新闻工作者业务素养不高、法律意识浅薄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没有进行专门的业务技能培训便进入新闻行业,导致他们对自身的业务素质,包括工作准则和职业道德要求也寥寥无知,所以他们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往往由于自身的有限的业务素质而造成新闻侵权。再者
    2023-06-01
    172人看过
  • 记者未经同意可以采访吗
    记者不可以未经同意采访。言论自由在狭义上通常理解为意见表达的自由。但是,采访自由可以从相关法律的言论出版自由中延伸出来,包括批评自由、通讯自由等等记者的职业特性,即使其具有为了公众获得知情权,而进行信息寻求和采集的权利。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和舆论监督权,不仅仅是新闻记者和新闻机构的权利,也是广大公众知情权和表达权的体现,是公众对国家生活、对国家工作人员监督权的延伸。可以不接受记者采访吗公民是有不接受媒体或记者采访或摄像的权利,但是这个也是记者的工作,如果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是可以拒绝采访的。如果是社会上还原真相的新闻事件,那就无法干预记者的工作。采访是记者的天职,也是新闻行业的根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
    2023-08-03
    204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记者暗访录像是合法的有效证据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4-05
      暗访是电视台采访其中一种手法,一般都用于揭发黑暗面的新闻,几乎不针对个人。如果你是被曝光对象,在公共场所的情况下,是不涉及到侵权的,只有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时,才受法律保护。另外和你说一句不管是电视台或者其他媒体,他都是政府的喉舌百姓的代理人,起到是纽带的作用,如果涉及到官司,你也很难打赢,不妨找个人谈,效果会更好,个人建议,你自己三思,呵呵。。
    • 记者暗访录像播放的要求?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15
      暗访是电视台采访其中一种手法,一般都用于揭发黑暗面的新闻,几乎不针对个人。如果你是被曝光对象,在公共场所的情况下,是不涉及到侵权的,只有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时,才受法律保护。另外和你说一句不管是电视台或者其他媒体,他都是政府的喉舌百姓的代理人,起到是纽带的作用,如果涉及到官司,你也很难打赢,不妨找个人谈,效果会更好,个人建议,你自己三思,呵呵。。
    • 记者暗访录像这方面的内容是怎么的?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3-26
      电视台不能随便采访人,拍摄需要获得当事人许可。 也不能未经当事人许可,就播出到电视上。 正确的采访流程是,采访前先获得当事人的采访许可。 采访后需要当事人签字,认可该内容可以播出,才能在电视台播出。 如果暗访之类的,可以通过马塞克等技术手段来保护当事人身份。
    • 对电视台记者暗访的录像资料,如何认定其证据效力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2-17
      未经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在此批复中并未明确规定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人; (如电视台的记者)可以例外,法律也并未赋予诗记者这样的特殊权利,因此电视台记者暗访取得的录像资料同样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记者暗访多是在当事人不知情、不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有的记者在暗访时,会有自己的主观意志在其中; 暗访取得的资料不一定是客观、公正的。但如果记者暗访取得的资料与案件其他证据材料同样
    • 记者暗访录像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可不可以泄露出去?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30
      不管是电视台或者其他媒体,他都是政府的喉舌百姓的代理人,起到是纽带的作用,如果涉及到官司,你也很难打赢,不妨找个人谈,效果会更好,个人建议,你自己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