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的当事人可以实行拘留处罚,但是同一理由不得处罚两次。对于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人实行拘留的,要看当事人是否有恶意抗拒执行的行为,对每一次恶意的抗拒执行都可以执行拘留,每次拘留一般不能高于15天,理论上没有次数限制,要注意的事,如恶意程度比较大的,可以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责任。
欠款强制执行一年几次
法院强制执行没有期限限制,根据需要可以随时执行,没有一年最多可执行几次的规定。相关法律如下: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四十一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第二百四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第一百一十条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在一年内,强制执行拘留可以超过几次?
176人看过
-
法院一年执行几次拘留
129人看过
-
想咨询下法院强制执行拘留一般几次?
373人看过
-
一年内被执行人可以被拘留多少次?
461人看过
-
法院一个案子一年执行拘留几次
319人看过
-
2022强制执行二次拘留标准
403人看过
-
-
几次可以把人拘留好呢?强制执行?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12欠款的强制执行没有次数限制,只要生效法律文书没有得到履行,就应该进行执行,直到生效法律文书得到履行为止(达成和解协议,申请人同意不履行的除外)。《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
父母强制执行被执行人会被拘留几次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3首先解决判决赔偿的问题,最新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拒不执行可以拘留,但是没有具体规定限制次数。但是强制执行只限于被执行人个人的财产,不能执行其他亲属的财产,所以不会强制要求其儿子赔偿,儿子也没有赔偿义务。儿子如果自愿赔偿,并对对方有明确承诺,则构成新的债权债务关系。 其次是针对对方当事人的打砸行为,建议报警,因为对方的行为已经违法,如果破坏财务的价值一定金额,则可能构成犯罪。所以报警是第一步。
-
法院一年拘留执行几次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08对于法院执行拘留一年几次,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对同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拘留不得连续适用,但是如果发生的是新的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重新进行拘留和罚款。
-
欠钱被强制执行,现在已经拘留过15天了,听说强制执行拘留,,一年可以拘留两次,总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09被执行人无力履行判决,法院会终止或终结执行,不会拘留被执行人。《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