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理人的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8:05:21 348 人看过

船舶管理包括各种类型的船舶在营运中各方面的管理服务,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管理主体上分,可把船舶管理分为三种类型:船东本身管理船舶,称为第一方船舶管理;租船人管理船舶,称为第二方船舶管理;独立的专业公司来管理船舶,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第三方船舶管理。

对于第三方船舶管理人的概念,不同的法律和学说都有不同的定义,并且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狭义的第三方船舶管理人,即根据合同约定,为船舶所有人、船舶承租人或者船舶经营人提供专业的船舶管理服务,且不享有船舶所有权的第三方独立公司。

一、船舶管理人的法律责任

船舶管理协议是船舶所有人和管理人之间确立民事法律关系的证明,是包含有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等内容的委托合同。船舶管理人是否存在违约责任,主要依据船舶管理协议的内容来判定。

在船舶发生过失碰撞或其他侵权行为中,船舶管理人可能作为船员雇主而承担雇主责任,在面对第三方索赔时往往也很难基于委托关系或替代责任免除赔偿责任。这一点已经在国内外众多案例中得到体现。

由于船舶管理人特殊的业务内容和法律地位,它面临的诉讼风险可能因为违约而来自于船舶所有人、因为代理原则不够清晰而来自合同的相对方,甚至还可能来自没有合同关系的第三方。尤其在侵权责任中,海事赔偿的数额往往是巨大的,而一个月10000美元(很多管理费用更低)的管理费根本不允许船舶管理人去承担如此的责任。因此,赋予船舶管理人赔偿责任限制的权利是十分必要的。

二、船舶管理人是否享有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海商法中特有的并区别于民法损害赔偿的一项特殊法律制度,指因从事航运或与之有关的船舶因船长、船员的行为或其他原因,发生海损事故造成人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时,责任主体依法在一定限额内予以赔偿的法律制度。

三、主体资格的认定

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申请海事赔偿责任限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1957年《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公约》第6条规定,责任限制主体包括两类人:第一类为船舶所有人、承租人、管理人(manager)和经营人;第二类为船长、船员以及为船舶所有人、承租人、管理人和经营人服务的其他受雇人。1976年《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公约》的规定,又进一步扩大了责任限制主体的范围。根据公约第2条规定,船舶所有人是指海船的所有权人、承租人、管理人(manager)、经营人。在广义船舶所有人的定义下,船舶管理人仍在可限制责任的主体范围内。因此,根据国际公约,船舶管理人和船舶所有人一样,可以就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向法院申请责任限制。

我国《海商法》虽然没有给船舶所有人下定义,但在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一章中,也体现出对船舶所有人广义的理解:前款所称的船舶所有人,包括船舶承租人和船舶经营人。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在管理人和经营人这两个概念上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因此仅通过该条款认定船舶管理人可以享受责任限制是不够的。事实上,与其将船舶管理人视为法律上的概念,不如说是实践中的一种习惯,只要是参与船舶经营的公司和个人,都可以用船舶管理人来形容。因此其确切的含义,要在具体的环境中来判断。从目前所体现的案例看,在船舶管理人直接参与船舶经营的情况下,法院会将其视为经营人。但是管理人能否因此申请责任限制尚未有案例来证明,还有待于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在英美法律实践中,传统观点认为船舶管理人和责任限制法中的船舶所有人、光船租船人等有较大区别,也不是《货运法》(COGSA)中的承运人,不能享受法律规定的责任限制权利。然而,船舶管理人一直在追求这种权利,其结果是赢得了部分诉讼,也输掉了一些。

另外船舶管理人往往会和船舶所有人在管理协议中约定,船舶管理人对由于过错给船舶所有人造成的损失,可以限制其责任。例如SHIPMAN98格式合同第11.2条就规定:船舶管理人对于每次事故或每系列事故的责任不超过约定的年度管理费的十倍。当然,这样的规定只适用于船舶管理和所有人之间,不能对抗第三人。如果船舶管理人对第三方承担损害责任,赔偿数额超过了管理协议中的约定,那么可以根据补偿条款向船舶所有人追偿。SHIPMAN98的补偿条款规定:船舶所有人有义务补偿管理人因履行管理协议而遭受的损失和费用,并且如果船舶管理人因此对外承担了赔偿责任,只要该损失不是由于船舶管理人故意或明知道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的作为或不作为造成的,对于超出协议约定管理人应承担责任的部分,船舶所有人应当进行补偿。

根据缔约自由的精神,只要这种约定不违反强制性的法律条款或原则,就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并不是所有管理协议都采用和SHIPMAN98类似的格式,就有法官认为,不论船舶管理人和所有人之间是否就货物运输的管理订立合同,他都必须承担因违约或侵权提起的货物损害赔偿责任,并且管理协议中,条款没有明确地赋予管理人责任限制的权利,因此,船舶管理人必须对货损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国内大部分的管理协议也都没有责任限制方面的规定,因此一旦产生这方面的纠纷,只能按照相应的国际公约或内国法律来确定责任,而船舶管理人很可能无法得到船舶所有人的补偿。

船舶管理人所提供的管理内容极为丰富,面临的风险并不少于船舶所有人,对比其风险和收入,赋予管理人赔偿责任限制的权利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国际公约中体现的原则。

我国《海商法》没有明确规定船舶管理人的主体地位,尤其是没有将其作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权利主体,使得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风险很大,因此应考虑从法律层次明确船舶管理人的主体地位并赋予其这种权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09: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海事赔偿相关文章
  • 沿海运输、沿海作业船舶海事赔偿限额的规定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超过20总吨、不满300总吨的船舶及300总吨以上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货物运输或者沿海作业的船舶。第三条除本规定第四条另有规定外,不满300总吨船舶的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依照下列规定计算赔偿限额:(一)关于人身伤亡的赔偿请求:1、超过20总吨、21总吨以下的船舶,赔偿限额为54000计算单位;2、超过21总吨的船舶,超过部分每吨增加1000计算单位。(二)关于非人身伤亡的赔偿请求:1、超过20总吨、21总吨以下的船舶,赔偿限额为27500计算单位;2、超过21总吨的船舶,超过部分每吨增加500计算单位。第四条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货物运输或者沿海作业的船舶,不满300总吨的,其海事赔偿限额依照本规定第三条规定的赔偿限额的50%计算;300总吨以上的,其海事赔偿限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二百一十
    2023-06-06
    173人看过
  • 长江海事局治理船舶代管
    从长江海事局获悉,针对船舶代管行业中存在的代而不管问题,长江海事部门出台八项举措,加强对船舶代管公司及其属下船舶的监督管理,规范船舶代管秩序,促进船舶管理行业安全、健康发展,确保长江水上运输安全。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上船舶越来越多,船舶运力、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增加,推动了水运经济的发展。但部分船东为了取得水路运输资质,或享受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或为了逃避行业行政监管,通过虚假的股权转让,将名义上船舶所有权转移给船舶代管公司,或与有管理资质的船舶公司签订挂靠管理协议,将船舶挂靠在船舶代管公司名下。由于船东仍是船舶的实际管理人,船舶其实只是挂靠在公司。这样,本应由船舶公司承担的安全和防污染责任难以实现,出现了代而管不了、代而不愿管、代而不让管等现象,导致这些船舶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扰乱了正常的航运市场秩序,成为水上运输安全的重大安全隐患之一。针
    2023-06-06
    402人看过
  • 沧州海事局加强船舶管理
    进入春季,黄骅港大风、大雾天气频次增加,辖区内供受油作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保障辖区海洋清洁,沧州海事局制定了多项措施加强来港供受油船舶管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使船员从思想上提高对供受油作业安全的重视;二是严格执行辖区供受油作业船舶报备制度,跟踪掌握作业船舶动态;三是严禁夜间、大风以及能见度不良情况下进行供受油作业,从源头上杜绝碰撞或泄漏事故发生;四是及时与各燃料供应公司沟通联系,了解各供油船舶性能,以便应对突发情况;五是船舶供受油期间,加大值班监管力度,发现异常及时提醒,防患于未然。
    2023-06-06
    211人看过
  • 中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丧失
    1957《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公约》对两类主体责任限制的丧失,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条件。作为第一类责任限制主体(船舶所有人、承租人、管理人、经营人),如果自身因为实际过失或知情放任(actalfaltorprivity)引起损害赔偿,那么就丧失了责任限制的权利。但是如果导致损害发生的事故是由于第二类责任限制主体(船长、船员及其他受雇人)的实际过失或知情放任引起的,第一类主体仍可以限制责任。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两类主体发生竞合,即船长或是船员同时又是船舶管理人时,仅在其行为、疏忽或过失是以该船的船长、船员身份做出时,才能享受责任限制的保护。1976《海事索赔责任限制公约》规定:如果经证明,损害是由于责任人本身故意或明知可能造成此种损害而轻率地作为或不为所致,该责任人就无权限制其责任。由于公约第1条对有权享受责任限制的人有具体的规定,因此船舶管理人属于责任人的范畴。公约强调了责任限制的丧失与否取决
    2023-06-06
    495人看过
  • 海事责任赔偿限制的主体包括
    一、海事责任赔偿限制的主体包括传统上,只有船舶所有人才有权请求责任限制,因此责任限制制度被称为“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制度”。但随着航运的发展,船舶的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复杂,承担航运风险和对船舶负责任的人也越来越多,已经不限于船舶所有人。根据海商法,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体包括以下四类:1.船舶所有人,包括船舶承租人和船舶经营人;2.救助人;3.船舶所有人和救助人对其行为、过失负有责任的人,这主要指的是船长、船员和其他受雇人员;4.对海事赔偿请求承担责任的责任保险人。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适用条件是什么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条件,是指有权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人在享受责任限制时所应符合的要求。从有关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国际公约的发展历史来看,其责任限制的条件是逐渐放宽的。最近的1976年的责任限制公约规定,只有证明损害是由于责任人本人故意或明知可能会造成损害而轻率地作为或不为而造成的,责任人才不得享
    2023-06-06
    198人看过
  • 海上船舶火灾责任的认定
    海事局的主要职责: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是交通运输部直属的行政机关,实行垂直管理制度,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船舶及相关水上设施检查登记、船舶污染防治、航行保障等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责。以上海海事局为例,其主要职责如下:国家有关水上交通安全、航行安全、船舶和水上设施检查、环境保护和海洋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有关多边、双边国际条约,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监督实施。(2)管理或负责指定区域内国际、国内船舶的船舶登记,以及审查和发布为船舶合法配备的操作手册和文件;负责管辖管辖范围内和境外的外国籍船舶的管理,听取外国籍船舶(包括香港、澳门船舶)的申请,进入管辖范围内的封闭水域或者港口,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负责港口的海事管理。和重大船舶污染事故的处理、调查和处理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负责组织、指导或实施辖区内船舶防台风、水上搜救、水上交通事故、污染事故和水上交通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
    2023-05-07
    446人看过
  • 浅议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性质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海商法中特有的并区别于民法中的损害赔偿的一项特殊法律制度。它是指作为责任人的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承租人等,在发生重大海损事故后,可依据法律的规定,将其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在法律规定的限度之内的制度。目前学术界对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性质没有统一的观点,有的认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性质是一种请求权,有的认为是一种抗辩权,还有的认为是一种形成权。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定性为一种抗辩权,之所以如此定性最直接的来源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对烟台集洋集装箱货运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一案的复函。该观点认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以存在海事赔偿责任为前提和基础,无责任则无责任限制,如果说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表现为海事请求人要求责任人为海事赔偿这一特定行为的请求权,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就是对该请求权的防御和抗辩,所以表现为一种抗辩权。然而,此种观点值得商榷。首先,我国《海商法》的相关
    2023-06-06
    146人看过
  • 海事责任赔偿限制计算公式
    一、海事责任赔偿限制计算公式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条件,是指有权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人在享受责任限制时所应符合的要求。从有关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国际公约的发展历史来看,其责任限制的条件是逐渐放宽的。最近的1976年的责任限制公约规定,只有证明损害是由于责任人本人故意或明知可能会造成损害而轻率地作为或不为而造成的,责任人才不得享受责任限制。这一规定使得其责任限制的条件与现行国际上的保险合同的有关条款相适应,以不使责任人责任限制的权利轻易丧失,从而减轻由于公约责任限额的大幅度提高给责任人和责任保险人带来过多的负担。中国《海商法》对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条件的规定与1976年责任限制公约的规定完全相同。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体传统上,只有船舶所有人才有权请求责任限制,因此责任限制制度被称为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制度。但随着航运的发展,船舶的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复杂,承担航运风险和对船舶负责任的人也越来越多,已经
    2023-06-06
    350人看过
  • 海事责任赔偿限制基金分配
    一、海事责任赔偿限制基金分配“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指在发生重大海损事故时,作为责任人的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承租人等,可根据法律的规定,将自己的赔偿责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法律制度。”显然,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是与民法上的公平原则和按实际损失赔偿原则相违背,但是,该制度的产生和存在与海上活动的风险性以及海商法的独特性密切相关,它的存在有效的保护了船舶所有人、承租人、救助人以及责任保险人的利益,对海上运输的稳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属何种性质的制度,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又是何种性质的权利?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请求人所享有的抗辩权,具有诉讼中防御的特点。”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的权利。一般在请求权人行使请求权时,由被请求人作为一种防御手段来行使,所以该权利的行使一般发生于请求权行使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
    2023-06-06
    499人看过
  • 船舶相撞后的赔偿责任研究
    一、请求人可以请求赔偿对船舶碰撞或者触碰所造成的财产损失,船舶碰撞或者触碰后相继发生的有关费用和损失,对避免或者减少损害而产生的合理费用和损失,以及预期可得利益的损失。因请求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失或者使损失扩大的部分,不予赔偿。二、赔偿应当尽量达到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折价赔偿。三、船舶损害赔偿分为全损赔偿和部分损害赔偿。(一)船舶全损的赔偿包括:船舶价值损失:未包括在船舶价值内的船舶上的燃料、物料、备件、供应品,渔船上的捕捞设备、网具、渔具等损失。船员工资、遣返费及其他合理费用。(二)船舶部分损害的赔偿包括:合理的船舶临时修理费、永久修理费及辅助费用、维持费用,但应满足下列条件:船舶应就近修理,除非请求人能证明在其他地方修理更能减少损失和节省费用,或者有其他合理的理由。如果船舶经临时修理可继续营运,请求人有责任进行临时修理;船舶碰撞部位的修理,同请求人为保证船舶适航,或者因另外事故所进行的
    2023-07-03
    131人看过
  • 粤东地区因船舶碰撞引起的首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案件及相关系
    2005年1月28日约0600时,台湾一家船务公司——巴商长宏航运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巴拿马籍长鑫轮在航行到广东汕尾遮浪角海域时,因浓雾与福州金帆船务有限公司所属的金山泉518轮发生碰撞事故。该事故导致处女航的金山泉518轮左舷进水而倾覆,但没有沉没,而是一路漂移。为了使漂移的金山泉518轮不给其他航行船舶造成危险,广东海事局让福州金帆船务有限公司聘请广州打捞局出海救助,守护该轮。后该轮飘移至担杆岛搁浅、沉没,船上货物近4,600吨玉米因此遭受全部损失。事故发生后,福州金帆船务有限公司和两票货物的所有人——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金汇粮油有限公司、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向汕头法庭申请扣押了长鑫轮。在巴商长宏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提供了200万美元、70万人民币和700万人民币担保后,长鑫轮立即被法院释放。因福州金帆船务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金额超过22,00万元人民币,且两货主的诉讼请求已超过530
    2023-06-06
    337人看过
  • 审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纠纷案件的规定
    第一条审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相关纠纷案件,适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海商法的规定;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海商法没有规定的,适用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第二条同一海事事故中,不同的责任人在起诉前依据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向不同的海事法院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后立案的海事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将案件移送先立案的海事法院管辖。第三条责任人在诉讼中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应当向受理相关海事纠纷案件的海事法院提出。相关海事纠纷由不同海事法院受理,责任人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应当依据诉讼管辖协议向最先立案的海事法院提出;当事人之间未订立诉讼管辖协议的,向最先立案的海事法院提出。第四条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设立后,设立基金的海事法院对海事请求人就与海事事故相关纠纷向责任人提起的诉讼具有管辖权。海事请求人向其他海事法院提起诉讼的,受理案件的海事法院应当依照民
    2023-06-06
    284人看过
  • 无船承运人享受海事赔偿有何限制
    货主向无船承运人托运一批价值200万元的货物,无船承运人装箱后,以托运人身份,交付给海上实际承运人运输。海上实际承运人在运输途中发生沉船,导致货物全损,共损失价值2000万元(其中包括其他货主的货物价值1800万元)。【审判】法院根据海商法第63条的规定,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都负有责任,应当在此范围内负连带责任,二审终审判决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对货主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诉讼过程中,海上实际承运人作为船舶所有人,依据海商法第204条的规定,即“船舶所有人、救助人,对本法第207条所列海事赔偿请求,可以依照本章规定限制赔偿责任。前款所称的船舶所有人,包括船舶承租人和船舶经营人”提出并享受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货主从海上实际承运人处仅分得10万余元赔款。在二审终审判决之后,依法执行无船承运人的过程中,无船承运人向法院提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申请。在无船承运人能否成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主体这一首要问题上,货
    2023-06-06
    277人看过
  • 海商法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体都有谁?
    一、海商法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主体都有谁?在海上货物运输民法典和旅客运输民法典中,都有关于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或称单位责任限制制度的规定。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虽然名称相似,但却是两种不同的责任限制制度。承运人的责任限制是承运人针对某件或某单位货物的最高赔偿额,或对每位旅客或每件行李的最高赔偿额。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则是责任限制主体针对某次事故引起的全部赔偿请求的最高赔偿限额。二者在限制主体、限制数额、责任限制丧失的条件以及适用情况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根据海商法,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体包括以下四类:1、船舶所有人,包括船舶承租人和船舶经营人;2、救助人;3、船舶所有人和救助人对其行为、过失负有责任的人,这主要指的是船长、船员和其他受雇人员;4、对海事赔偿请求承担责任的责任保险人。二、海事赔偿基金是怎样的?海事赔偿责任人在初步被认定有责任时,如果希望在被追究责任时可以限制赔偿责
    2023-04-17
    66人看过
换一批
#海事海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海事赔偿是指当海运交付出现问题时所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本词条包括了赔偿价值计算规则,托运规则,和追偿的相关信息。海事赔偿的范围一般包括:船长、船员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编人员,根据劳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劳动合同所产生的工资、其他劳动报酬、船员... 更多>

    #海事赔偿
    相关咨询
    • 我国《海商法》的海事赔偿职责限制规则所适用的船舶范围A,我国沿海客运船舶,350吨货运船舶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07
      我国现行的船舶险条款对除外职责明确说明,由于下列情况所导致的损失、职责和花费,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职责: 1、船舶不适航,船舶不适拖(包括船舶技术状态、配员、装载等,拖船的拖带做法所惹起的被拖船舶的损失、职责和花费,非拖轮的拖带做法所惹起的一切损失、职责和花费); 2、船舶正常的维修、油漆,船体自然磨损、锈蚀、腐烂及机器本身发生的故障和舵、螺旋桨、桅、锚、锚链、橹及子船的单独损失; 3、浪损、座浅;
    • 拍卖船舶所得或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及利息应如何分配?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6-12
      拍卖船舶所得价款及其利息,或者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及其利息,应当一并予以分配。分配船舶价款时,应当由责任人承担的诉讼费用,为保存、拍卖船舶和分配船舶价款产生的费用,以及为债权人的共同利益支付的其他费用,应当从船舶价款中先行拨付。清偿债务后的余款,应当退还船舶原所有人或者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设立人。
    •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与单位责任限制的区别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24
      1、单位责任限制是指运输合同双方对货损货差的赔偿限额,其主体是承运人与货方;2、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指船舶发生重大海难,而且几种法律关系同时存在时,(例如碰撞后的救助就有两种法律关系,即碰撞法律关系和救助法律关系),承运人才可以启动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其主体是承运人对其他任意人。
    •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不限制性债权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22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非限制性债权非限制性债权是指责任主体根据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不能进行限制的债权。对此,国际公约和各国海商法一般都规定,救助报酬、船方共同海损分摊、船员工资等属非限制性债权。我国《海商法》规定的非限制性债权有:(一)救助款项或者共同海损分摊的请求;(二)中国参加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定的油污损害的赔偿请求;(三)中国参加的国际核能损害责任限制公约规定的核能损害的赔偿请求;(四
    • 300总吨以上船舶的海事赔偿限额是多少
      上海在线咨询 2021-03-31
      根据《海商法》第210条的规定,对于300总吨以上船舶,人身伤亡和非人身伤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