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一年内可以追究责任,用人单位向劳动者追究赔偿责任也应根据致损类型进行分析,分为两种情形:
1、如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导致企业损失可要求劳动者赔偿以下费用:
(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2、对劳动者违反保密约定或竞业限制约定侵犯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导致损失的情形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律师补充: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法律责任追究期限与员工离职
214人看过
-
追究离职员工责任的方法
161人看过
-
员工离职后还可以追究离职员工吗
325人看过
-
离职多久还能追究工作责任
226人看过
-
追究私企员工渎职的法律责任
185人看过
-
负债多久后无法追究法律责任?
82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多久后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7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涉案人员已经被刑事拘留,那么家属应尽快携拘留通知书当面咨询律师,由律师携委托手续会见涉案人员,了解案情后到侦查机关、检察机关等阅卷,掌握侦查机关所掌握的证据情况,了解检察机关的起诉意见等信息。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刑罚,需要根据会见、阅卷、与办案人员沟通后的结论来进行预估。在全面了解案情后,确定辩护方向,选择进行无罪辩护或罪轻辩护从而让犯罪嫌疑人摆脱刑罚或取得从轻、减轻刑罚的成
-
离职后公司还能追究员工的责任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4-09-19在劳动者正式离开原就职公司之后,若发现其在任职期间因疏忽而酿成错误,从而对公司造成了经济上的实质性损害,那么只要该雇主能够提供充足的证据来证实这确实是由于劳动者自身的行为不当所引发的后果,那么该雇主便有权依法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诉,请求劳动者为其过失承担相应比例的赔偿责任。在此过程中,劳动者将有权利继续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并不受任何影响。
-
员工从单位辞职后是否可以继续追究责任江苏在线咨询 2024-08-27员工从单位辞职后,如果是在一年之内,用人单位是可以继续追究责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 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在实际操作时一般离职后一年内
-
报警追究法律责任后可以要工资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3-11-22报警一般不可以要到拖欠的工资。如果劳动者要追回工资的,最好是及时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依法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依法申请劳动仲裁。公安机关一般不处理拖欠工资的劳动纠纷。
-
公司犯法离职员工是否追究刑事责任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24视情况而定。 1、《刑法》规定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如果离职员工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会被牵连,承担刑事责任。 2、《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