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行政诉讼的说服证明标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2:10:31 381 人看过

一、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指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履行了行政诉讼自己的判断比行政机关的判断更正确,对其认定案件事实的要求应当比行政机关高。

三、占优势的盖然性标准

(一)可定案证据标准

可定证据标准是美国联邦程序法规定的行政程序证明标准,同时也是司法审查的标准之一,一般认为该标准实际上是占优势的盖然性。

关于可定案证据的具体含义,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首先,从第556条规定的立法报告来看,议会通过这种规定表明的是实施制裁所必备的最低的证据,而不是最高的证据。立法报告认为,如果承担该证明负担的一方当事人提出了表面的和可定案的理由,除非其证据遭到反驳或不可信,该方当事人就赢了。在任事案件中行政机关都必须“根据证据”作出决定。如果具有反证和本证,行政机关必须进行权衡,并根据占优势的一方证据作出决定。

在美国,占优势的盖然性标准是行政程序的一般标准适用于绝大多数行政案件,除非出现了下述三种情况:

1、宪法要求更高的证明标准;

2、议会的法律明确要求行政机关适用更高的证明标准;

3、行政机关的行为不受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的调整。

从内容上看,可定案证据标准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内容极不稳定。联邦最高法院最初认为只要行政机关的事实认定结论有一定的可靠的证据,就可以维持,行政机关法院都无需考虑反证的情况。联邦行政程序法通过之后,联邦最高法院又认为行政机关和复审法院应当考虑全部案卷,即对反证的情况也给予充分的考虑,只有本证能够合理地支持某一事实认定结论时,复审法院才能够予以维持。行政机关用来定案的证据必须具有可靠性,虚假的证据不能作为可定案证据。

从证明的程序来看,可定案证据标准实际是占优势的盖然性标准,该标准强调的是行政机关认定案件事实必须具有一定的可靠的和有证明力的证据,而不是排除其它合理的可能性的证据。只要行政机关的认定结论与其采纳的定案证据之间具有合理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的紧密程度大于其它可能性,即使案件事实具有其它合理的可能性,或者从同一个或同一组定案证据中可以得出两个以上的合理的认定结论,法院仍然应当予以维持。

(二)占优势盖然性标准在我国行政诉讼中的可行性

美国将占优势的盖然性标准作为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一般证明标准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我国的行政程序建设落后于美国,降低证明标准的幅度过大会增长行政执法的随意性。但是,适当降低行政诉讼和行政程序的证明标准,既是实践的要求,也符合法理。行政案件的重大复杂程度不同,对证明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在一些行政案件中,要求证明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只是一种主观奢望,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许多行政案件因此得不到及时处理,公共利益和公民的个人利益都得不到保护,实际上并不利于推进依法行政。为了提高行政审判效率,保护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可以将占优势的盖然性;标准确定为适用下列案件的证明标准:

1.行政机关适用简易程序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简易程序是行政机关当场作出处理的程序。一方面,简易程序的手续简便,速度快,行政执法人员在案件发生的当时即作出处理决定,要求行政执法人员在短时间内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定充分,不切合实际;另一方面,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案件情节简单、争议不大,没有必要提出如此严格的证明要求。占优势的盖然性标准与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和程序本身相适应。

2.涉及预测性事实的行政案件。在预测性事实最终实现之前,行政机关无法排除其它合理的可能性,唯一能够做到的是认定的可能性比其它的可能性大。占优势的盖然性标准符合预测性事实的这个特征。

3.行政裁决案件。行政裁决的客体是民事纠纷,因此可以说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主持的“民事诉讼”,占优势的盖然性标准在行政裁决案件中有充分的可行性。

4.行政机关临时保全措施案件。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如果发现了违法嫌疑人,或者可能涉及本案处理的财产,有权依法采取临时性的限制措施,如扣留、扣押、查封等。这些措施具有临时性和保全性,有利于防止证据灭失,防止违法行为的继续发生。由于案件情况复杂,最终处理结果难以确定,要求行政机关在采取保全措施时就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要求是行政机关在要取保全措施之前,必须调查收集一定的证据证明有这种必要性,即采取保全措施比不采取保全措施的必要性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1日 17: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证明标准相关文章
  • 论行政诉讼立案听证制度
    一、行政诉讼立案的复杂性权利受到侵犯必然需要救济,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第六章三十七条至四十二条对行政诉讼立案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些条文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诉是否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第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第二,有明确的被告;第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第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五,法律、法规规定复议为诉讼的前置条件的,已经经过复议;第六,在法定的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同时符合上述六个条件,人民法院就应当受理有关当事人的起诉。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极其复杂,对法律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民法院诉讼改革后行政案件的立案和审理分别由人民法院不同的审判庭分别组成合议
    2023-06-06
    189人看过
  • 离婚诉讼的费用收取标准说明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诉讼离婚的费用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所差异。经济不发达地区收费一般为500元到1000元一单案子;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律师收费相对高一些,可能达到1万元一单案子。对于法院诉讼费用,离婚案件争议标的额在1万元以下的,法院收50元的诉讼费用。强制执行费用收取标准强制执行的费用在执行后由被执行者承担,申请方不承担执行费用。(一)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仲裁机构依法作出的裁决和调解书,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裁定以及国外仲裁机构裁决的,按照下列标准交纳:1、没有执行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元至500元。2、执行金额或者价额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500万元至100
    2023-06-30
    337人看过
  •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区别
    一、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区别我国民事诉讼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必须达到以下的四项标准:1.据以定案的证据已查证属实;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3.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4.得出的结论是惟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可以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检察院决定起诉的案件,必须做到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2023-05-05
    58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对行政指导的监督
    一、行政指导监督概述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依职权或依相对人申请,作出的适用于特定相对人的,不依强制手段迫使相对人执行,以达到行政机关行政目的的非强制性行政行为。具有非强制性、行政性和能动性这三个法律特征。[1]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的一种,有权力就要有监督,监督主体的具体类型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政系统内部和其他社会主体四类。本文中所述的行政指导监督仅指人民法院对行政指导的监督,即行政诉讼对行政指导的监督。[2]二、我国行政指导的现实缺陷(1)行政指导被异化为行政命令的情形时有发生。行政指导虽然在形式上是以相对人的自由意志为条件,但实际上却往往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其潜在的威慑性必然会对相对人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对于行政指导行为具有事实上的强制力。(2)不当或违法的行政指导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关更易于掌握有关信息和资源,具有资源优势;同
    2023-06-06
    433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权利
    ——从两起行政确认争讼案件说开去【摘要】:我国行政诉讼法律规范虽然赋予诉讼第三人较多诉讼权利,但并不完善,如第三人是否享有主张并举证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或者主张原告起诉不合法的权利?若因被告怠于行使诉讼权利的行为导致其合法权益受损,其能否请求行政赔偿?立法对这些问题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第三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我国应从公平、正义及利于平息争议等角度出发,肯定第三人的上述诉讼权利,充分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关键词】:行政诉讼第三人诉讼权利提出诉讼主张权我国《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行政诉讼第三人(下简称第三人)诉讼权利的条文并不多,[1]这些条文主要规定了第三人的参诉权、提出诉讼主张权、上诉权和举证权等。除这些条文外,在有关当事人的条文中,还规定了第三人的委托代理人权、阅卷权、申请回避权和辩论权等。乍看起来,第三人有着较多的法定诉讼权利,但实际上并不完善,而且,在法官缺乏
    2023-06-06
    363人看过
  • 论述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
    第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
    2023-03-13
    96人看过
  • 行政诉讼的原则论述题
    行政诉讼要遵循的原则有: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原则;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原则;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则;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原则;当事人有权辩论原则;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等一、刑事诉讼法适用解释的主要原则有哪些刑事诉讼法适用解释规定的基本原则:(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与严格遵守法定程序。(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3)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4)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6)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7)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8)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9)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10)刑事司法协助。二、合同订立有哪些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
    2023-03-09
    185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的适用规则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体现了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具有概括性、普遍性和法定性的法律特征。在行政诉讼的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法律原则和适用规则混同的现象。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可分为一般原则(法律原则)、特别原则(适用规则)和制度性原则。体现行政诉讼特点的是行政诉讼的适用规则。一、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与适用规则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行政诉讼全过程,体现行政诉讼活动的内在要求,反映行政诉讼的特点,对行政诉讼活动有指导意义,在解决和处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行政诉讼基本原则具有以下特点:1、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概括性。行政诉讼基本原则集中体现行政诉讼的基本特点和精神实质,是对整个行政诉讼制度基本问题高度抽象和概括。它概括地反映行政诉讼的基本行为规范。凡是在诉讼阶段上和具体制度问题上具有指导意义的准则,不能称为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2、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普遍性。行政诉讼基本原则对行政诉讼活动具有普遍的
    2023-06-06
    326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
    一、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是指法律规定的行使行政审判权的主体。在现代法治国家,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不仅是司法审查权的载体,也是行政审判体制的核心,其构造和运行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行政诉讼制度的特点。在西方,以法、德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和以英、美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在行政诉讼主管机关方面分别代表了行政法院模式和普通法院模式。通过对两大法系国家行政诉讼主管机关的深入分析,可以从中探寻其所遵循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并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二、对两大法系行政诉讼主管机关的探析西方行政诉讼主管机关的形成和发展表明,无论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其行政诉讼主管机关的设立既根植于各国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特定的国情基础,又遵循一般的法治规律;既呈现出各自鲜明的个性特色,又包含着某些深层次的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一)在主管机关的设置理念上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思想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的行
    2023-06-06
    417人看过
  • 论摆脱行政诉讼的困境
    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周年了。十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年年递增,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诉讼途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过去说行政诉讼的情况是公民不敢告,行政机关不愿当被告,法院不愿审也不敢审,现在的情形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行政诉讼的发展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不外有三:第一是立法上或法院自身的问题;第二,体制上的问题;第三,混合型的问题,既有法院自身的问题也有体制上的问题。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这三方面的原因,从而求得摆脱行政诉讼困境的途径。一、立法或法院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在行政诉讼中存在某些在其他诉讼领域里同样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司法不公的问题,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过多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法官自身素质的问题等。除了这些诉讼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属于行政诉讼自身独有的,或者至少是在行政诉讼领域里反映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一些是通过积累经验、完善立法可以解决的。如行
    2023-05-22
    102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制度的宪政意义
    中国近代社会几乎历次行宪都伴随着一场你死我活式的暴力革命斗争,而最终还是摆脱不了“有宪法无宪政”的历史轮回,这也正应了哈耶克的名言:“没有司法审查,宪政就根本不可能实行。”1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免受行政行为的违法侵犯而出台的中国行政诉讼制度无疑打破了这一僵局。笔者认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宪政意义也自然是集中在法治政府、人权保障及由此促进的宪政文化发展等诸方面。一、行政诉讼制度与法治政府1、法治的第一层涵义是指法律的统治。也即政府和人民均按照既定的法律规则行事,当发生冲突时,是法律的权威而不是政府的权威大于一切。相对于人治来说,法治确实是一大历史进步。首先,政府和人民都要服从于一套可知的、明确的和稳定的行为规则。这意味着政府不再享有人治状态下那种专断、任意的权力;而人民也只需依规则行事,就可以预测到自己的法律后果,从而比以前较大限度地保留了个人权利和自由。
    2023-05-22
    436人看过
  • 关于最高院行政诉讼法解释的说明
    最高院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一条人民法院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立案,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依法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一律接收起诉状。能够判断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当场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接收起诉状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七日内仍不能作出判断的,应当先予立案。起诉状内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全面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补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不予立案,并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当事人对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第十条人民法院对原行政行为作出判决的同时,应当对复议决定一并作出相应判决。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原行政行为和复议决定的,可以判决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判决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
    2023-06-03
    95人看过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解读论文
    内容预览:一、取证规则取得证据规则是人民法院、行政主体及其相对人和其它利害关系人收集、调取证据所应遵循的程序、方法和应满足的条件。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行政程序中的取证缺乏明确一致的规定。本司法解释基于司法权力的局限,也不可能对行政程序中调取证据行为作出设定,只能通过对举证要求的规定,实现对取证行为的规范。事实上,本司法解释第二部分“提供证据的要求”,就是对取证行为的要求。如果取证不符合要求,举证当然就不可能符合要求。所以我将这一部分归纳为取证规则。主要有以下内容:(一)[取证时限规则]即取证时限上的要求。该规则涉及司法解释中的两个条款。即第3条:在诉讼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第60条1项: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之后自行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因此,被告收集证据,一般应在做出行政行为之前的行政程序中进行。该规则不约束原告、第三人。(二)[
    2023-06-13
    159人看过
  •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关系论述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是两个并行的法律救济制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言,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都有对其合法权益保护的救济功能。但两者有着区别,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制度,是在行政诉讼之前进行的。而行政诉讼是司法救济,由人民法院作出诉讼裁决,是最终的解决办法,也被称作“司法最终救济”原则。两者比较而言,第一,在效力上看,行政诉讼优于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根据行政复议申请人的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行使的只是行政复议权,而不能替代司法机关对行政争议行使高效力的司法裁决;第二,依赖行政复议机关处理行政争议,存在其自身难以完全克服的不足。因为行政复议机关和被申请人都是行政机关,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境地,从而影响对事实的正确判断和对法律法规的正确理解。在某种情况下,行政机关由于与被申请人存在密切关系,或者因行政争议本身存在牵连关系,出于包庇牵就被申请人的错误思想出发,可能出现有错不纠的现象。因此
    2023-03-05
    167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刑事案件时,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以确定案件事实是否成立的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应当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即司法机... 更多>

    #证明标准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特点有什么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13
      (一)灵活性。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应当因行政案件的客体、程序和举证责任的不同而不同。问题越轻微和简单,越易形成“确信”;问题越严重和复杂,就越需细心审查,在对案件真实情况形成确信之前所需要的有证明力的证据就越多。 (二)中间性。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两个极端,是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上、下两个极限。民事诉讼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一般采用优势证明标准(又称“占优势的盖然性”标准);刑事
    •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与事实审查标准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8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可以被理解为认定行政案件事实需要达到的证明程度,事实审查标准则可以被理解为第二审程序对第一审程序中认定事实的审查标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在于:事实审查标准是二审法院对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是否符合证明标准所进行的审查,它以证明标准为基础而又凌驾于证明标准之上,是对一审法院是否适用了适当的证明标准进行的衡量。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行政诉讼证明标准适用于一审行政案件,事实审查标准适用
    • 试论行政诉讼法中的行政行为有限变更原则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20
      (1)一般性原则一般性原则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开展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都必须遵守的共同性行为准则。 ①审判独立原则; 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③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④辩护原则; ⑤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原则; ⑥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2)特有原则特有原则是行政诉讼特有的不同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特殊原则。 ①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
    • 论如何质证行政诉讼证据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17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 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经合法传唤,因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
    • 行政诉讼法第三人说明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4-29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指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申请参加诉讼或有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的,第三人有权依法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