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夫妻共同债务上诉状要怎么样写?
上诉状的主要内容应当写明夫妻双方的基本信息、代理人信息、一审案件基本情况、上诉原因及要求等。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离婚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或者说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如果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有证据证明为夫妻共同债务的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所以对于被认定为共同债务的婚后欠款,共同财产又不足以清偿的,夫妻双方首先可以协议要怎么样清偿,达不成协议时可以申请法院判决。
二、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是什么?
1、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2、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下列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
(1)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除外。
(2)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3)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4)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
夫妻离婚后共同债务的上诉状需要如实书写,债务是夫妻俩人共同借的,或者一方所借债务,事后经过另一方的追认,可以认定为婚内共同债务,一方所借的债务,但用于家庭生活所需的,也属于共同债务,需要用婚内共同财产进行偿还,不足的部分用个人财产清偿。
-
夫妻个人债务离婚起诉状要如何写
277人看过
-
离婚起诉状要如何写夫妻个人债务
202人看过
-
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的上诉状如何书写
219人看过
-
离婚后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怎么写诉状
429人看过
-
怎样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离婚诉讼篇
342人看过
-
离婚共同债务起诉状如何书写
86人看过
-
老婆讨债申诉状夫妻共同债务怎样写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26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的夫妻共同债务的相关条文,有下列规定, 1.离婚时属于共同债务的,《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2.离婚之后产生的债务,没有连带关系,离婚即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所以彼此无涉 3.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判决。 4.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以共同财产偿
-
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人怎么写反诉状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05原告: 名称: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电话:___ 法定代表人: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 委托代理人: 姓名: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民族:___职务:___工作单位: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 被告: 名称: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电话:___ 法定代表人: 姓
-
夫妻共同债务假离婚该如何写起诉状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8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第二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
-
夫妻共同债务起诉状应该写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28与一般的民事起诉状格式一致。包括标题:民事起诉状、原告及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所、联系方式等内容),诉讼请求(要求二被告共同承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债务的连带偿还责任),事实及理由(阐明该笔债务依法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事实依据及相关法律依据),证据及证据来源(阐明相关证据的名称及证据取得的方式和来源),最后是起诉人签字和立案日期。
-
夫妻共同债务该怎么写答辩状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25因为答辩状本身也可归类于证据,故在提交答辩状时,稍有差错,就可能会被原告抓住把柄。如果双方都有过错的情况下,尽量不写或者简单地写几句提纲式的答辩内容。虽然法律规定答辩期在15天(简易程序),30天(普通程序),但不提交答辩并不是答辩权的丧失,你仍然可以在庭审时答辩。如果原告诉请的事项属实,在写答辩状前,应当首先考虑陈述目前的困境以便求的原告谅解,故你应当主动与原告协商,而不是如何去请律师,如何写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