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行政诉讼“三难”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4:05:14 94 人看过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增加规定: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情况予以公告。

辜胜阻

在不久前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了《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此次行政诉讼法修订直面我国司法工作中行政诉讼的短板,立足于解决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三大顽疾,《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呈现出诸多亮点。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审判的短板、治理行政诉讼的顽疾,化解信访不信法的困境,必须按十八届三中全会司法体制改革精神,从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对公权力的约束,保护公民和市场主体合法权利,排除对司法的行政干预,畅通民告官的渠道。

行政诉讼是法院工作最大的短板,实践过程中存在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三大顽疾

实践中,人民法院的各类审判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地方公权力机关的干预,但以监督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为宗旨的行政审判受干预的程度最为突出,行政诉讼已经成为当前司法工作中的最短板。

当前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是告状难,其中民告官案件最难,难在立案难,胜诉难,执行难。据有关统计,每年因行政纠纷引发的信访案件高达400万至600万件,选择行政诉讼程序解决的只有10万件左右;而仅有八千多万人口的德国,每年的行政诉讼案件就达20万至30万件。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这10万件已经立案的案件中,只有27.21%的案件得到实体裁判。这些得到实体裁判的案件中,仅有不到10%的胜诉率。由于基层法院受行政机关过度干预造成行政审判不公正或行政机关拒不履行行政判决等原因,行政案件判后必上诉现象屡见不鲜,行政诉讼上诉率和申诉率长期居高不下。2011年,全国行政案件的上诉率达到了创纪录的72.85%,分别是刑事和民事上诉率的6倍和2.4倍。行政案件申诉率也高达8.5%,是刑事案件的6倍和民事案件的6.3倍。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老百姓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大量本该通过诉讼终结的纠纷都涌入信访部门。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四个亮点

一是针对行政诉讼中的立案难问题,草案增加规定,人民法院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强化了法院受理程序约束。上级法院应当责令下级法院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草案还明确规定了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应诉,直接明确了当事人诉讼权利,完善了对当事人的诉权保护。草案还增加了当事人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的规定,为当事人顺利行使起诉权提供了便利。

二是针对行政案件审理难问题,草案对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和提级管辖作出了明确规定,高级法院可以确定若干基层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由中级法院管辖。这有利于排除行政机关对于法院审判的干预,促进审判的独立和公正。

三是针对行政判决执行难问题,草案增加了两条力度较大的执行保障措施。草案增加规定,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情况予以公告;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公告和拘留等措施将会促进行政判决的有效执行。

四是草案明确并扩大了受案范围。在原有8类应受理的案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受案范围。比如自然资源方面的土地、矿产、水流,只要侵犯所有权的都可以起诉;对政府的抚恤金、低保金、社会保险(放心保)等给付行为也可以起诉。草案还规定,对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也就是俗称的红头文件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此外,草案还在证据种类中增加了电子数据,还增加了案件审理的简易程序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如何进一步完善

关于《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如何进一步完善,很多专家都提出了建议,这里谈几点看法:

一要按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改革现有行政案件审判体制。行政诉讼顽疾深层次的根源在体制。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纲领发布后第一个带有制度变革意义的举措,应当在体现并践行最新改革精神上有所作为。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还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治理体系的关键是法治,法治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按三中全会精神,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在三中全会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改革原则指导下,可建立接受最高法院监督的行政法院,或明确最高人民法院可设立行政审判的分支机构,或设立巡回法院,专门负责审理行政案件,以确保在行政案件提级管辖和集中管辖等措施下,法院能够超脱地方的人、财、物、票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对于法院在审判和执行方面的责任规定,明确法院相关人员的责任,降低法院在审判过程中的徇私舞弊、枉法判决和执行中的不作为问题。

二要进一步扩大受案范围和拓宽救济渠道。新《行政诉讼法》应当进一步明确行政争议的外延与内涵,将抽象行政行为(特别是除行政法规、规章之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间针对公务员基本权利产生的行政争议纳入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对于行政合同等新型行政行为,应当明确规定,只要侵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都应被纳入到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内。现行《行政诉讼法》对于受案范围采取列举加排除的规定,列举本就有限,再加排除,使得受案范围很窄。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采取概括加排除的方式予以规定,建议法律修改时予以吸收。此外,现行《行政诉讼法》只针对行政机关的行政作为,但由于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而造成老百姓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常发生,建议将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纳入受案范围。

三要明确行政诉讼的被告和更宽的可诉性。一是对于经复议的案件,应当统一规定由复议机关作被告,以防止在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之下,复议机关为规避作被告,而一味维持原行政行为。二是明确社会组织行使公共行政职能行为的可诉性。

四要解决行政诉讼的案件受理难的问题。在立案环节,某些法院为逃避不想立的行政案件而利用行诉法中审查的规定,为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新《行政诉讼法》里规定凡是符合立案条件的起诉,必须予以立案。这样就把诸如原告是否适格等问题交给立案后的审理过程来查明。另外,可以明确规定案件登记制度,即法院接到原告的起诉后,应及时予以登记,并向原告出具收据,如果拒绝出具收据,可以以渎职追究法官的责任。

此外,还可考虑增设新的行政诉讼类型,比如公益诉讼;确立行政诉讼调解与诉讼执行和解制度;参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确定行政案件审限;强化人民检察院对于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权的行使,等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5日 20: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行政诉讼调解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官司难打吗
    一、行政诉讼官司难打吗行政诉讼官司胜率一般来说不太大,毕竟是民告官,难度相对较大,要看具体情况了,有的也挺容易的。如果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便被行政机关采取了查封的措施,就会胜诉并得到赔偿。二、如何打行政官司开庭审理,是行政诉讼中的主要阶段。原告做开庭审理的准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要注意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是否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以便法庭交代回避权时,能及时正确决定是否申请回避。2、明确诉讼请求,并充分收集相应的证据材料,以便庭审中认真做好陈述。3、开庭时携带笔和纸,在法庭上,应记下被告答辩的要点,以便在辩论中,对应该辩驳的内容,根据事实和法律,运用逐一辩驳,从而维护自己的诉讼请求,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三、行政官司中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首先,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以下八类侵犯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行为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分别是: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
    2023-06-06
    355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修改:让“民告官”解“四难”
    日前,被称为民告官法律的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将诉讼对象由具体行政行为扩大到行政行为,明确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改变行政复议维持会现象,规定法院对明显不当行政行为的撤销权等,无疑对解决行政诉讼中面临的门难进、案难审、判难胜、诉难息的四难局面非常有利。解决行政争议,防止程序空转很多老百姓去打官司,法院处理了但问题仍没解决怎么办?面对实践中行政诉讼程序空转问题表现较为突出情况,这次修法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立法目的中增加了解决行政争议这样的表述。以前立法目的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有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这次在立法目的中增加了这样的表述,就是为了推动行政诉讼实质解决纠纷。二是扩大了可以调解的范围,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不得调解。在草案一审过程中增加了可以调解的两个内容,一是行政赔偿,二是行政补偿。初审之后,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要求扩大调解范围的意见比较
    2023-06-06
    405人看过
  • 两项诚信诉讼措施破解虚假诉讼难题
    《诚信诉讼提示书》与《诚信诉讼保证书》《诚信诉讼提示书》一共8条,主要提示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庭规则,不得虚构事实,进行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保证向法庭的陈述、提交联系方式、诉讼书上的签名等材料真实准确,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诉讼权利,不得滥用提出管辖异议、申请回避等方式故意拖延诉讼进程或以无故拒绝提供送达地点、拒绝领取法律文书等方式消极应对诉讼。提示书还包括,人民法院实行法院内、外部人员干预案件处理的记录曝光和责任追究制度,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如果有通过法院内、外部人员或单位就案件审理进行信访、打招呼、批条子、递材料或借助媒体炒作甚至诬告陷害等方式干预或过问案件处理的,法庭将认为这是对主审法官、合议庭的不信任,是对审判权独立行使的干扰,法庭将对其不诚信行为记录在案,存入卷宗,同时视情形向其他当事人或社会公开。《诚信诉讼保证书》则要求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
    2023-06-14
    440人看过
  • 行政诉讼是不是很难打
    一、行政诉讼是不是很难打行政诉讼的胜诉率是很低的。根据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行政案件的胜诉率有所上升,但行政案件的胜诉率依然不足20%。行政诉讼案件除了胜诉难,立案难、执行难也是行政案件的难点。在本所代理的征收案件中,行政诉讼的案件的胜诉率也不足20%,然而绝大部分当事人都能够获得合法合理的补偿。二、行政诉讼如何确定管辖1、一般管辖《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特殊管辖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炯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对此,《行诉法解释》第9条第1款规定:行政诉讼法第18条规定: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所谓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连续居住满1年以上的地方。
    2023-06-06
    449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举证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法律规定由特定的当事人对特定的事项所承担的提供证据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责任,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不能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将承担败诉或不利后果的法律制度。但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并不是对所有的待证事实都承担举证责任,原告对某些事项也将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行政诉讼中是否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一般不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但如果符合以下情形,可以停止:1.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3.人民法院认为执行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4.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2023-07-08
    347人看过
  • 向行政诉讼告状难开刀
    法律综合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行政诉讼告状难问题;高度重视行政机关不作为、缓作为案件的受理和审理;更加重视行政争议的实质性解决,实现案结事了,尽快提升行政审判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江必新指出,地方各级法院领导、全体行政审判法官要切实扭转行政审判工作的被动局面,有效解决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和执行难问题,要定期公布典型案例,彰显司法公正;进一步完善行政审判考核体系,加大有错不纠、裁判不公考核权重;全面实现审判流程公开和裁判文书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完善错案原因分析和责任倒查机制,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严把非诉行政案件的审查关,进一步扩大裁执分离;规范行政与司法的互动,明确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界限;开展超审限案件清理工作,严禁久拖不结。
    2023-06-06
    435人看过
  • 行政诉讼案件执行难的现状
    行政诉讼的执行,是指执行组织对已生效的行政案件的法律文书,在义务人逾期拒不履行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从而使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实现的活动。行政诉讼执行问题是当前法院面对的一个难题,对于原告败诉时的执行问题,有关法律另有规定,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以下提到的执行问题,均指被告败诉时的执行。虽然我国《行政诉讼法》第65条明确规定,在行政机关不履行判决的义务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但实际上,法院往往难以采取强制,即使采取强制措施,也很难奏效。原因何在呢?针对这种状况应采取什么对策呢?这正是本文试图研究的问题。一、行政机关败诉案件执行难的成因分析我们认为,形成行政机关败诉案件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被执行行政机关的原因,也有执行机关的原因。但主要是司法体制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被执行组织没有履行能力。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行政机关不下十几万个,他们的经济状况千
    2023-06-06
    257人看过
  • 行政诉讼判决执行难的原因
    法院判决如何能够有效执行是困扰着我国法律实务界和学术界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行政诉讼中,这个难题显得尤为棘手。法院的判决被冷落,不仅表示法律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也代表法院权威的失落。笔者试图去探寻行政诉讼判决执行难的内在原因,同时也对学界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各种观点进行评价,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可行之路,重塑法院的权威。如何能够使法院真正的神圣起来,真正的具有权威,不仅使行政机关自觉得执行法院的判决,还要使法院成为制约和监督行政机关的一个权力分支。这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难题,也是我辈学人的重大使命。要探索这一问题,不得不先解释为什么在我国法院在行政机关面前会如此软弱,甚至还要听命于行政机关?其实,这一问题,很多学者已经做了很精彩的阐述。首先,最重要地一点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国家本位、行政主导体制的惯性作用,使行政机关仍然存在惟我独尊的心态。计划经济的标志就是直接下达指令性的经
    2023-06-11
    453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解决立案难的机制有哪些
    在行政诉讼中,调解立案难的机制是不予立案说明机制;现场指导和释明机构;上诉机制和申请再审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五十二条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
    2023-02-18
    153人看过
  • 第三人在行政诉讼法中如何理解
    一、第三人在行政诉讼法中如何理解第三人在行政诉讼法中理解是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如果人民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的,第三人有权依法提起上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的,第三人有权依法提起上诉。二、行政诉讼第三人需要答辩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行政诉讼是由被告人答辩的,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的,不需要第三人进行答辩,被告人不答辩的,不影响案件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
    2023-10-23
    306人看过
  • 以代位追偿制度解决行政诉讼立案难题
    一、引论在宗教、道德等社会规范中,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堡垒。而以法律进行维权的主要活动是诉讼。作为国家三大基本诉讼制度之一的行政诉讼,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行政诉讼在平衡私权利和公权力、保障社会公正、维护人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和作用[1]P403-405;行政诉讼不仅是一国宪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国宪政体系得以运转,宪法得以活起来的金色纽带。在我国,自1990年10月1日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这不仅是我国宪政史上的大事,更是人权保障的里程碑。然而,法制化不等于法治化,实践中行政诉讼运行效果难尽人意。有人总结,现阶段我国行政诉讼法问题主要集中体现于三难,即立案难、判决难、执行难。[2]立案是诉讼的起点。然而由于我国行政机关设置重叠、复杂,部门名称经常进行变换和更改,这便大大增加了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关人确认被告的难度。而被告的不
    2023-06-06
    75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证明事实的难点
    行政机关属于被告,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行政机关如何参与行政诉讼行政机关具有双重身份:一重身份是作为国家行政权的行使者,对社会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另一重身份是机关法人,作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参与各种法律关系,接受其他行政机关的管理。我们在判断行政机关是否具有原告资格时,要注意区分该行政机关是以哪一重身份出现的。行政机关如果是作为行政权的行使者身份出现的,则行政机关不具备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如果行政机关作为普通的机关法人,接受其他行政机关管理,对该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和为不服的,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行政诉讼。这是因为行政机关只能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对该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作为原告提
    2023-07-08
    106人看过
  • 治老赖破解“执行难”
    潍坊新闻网11月15日讯11月14日,全市两级法院集中开展了执行接访日活动,加强执行信访工作,法官与群众面对面解决执行难问题。当天上午,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奎文区人民法院、潍城区人民法院在奎文法院设立接访点,共接受群众信访18起,接受案件咨询近10起。据了解,目前全市法院已采取多种方式集中处结执行难案件,多年来群众信访率已由千分之五降到了千分之三。数十名法官现场解惑14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奎文区人民法院接访现场看到,七八名市民正在向数十名法官现场反映执行难的问题,而法官们也细心地为来访者分析案情,一一解答他们的疑惑。在现场,一位父亲就子女抚养费问题咨询了法官。据解答法官讲述,法院判决其孩子的母亲每月支付300元钱的生活费,但母亲一直未主动履行义务执行。法官现场对男士讲解了执行抚养费的相关法律程序,告知他如果在法院判决后法律规定的时间内还未执行,应及时到法院申请执行。随后,法官为这名男士登记
    2023-06-07
    450人看过
  • 在行政诉讼二审很难改判吗?
    一、行政诉讼二审很难改判吗?行政诉讼二审很难改判,如果上诉人没有新证据,改判的几率不是很大。第二审程序是为了保证当事人依法行使上诉权和上一级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判而设置的。民事诉讼法关于第二审程序的全部条文,都是针对审判上诉案件所作的规定。所以第二审程序是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也称上诉审程序。行政诉讼有二审。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民事案件二审法院改判的情形是什么?1、原判决法院的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二审人民法院依据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重新适用法律,作出判决改变原审判决;2、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二审法院查清事实后作出判决,改变原审判决。三、刑事案件二审法院改判的情形
    2023-08-14
    378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程序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诉讼调解范围主要包括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行政争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依法由行政机关调解的民事纠纷。... 更多>

    #行政诉讼调解
    相关咨询
    • 如何破解执行难问题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28
      第一,执行过程中的法院关系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让执行人员难作为。 在执行过程中,以地缘为根本的人际关系使执行工作难于开展,很多时候与其说法官是在用法执行,还不如说是用情用理在执行。情理执行方式本没有错,可是很多时候法理好说、情理难分,加上执行人员的素质与性格等问题,很多执行工作做不通思想工作就被搁置了。有些法院推崇“不熟不理”,这种态度严重影响了执行的可行性与力度性。有些地方法院为了保护本地企业和
    • 行政诉讼解决行政赔偿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0-29
      行政赔偿诉讼适用调解,即人民法院可以在双方之间协商调和,促进双方相互理解,达成赔偿协议。受害人与赔偿义务机关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行政赔偿调解书。行政赔偿调解书应当注明赔偿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由法官、书记员签字,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调解书由双方签字后,具有法律效力。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中共同诉讼?如何理解行政诉讼中的共同诉讼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24
      《行政诉讼法》第26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为共同诉讼。”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的诉讼。原告为二人以上的,称共同原告,被告为二人以上的,称共同被告,共同原告或者共同被告,又可以总称为共同诉讼人。依照本条规定,共同诉讼发生在两种场合。一是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一
    • 什么是行政诉讼,如何理解行政诉讼的共同地域管辖,其三种诉讼请求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8
      共同地域管辖是指两个以上人民法院对同一行政案件均有管辖权,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法院起诉。根据规定,共同地域管辖包括三种情况:(1)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或者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共同管辖。(2)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由原告所在地或者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共同管辖。(3)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案件,如该
    • 行政诉讼和解怎么区分行政复议后的处理,行政诉讼和解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0-29
      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协议。调解书应当注明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法官、书记员签字,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 经双方签收后,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最终收到调解书的当事人签收的日期,确定调解书的生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