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偶死了继父母对继子女的抚养
可见如果情况特殊,且继子女有其他的抚养人的话,那么是可以考虑不抚养的,但是如果没有其他的抚养人的话,那么还是需要抚养的。
其实根据我国法律适当照顾妇女儿童的原则来说的话,当丈夫己死亡对继子有抚养的义务吗,其实如果孩子没有其他可以成为他的抚养人的人的话,那么这个继父母是一定要对该孩子承担相应的抚养义务的,当然如果有有能力抚养的外祖父母或者祖父母的话,那么是可以给爷爷奶奶抚养的。
现在法律上有明确的法规保护继子,在继子受到一次伤害后切不可再受到二次伤害,因此对于丈夫去世继子归谁抚养?这个问题人们应该清楚的知道,那么对于继子来说应该多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受伤害。
二、继母如何正确孩子抚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千零七十二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和歧视。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可见,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应当等同于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义务。据此,继父母离婚后对与之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子女享有抚养权是不言而喻的;对应的,继子女可以选择要求亲生父或母抚养,也可以要求继父或继母抚养。所以,当重组家庭的夫妻再次离婚时,如果父母双方都主张子女抚养权,继父或继母需要收集以下证据材料来争取继子女的抚养权:
1、证明自己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
2、证明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
3、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4、另一方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
5、已方收入稳定、对方收入不稳定长期离家不回;
6、对方有不良嗜好、赌博、酗酒、吸毒等恶习;
7、已方思想品德好、对方对离婚存在过错的。
综上所述,继母和继子之间并没有法定的抚养关系,如果丈夫死亡,继母可以让孩子亲生母亲承担抚养的义务。如果继母不抚养孩子的,则孩子以后也不用承担赡养义务。双方抚养赡养关系就此结束。
-
配偶、父母、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399人看过
-
配偶,子女,父母继承权顺序
348人看过
-
独生子女死了以后父毋忘母的遗产由子孙继存还是子女配偶继
90人看过
-
配偶,父母,子女继承房产比例
128人看过
-
死者父母与死者配偶子女遗产继承比例
108人看过
-
继承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的继承顺序规定
207人看过
继父母,指子女对生母或生父的后婚配偶,称继父或继母。 继父母和继子女关系,是由于生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带子女再婚;或者生父母离婚后,另行再婚而形成的。 在通常情况下,继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属于姻亲范围。如果继父母与继子女形成抚养关系,或者继父... 更多>
-
死者配偶父母子女继承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03由死者配偶、父母、子女继承遗产,如死者未留遗嘱,则所有第一顺位继承人即配偶、父母、子女均有权继承遗产,如所有第一顺位继承人均同意继承人之一继承全部遗产,则可到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此人也可到法院起诉要求继承遗产;如第一顺位继承人之中任意一人对继承遗产有异议,或无法出具公证处需要证明材料,则此第一顺位继承人可起诉至法院要求分割遗产。
-
继父母对继子女的子女抚养权继父母对子女有哪些赡养义务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19继父母的对继子女的抚养权 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的关系和一般的父母子女关系不同,具有姻亲关系和教育抚养关系,但不具备血缘关系,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可以解除的,由此推论: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生父(母)和继母(父)都要求抚养该子女的,抚养权归生父母所有。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对曾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继父母不愿意继续抚养的,认为抚养关系已经解除,该子女仍由生父母抚养。
-
配偶 子女 父母的继承权并列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17配偶、子女、父母的继承权并列。父母,配偶,子女的继承顺序都是一样的,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分配比例也是一样的。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
-
继父母不赡养,继子女,继父母对子女有赡养的义务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2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这就是说,如果继母嫁过来以后,子女尚未成年,继母对未成年的子女尽过抚养教育的义务,则当继母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时,子女就应象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履行赡养义务。继子女是否需要赡养继父母继子女与继父母这种关系是因为父母一方死亡,生存方再婚,或因父母离婚后一方或双方再行结婚而引起的。据
-
死者父母与死者配偶子女遗产继承比例陕西在线咨询 2023-03-06死者父母与死者配偶子女遗产继承比例应当相同,但如果这两者其中一方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可以适当予以照顾,此时遗产的分配比例可以不是均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