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程序和公告程序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在于,处理案件的程序既简单又快捷。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督促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向债权人清偿债务的法律程序。其主要特点是:(1)监督程序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即债务人支付的标的物仅限于货币和证券,与债权人之间不存在其他债权纠纷。(2)监督程序为非诉讼程序。不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纠纷。它从债权人的申请开始,并要求法院直接发布支付令。它不需要由法院审理,监督程序是一种简单快捷的办案程序,是指持票人的票据被盗、遗失、灭失时,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在一定期限内,督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的程序。逾期不申报的,法院将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除权判决。它的主要特点是:
(1)启动程序的方式是特殊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
(2)适用于特定范围。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被盗、遗失或毁损;二是依法可以申请公告的其他事项
(p)<3)没有明确的案件提示
(4)审判程序简短。公示程序适用于案件的审理,不需要也不存在审前准备、审判等所有阶段。
(5)特殊案件解决办法。只有两种:判决和裁定(6)第一审应为终审。债务人异议的处理。债务人收到支付令后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的,监督程序终止。债务人收到支付令后,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书面异议,但向其他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支付令的效力不受影响。债务人提出异议超过法定期限的,视为未提出异议。债权人根据同一债权债务关系,在同一付款申请单中向债务人提出多项付款请求,债务人仅对其中一项或多项提出异议的,其他请求的效力不受影响。债权人基于同一债权债务关系,向多个债务人就可分割债务提出支付请求,一个或者多个债务人提出异议的,其他债权的效力不受影响。向担保债务的主要债务人发出的付款令对担保人不具有约束力。债权人就担保关系单独提起诉讼的,支付令自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失效。债务人对债务本身无异议,但仅提出缺乏偿付能力、债务偿还期延误、债务偿还方式变更等异议的,不影响支付令的效力。人民法院审查认为异议成立的,裁定驳回。债务人的口头异议无效。经正式审查,债务人提出的书面异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异议成立,裁定监督程序终止:,支付令自动失效:
(1)不受理申请
(2)裁定驳回申请
(3)裁定终止监督程序
(4)人民法院下达的支付令是否符合合理条件
8。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监督程序或者驳回异议前,债务人要求撤回异议的,应当裁定准许。债务人对撤回异议不服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有什么异同点?
276人看过
-
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94人看过
-
程序公正与审判监督
135人看过
-
督促程序公示程序破产程序能上诉吗
433人看过
-
办案程序的监督与改进
185人看过
-
缓刑的监督与管理程序
91人看过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
审判监督程序的审理监督程序包括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16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人民检察院
-
监督过程的程序性。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21公安执法监督是一种法律制度,其形式通常表现为依法进行的、可以产生某种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因此,无论何种主体、出于何种理由进行的监督,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遵循法定的程序。
-
公示程序和认定程序有什么不同?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31有。城镇房屋拆迁有两种:政府组织的用于公共目的的拆迁,拆迁标准主要是通过评估确定,另一种是为了商业目的的拆迁,补偿标准完全是通过市场各方协商解决,拆迁案件法律关系复杂,通过合法途径,可以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
-
特别程序与非诉程序有哪些异同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05一、特别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某些非民事权益纠纷案件所适用的特殊程序,与此对应的是概念是通常诉讼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 包括: 1、选民资格案件。 2、是非讼案件。 二、非讼程序的的使用范围是:狭义的非讼程序主要是指民事诉讼法。 包括: 1、选民资格案件。 2、宣告公民失踪、死亡案件。 3、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案件。 4、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
审判监督程序的反思与重构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30根据法律规定,孩子不足两周岁原则上归女方,孩子年满十周岁可听取孩子意见,两周岁以上十周岁以下按照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原则由法院根据男女双方条件综合认定,比如经济收入、住房、工作、与孩子共处时间等,建议在指导下及时收集有利于你主张的证据,可以提高你诉讼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