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精通电脑技术,从某乡镇的联通、电信两家公司购买了5条联通(每年1000元)和5条电信(每年1000元)的高速光纤,然后私自偷偷地在自家楼上安装了信号发射器,并在该乡镇周边多个村庄安装了信号接收器,采取每户收取400元年费,为300余用户安装了无线宽带网络,提供宽带上网服务。此种行为应如何定性?
【分歧】
本案在处理过程中,存在如下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张某对电信运营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其与运营商签订合同是自己个人租用光纤,实际并非是自己个人使用,而是将租来的光纤资源转租给别的用户并收取费用,其行为符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五项规定的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应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属于特许经营项目,
张某未经批准许可,将自己租来的高速光纤转租给其他用户共享使用,为客户提供宽带服务,属于非法经营电信业务,经营数额达十余万元,严重扰乱了电信市场的管理秩序,应认定为非法经营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张某与其他用户共享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并收取费用的行为,既不具有行政违法性,也不具有刑事违法性,因此不构成犯罪。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就合同诈骗罪而言,诈骗的对象应是财物,不包括服务。本案张某与运营商签订租用光纤的合同,获取总共十条高速光纤上网宽带服务,都是张某以个人名义从运营商手里租来的。尽管签订合同时,张某虚构了个人使用的事实,隐瞒了转租他人使用的真相,但从运营商手里获取的并不是财物,而是上网服务,上网服务与财物性质不能等同,服务不能成为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对象,故张某的行为不符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五项之规定,不构成合同诈骗罪,第一种意见显然不妥当。
就非法经营罪而言,认定非法经营罪必须以行为人违反相应的国家规定为前提,国家规定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规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在国家规定中,唯有明确规定有刑事责任条款的,才能追究相应非法经营行为的刑事责任。否则,非法经营罪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口袋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各式各样的非法经营行为的大量存在,非常普遍。
本案中张某这种转租光纤共享的行为,是否具有行政违法性和刑事违法性,是定性为非法经营罪的关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五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行为:(一)采取租用电信国际专线、私设转接设备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经营国际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电信业务;(二)盗接他人电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使用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施或者码号;(三)伪造、变造电话卡及其他各种电信服务有价凭证;(四)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六十八条:有本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二)、(三)、(四)项所列行为之一,扰乱电信市场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违反国家规定,采取租用国际专线、私设转接设备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或者涉港澳台电信业务进行营利活动,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从上述国家规定及司法解释可见,这种私自转租光纤宽带提供上网服务的行为,不符合非法经营电信业务的非法经营罪之规定,也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性,故第二种意见亦不妥当。
从形式上讲,张某的行为似乎是为客户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是在从事电信业务的经营活动,其实这是表面的假象。从本质上讲,张某连起码的域名服务器都没有,根本不具备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基础条件,不可能是从事所谓的电信业务经营活动。实际上,张某发展的所有用户,都是和自己共享从运营商租来的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的。由于张某租来的宽带资源赶非常富余,足够为数百名用户提供上网使用,于是张某将富余的宽带资源转租给别人,从中收取费用。这些用户都是挂在张某的名义共享上网服务的,包括张某本人及其用户的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实际仍然都是由电信、联通两大运营商提供的。那种认为张某的行为,属于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的行为,是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实在是认定事实错误,是对这种共享宽带转租行为的严重误解。
对于这种共享光纤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情形,在许多城市小区和广大农村具有普通性,张某只是规模发展得比较大,收取服务费比较多而已。这种行为既不具有行政违法性,也不具有刑事违法性,自然不构成犯罪。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共享行为完全处在运营商掌握之中,并且在技术上能够轻易地发现和阻止。在很大程度上,张某的行为完全是运营商容许和同意的结果。充其量是一种合同欺诈行为,属于民事纠纷的范畴,交由民法调整就已经足够,不应对其适用刑事处罚,因此,上述第三种意见才是妥当的。
-
转租宽带共享牟利行为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72人看过
-
周某的高利转贷行为应如何定性
232人看过
-
转租宽带是否合法?
479人看过
-
如何应对转租违规行为
150人看过
-
偷三轮车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135人看过
-
共享区域是如何组成的,应该如何共享
168人看过
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有: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撤销或者变更。... 更多>
-
由聚众斗殴行为转化为故意伤害行为应该如何定性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08在聚众斗殴中发生致人重伤、死亡结果的,对直接导致重伤、死亡结果的行为人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这是刑法第292条第2款明确规定的,在法律上是无疑义的。但是对于造成重伤、死亡的一方中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与者,是否一并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处理一般认为,对于本方参与斗殴的人员有重伤、死亡的一方,如果已经具备聚众斗殴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仍应以聚众斗殴罪定罪处罚,而不能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
-
为了犯罪准备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6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这个定义非常简明,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准备工具,如为了杀人而准备凶器、毒药;为实施盗窃而准备钥匙;为实施抢劫而准备刀具、面具等等。二是制造条件,具体表现很多,如:1、制定犯罪计划,商定实施犯罪方法,犯罪对象和犯罪地点的选择,犯罪者的分工,以及犯罪后如何毁灭罪迹等;2、勾引共同犯罪人;3、窥测作案的地理环境,了解被害人的行踪,设置
-
拐卖儿童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宁夏在线咨询 2022-01-31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座谈会纪要谈到“对那些迫于生活困难、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而出卖亲生子女或收养子女的,可不作为犯罪处理;对于出卖子女确属情节恶劣的,可按遗弃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事部、司法部、全国妇联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出卖亲生子女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以营利为目的,出卖不满十四周岁子女,情节恶劣的,借收养名义拐卖儿童
-
对抢赌场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福建在线咨询 2023-10-19对抢赌场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有两种情况: (1)一种是没有参加赌博的人抢赌场,另一种是参加赌博的人,因输了钱而不甘心而抢了赢钱的人。 (2)前一种情况,不管行为人是否冒充民兵或公安人员,只要抢了赌场且采用暴力或者胁迫手段进行就应定为抢劫罪; (3)对于后一种情况也应区分对待,对参赌的人没有采取暴力、胁迫手段抢劫赌资的,因为是发生在抢赌场的当时,可以认为是赌博行为的继续,是赌博
-
对防卫过当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20根据《刑法》[1]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